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4-23 手机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和传记文学的特点。(重点)

2.梳理事情脉络,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是传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节选。文学色彩浓厚,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2.讨论探究法。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文范读音频等。

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层出不穷、此起彼伏,耳熟能详的不必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玄奘西去印度求经,也不必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探险,单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在南极的伟大壮举,就使我们无比的震撼。

那么,在茫茫的南极大陆上,斯科特一行人又曾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随奥地利作者茨威格一起回到1912年,走进《伟大的悲剧》,接受心灵的洗礼。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毋(wú)宁  厄运(è)   告罄(qìng)   坚持不懈(xiè)    毛骨悚然(sǒng)   吞噬(shì)

贮藏(zhù)   怏怏不乐(yàng)   无垠(yín)  战栗(lì)   羸弱(léi)   风餐露宿(lù)

凛冽(liè)   海市蜃楼(shèn)  忧心忡忡(chōng)  遗孀(shuāng) 癫狂(diān)

姗姗来迟(shān)   辜负(gū)  疲惫(bèi)

(2)理解词义

①吞噬:吞食。

②销蚀:消损腐蚀。

③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④告罄:指物资用完。罄,尽、空。

⑤毋宁:不如。

⑥羸弱:瘦弱。羸,瘦。

⑦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

⑧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⑨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⑩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11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12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1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14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15扬扬得意: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2.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他写过许多名人传记,如《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传》等。他的传记小说不拘泥于史实,而是抓住历史人物的性格进行再创造,别具一格,引人入胜。他的中短篇小说成就独特。其代表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心灵的焦躁》等。小说集《混乱的感觉》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

3.背景探寻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书信和文件,发挥想象,写下了这篇文章。

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节选了传记中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直至悲壮覆灭的部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后,悲壮地死去。

2.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成功与否,而是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以长久的思考。

3.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①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②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下时,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③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④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写的。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离开了这个世界的。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课文结尾处的这段议论可作为点题的主旨句。茨威格在审视斯科特南极探险悲剧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事件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更多地思考事件所折射出的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阅读课文,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

第二课时

温故探新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五名探险队员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下面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文本探究

1.第2段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分析。

“几百万个月”和“一个月”形成对比;“精疲力竭”和“夜不成眠”形成对比;设想“欢呼着冲向那里”与到达后的“失去希望”“冷漠”形成对比;阿蒙森等人“耀武扬威”“扬扬得意”与斯科特等人的沮丧形成对比;斯科特作为悲哀的失败者与作为坦然的见证者形成对比。

这些对比,突出了斯科特及其伙伴们的失望、沮丧、悲哀、无奈之情,也突出了他们的坚强与诚实。

2.第2段中引用斯科特的日记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斯科特没有战胜阿蒙森的极度失望、无奈、痛苦,甚至是愤激的感情,给人以真实感,令人信服。

3.第5段指出这段文字运用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心理描写。说明了失去精神动力的探险者们,在失望心理的作用下,觉得归途异常漫长而危险。

4.第6段中威尔逊博士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他冒死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研究的无畏精神,以及把科学研究看得重于生命的英雄气概和执着精神。

5.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6.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7.怎样理解埃文斯发疯后斯科特的内心活动?

斯科特此时的心理活动说明:在生存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求生的愿望又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情谊又使他们无法做出残忍的抉择。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8.第9段中,探险队员们为什么“惊慌到了极点”?

因为天气越来越恶劣,大家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给养也越来越匮乏,尤其是能带给他们必需的热量的燃料越来越少。这预示着他们将很难走出这片荒凉的区域,所以探险队员行“惊慌到了极点”。

9.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0.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11.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

南极

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南极洲存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煤是古植物经成煤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于南极洲冰天雪地的寒冷气候环境,不可能生长大量的植物,在地质时期中南极洲不在现在的位置。 关于南极洲的来源,我国地质学者江发世在《论地球起源与演化》一文进行了解释,江氏的观点认为是地球的外球转动使地极位置发生改变,在地质时期位于低纬度的南极洲移动到现在的位置。

课后作业

1.假如你是阿蒙森,当你得知斯科特等人遇难的消息,你要说些什么?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你对胜利和失败有了新的认识吗?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科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替自己的对手完成了一个证明。他虽然失败了,但失败的过程中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诚实、勇敢。这道理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的心灵与久远的事情所蕴涵的精神品质获得意义上的联结、共鸣,似乎是一个难点。然而我抓住了学生与文本的契合点,那就是朗读。朗读中体验、感悟文本的感情基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断地朗读,能品味、体验到语言的魅力以及情感的细腻、含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了那种悲壮的情感,形成了一种内心思想的共鸣。朗读使语文教学回归到了语言学习的本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