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名师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4-28 手机版 | ||||
编写者:严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相关链接】 1、作家作品简介 [学习建议]:参考课下注释,并从书籍或网络中搜集有关知识,完成填空: 作者 ,字 , 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 纂官,著有 ,本文选自其中。《阅微草堂笔记》是作家晚年所作的一部 。全书主要记叙妖怪鬼狐故事,其中也有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另外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在书中也有记述。 2、《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自由读,圈画重点字词。 (2)听朗读音频,纠正字音,注意断句。 (3)组内诵读展示,推选一名最佳者代表小组参加班级朗读比赛。(选取文中一个自然段) (4)班级朗读比赛,以全文字音无误、语调语气自然为标准,评选出班级朗诵之星2-4名。 2、梳理并掌握下列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纪昀( ) 沧州( ) 臆断( ) 棹( ) 曳( ) 铁耙( ) 木杮( ) 啮沙( ) 湮 ( ) 圮( ) (2)掌握并积累课下注释。 (3)一词多义: 为 之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①一老河兵闻之 ②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②其反激之力 ③众服为确论 (4)通假字: (5)找出本课的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每小组领取一小段)。 [导航]:(1)结合课下注释弄懂课文意思;(2)小组内互相释疑;(3)分小组串译课文,指出重点字词,流畅翻译。 4、我的疑问(请你将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 【合作探究】 一、对学、群学,小组质疑解难。 [学习建议]: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质疑,将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板书展示。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思路: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 【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老头子” 纪文达(即纪昀)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值南书房,每出,至值庐(值班的房间),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乾隆皇帝)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设法)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披衣。纪文短视(近视),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急)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以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解释)则可,无说则杀。”纪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纪从容免冠,顿首(磕头)谢(谢罪)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说。 1、解释加点的词。 会纪与同僚数人 方皆赤身谈 亟伏御座下 高宗坐二小时不去 伸首外窥 乃命内监代衣之 顿首 谢曰 高宗乃说 2、从上文中可见纪昀的性格如何? 3、纪昀的逸事广为流传,搜集几则有关他的小故事,探究他的性格。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一找历史上其他才子故事加以比较。 【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一项的是( )。 A.是非木杮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 C.一老河兵闻之 下车引之 D.山门圮于河 求石兽于水中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3、《河中石兽》一文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分析三类人物各自有不同认识的原因。 2、学习本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相关链接】 叙议结合: 一是在叙一段事之后,加一段议论;二是边叙事边议论;三是全篇叙事完毕后,在文章结尾处加以议论。运用这一手法,要注意“叙”与“议”的结合要自然贴切。“叙”,要“叙”得充分、详细;“议”,要“议”得精炼、中肯。 【自主学习】 1、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导航]: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四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2、故事中主要说了哪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结果如何?(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分类 人物 寻找的地点 道 理 结果 第一种 僧 水中 石兽沉,不易漂走 不可得 第二种 僧 第三种 讲学家 第四种 老河兵 3、分析一下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合作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二、文本理解 1、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2、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怎样理解这句话? 3、文中两次写了笑:“讲学家闻之笑之”、“老河兵闻之又笑之”,这两次“笑”各有什么含义? 讲学家的“笑”: 老河兵的“笑”: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 ,而要 。 三、综合探究 5、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作者是怎样做到层层铺垫,叙议结合的? 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 【拓展提升】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以天下莫能当 (2)使赵不将括即已 (3)括母问奢其故 (4)佯败走 2、读完短文,你认为赵括是个怎样的人? 3、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 (2)阅十于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 (3)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4)尔辈不能究物理……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含义。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____________ (2)沿河求之_______________ (3)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___________ (4)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____________ 【收获平台】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