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字少荃,安徽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文言文阅读翻译 2018-04-23 手机版


李鸿
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明传等以行。时沿江贼屯林立,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四月,贼①悉众战败南路军, 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鸿章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自此湘、淮军威始振。七年,西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 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吉士, 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署江苏巡抚”的“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是为署某职。

C.“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崇。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如,“江山社稷”、 “社稷之危”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学问思想甚务实。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叱咤军政两界。

B. 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服。

C. 李鸿章忠义立世,铁肩担道,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他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耽于名节之毁誉。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同时也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毁谤。

D. 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

(2)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

[参考答案]

10.C.

11.D.社稷,分别是土神和谷神。

12. C.志节之士掣肘(以败误家国大事),非缘嫉妒李鸿章权势,而是由于李“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看不上他的作风,故“多不乐为用”。(如翁同龢之流,这是典型的清流误国!)

13. (1)程学启率领一千五百人在新桥驻守,贼兵围困了他们数十层,(贼兵)踩着尸体前进。(将,1分;屯新桥,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1分;蹀,1分;句意通顺,2分)

(2)李鸿章听到(朝廷的)警报,日夜兼程向北京进发。先用兵剿灭了京城附近地区的野匪,然后孤身一人进入京城。他周围都是敌人的军队,但他每天与敌军的使臣将帅争执谈判盟约(的款项),最终定下十二款和约。(闻警,字字落实,1分;畿、甸匪各1分;合约十二款,定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鸿章,字少荃,是安徽合肥人。父亲叫文安,曾任刑部郎中。李鸿章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改任庶吉士,授编修一职。他跟着曾国藩游学,追求治世的学问。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攻克安庆后,图谋大举东伐。恰逢江苏缺少主将,就上奏举荐李鸿章可大用,江、浙一带的士绅也来向军队请求(任用李鸿章)。同治元年,就命李鸿章招募淮士卒七千人,李鸿章率领旧部刘明传等人出发。当时沿江一带,敌人的屯堡林立,李鸿章就租赁西方国家的汽舟船八艘,穿越敌人水道二千多里,抵达上海,另起一军,这就是淮军。外国人见他们衣装简朴粗陋,就笑他,李鸿章曰:“军队贵在能战,不是只讲究衣饰观美。等我们作战一次后,你们再笑未迟。”不久被朝廷任命为江苏巡抚。美国人华尔招募洋兵数人千,号称南路军。(程)学启等率湘、淮人攻打南汇,号称北路军。四月,敌人大军战败南路军, 华尔弃守青浦败走守护松江。学启率领千五百人驻扎在新桥,敌人包围数十重,踩着尸体前进。李鸿章亲自督军来援,敌人大败,解了松江围。外国军队见李鸿章的军队作战,都惊叹。从此湘、淮军威才得以扬名。七年,西捻被平定,李鸿章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凭湖广总督的身份协办大学士。八月入朝觐见皇帝,被赐予紫禁城骑马的待遇。

义和团作乱,八国联军入京,皇帝和太后西逃。下令李鸿章入朝,充任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给李鸿章留下“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的话。李鸿章闻警讯后日夜兼程,先用兵清剿就城周围的甸匪,只身入京,左右前后都是敌军,每天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最终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无存。李鸿章上奏报告善后诸等事务。打开市场,互通有无,施粥散米,内外事务条理井然。积劳成疾吐血而亡,时年79岁。丧事报到朝廷后,皇帝和太后震惊哀悼,下令祭葬,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号文忠。并下令于京师特地建立专祠。汉臣在京师被祭祀,实在少见啊。

等到八国定立盟约,那些外国的使臣大将后进大都是新来的,认为李鸿章有长者之风,所以虽然战胜,却未敢轻视中国。李鸿章从壮年到老,没有一日说要告退的,他曾认为曾国藩晚年请求退任是毫无益处的请求,既然承担国家大任,就只有死而后已。订立马关定约后回来,攻击议论他的没完没了,有人劝他归养回乡。李鸿章就言:“我对于国家实在有不能放弃的责任,现在事败我却要退缩,国家还能靠谁呢?”他的忠义勤勉都像这样的。平定大难后,他独自主掌国事数十年,所有内政外交,他一直凭一己之身挡在前面,国家倚靠他为栋梁,名满全球,中外仰慕,这是近代所未有的。他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实在不愧为社稷之臣;只是他才气自喜,喜欢用利禄驱使人,志节之士大多不喜欢被他所用,处理事情有些轻重缓急部分,最终导致很多事情处理被延误直至失败。质疑诽谤之声四起,也许难道事出无因吗?(译者/尹瑞文)
相关链接:文言文阅读翻译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