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备课素材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2018-04-20 手机版 | ||||
导入一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壮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循循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 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大师的智慧与幽默。(板书课题) 导入二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一课中,庄子奇特的想象、恣肆的文笔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有关他与人论辩的一篇文章,来感受他物我统一的情怀。(板书课题) 素材一 内容 1.引出话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指出事件发生的地点。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见鱼游而知“鱼之乐”,体现了庄子的心境与外界景物之间的关系。 2.展开激辩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 之乐?” 惠子运用反问句,反驳庄子,暗含惠子知道庄子“非鱼”,所以自然得出庄 子不知道鱼的快乐的结论。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惠子乘机发难:我不是你,不知你;你不是鱼,当然也不知鱼。攻势凌厉。 3.辩论结果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转移话题,偷换概念,巧妙辩解,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4.输赢判断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 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我们知道,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于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的,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 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 外界契合无间,他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 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5.故事特色 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6.寓意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转移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 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素材二 技法精华素材 1.轻松闲适,趣意盎然 文中二人,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读后让人会心一笑而沉思良 久。 2.语言幽默、诙谐 《庄子》从不干巴巴地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语言幽默、诙谐。 素材三 主题精华素材 本文写惠子和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展现了两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敏捷。从辩论中可知,庄子认为的“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一种折射。 素材一 背景深研素材 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还是文风来说,都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 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中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营养。 素材二 类文欣赏 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选自《庄子•徐无鬼》) 选入理由(直击背景) 这篇文章表现了庄子和惠子互相理解之深以及惠子死后庄子的悲痛之情,表现了二人惺惺相惜的挚友关系,提示了知己难遇的道理。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 文中,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展开辩论,表现了二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但是,两人却又有共同的爱好,都有对知识的热忱,所以又能矛盾地统一,从而成为好朋友。 [参考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一个人,涂抹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白泥在他的鼻尖上,(他)让一名叫石的匠人用锛子(替 他)砍削掉白泥 。匠石挥动锛子呼呼生风,(郢人)任凭锛子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人站 在那里丝毫不改变神色。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 砍削掉鼻尖上的泥点,即使这样,我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搭档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素材三 同题佳句 1.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2.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水》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