《季氏将伐颛臾》优秀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5-07 手机版 | ||||
班级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评价_____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者孔子以及《论语》有关的文学常识。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学习、积累“陈”“列”“过”“疾” “舍”“倾”“相”等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 4.理解本文善用譬喻、层层批驳、逻辑严密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1.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2.体会孔子对两种人的批判,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思想 。 【教法学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自学质疑 1、结合书下注释并查阅相关资料,了 解本文作者和相关背景。 2、借助工具书,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字音标注在书上) 3、结合注释或资料及工具书,读解文句,解决重点字、词、句。(标注在书上) 4、把握文章结构,归纳各段段落大意。 二、预习成果展示 1、解说文学常识,完成下面题目: (1)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被尊为“ 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六经”:《 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 》。 (2)《论语》是一部 语录体 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 大学 》、 《 论语 》、《 中庸 》和《 孟子 》合称为“四书”。 2、介绍文章的背景。 3、分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 3、集体朗读全文。 三、合作探究 1、将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疑问的字词句进行小组讨论。 2、对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疑问,各小组互相解答。 3、自读自译整篇课文。 4、 归纳整理全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 四、互动研讨 1、孔子为什么认为季氏不应发动对颛臾的战争? 2、孔子对冉有的辩解 予以反驳,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 ?要说明什么问题? 3、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在文中找到明确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4、你认为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发?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完成《同步练习》 六、资料链接 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2、《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论语》共20篇,每篇又 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 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 大影响。 3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 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成威胁。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