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古代诗歌五首》名师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4-16 手机版 | ||||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品析、背诵经典诗歌,学习诗歌凝练的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诗歌大意,学会品读诗歌。 3.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诗歌中意蕴深刻的句子,分析其丰富内涵。 4.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尝试窥探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以及政治抱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唐代又是中华民族诗歌最为鼎盛的时代,优秀的诗歌即是诗人心志胸怀的体现,更是我们窥探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极具代表性的唐诗——《登幽州台歌》《望岳》。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1、读懂诗歌 (1)通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学生自读,探索技巧。 明确: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语调:痛苦、孤独; 语速:低沉、缓慢; 重音:不见、悠悠、怆然、涕下。 学生自读自评,教师点拨。 (2)变形比读。(比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 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新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 明确:原诗比较好,本诗恰恰是因为保留了这两个字进行了语气上的停顿,所以才使得作者这种悲伤痛苦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本诗的停顿节奏不同于以往的二三节奏,而是一二二,这种节奏的变化形成了五言中独有的现象,从而有了一种特殊的音韵美。 (3)译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 学生译读并展示,老师点拨。 明确: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2、品读诗歌 (1)本诗言简意赅,但情感饱满,作者是怎样达到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老师点拨总结) 明确: ①破题:关于幽州台 幽州:郡名,唐属河北道,治蓟,故城在今北京西南。幽州台:即蓟丘、烟台。因燕昭王置金于台,在此延请天下奇士,又称黄金台。诗句中的“古人”“来者”也就是像燕昭王一样的明君。 ②强烈情感 作者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又是一位怎样的诗人呢? 背景资料: 据史料记载,《登幽州台歌》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当时陈子昂已35岁,陈子昂自入仕之日(武后至元年,公元684年)起,一直关心国家政事,心系民生疾苦,屡次上书言政,但武后却将主要精力花在权力之争和维护自己的帝位方面,将国家的治理和建设摆在无足轻重的位置,对陈子昂宠而不用。即使陈子昂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却无从施展。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陈子昂以右拾遗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屡战屡败,而建功心切的陈子昂屡现奇策未被采纳,他恳请分兵一万,自为前驱破敌也被拒绝,最后竟因出谋划策被贬为军曹。陈子昂的雄心壮志大受打击,政治理想几近幻灭,在抑郁怨愤的心境下出征回师后,独自登临历史遗迹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登幽州台歌》等诗篇,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这首诗唱出了历代仁人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知遇难逢的孤独,时不我待的焦灼,悲怆中激荡着豪情,质朴中蕴含的深思,成为一首震慑人心的千古绝唱。 ③意象独到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前、后(纵观时间的长河) 天、地(横跨空间的广阔) 意象磅礴,一扫齐梁形式主义,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辞藻华丽繁杂但托物言情却没有了),大力表举“汉魏风骨”,这样的诗作是“初唐四杰”都没有能够达到的文学境界,因此,本诗在唐诗中有无可匹敌的艺术价值。 3、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时间:古 今 思想:怀才不遇 空间:天 地 心情:忧愤孤独 4、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登幽州台歌》并未写作者登台之后所见之景,假如你就是诗人陈子昂,请描绘一段景物来描绘自己此时的心情。 《望岳》 1、以问置疑,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其中最为闻名的当属“五岳”了。你们知道“五岳”吗?那么,哪一座山是“五岳之首”呢? 明确: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五岳泰山”——泰山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历来被人们誉为吟诵泰山的压卷之作——《望岳》。 2、初读诗歌,明确体裁 (1)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划分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明确诗歌体裁: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3、再读诗歌,明白诗意 (1)资料补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小组合作,解释诗歌大意。 明确:泰山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迭起使人心胸摇荡,极目远眺可以看到鸟儿归巢。 有机会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一眼望去,群山(都显得)渺小。 4、精读诗歌,品析欣赏 (1)诗题是“望岳”,而诗中无一“望”字,那么“望”是怎样得以体现的?细度诗歌,分析角度。 明确:“望”字蕴含在每一联中,依次是:远望泰山、近望泰山、凝望泰山、俯瞰泰山(虚写)。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是各异的,前两联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明确:首联:远望泰山——巍峨高大;颔联:近望泰山——神奇秀丽。(写景) (3)前两联在写景,则后两联呢? 明确:抒情;颈联:凝望泰山——心胸激荡;尾联:俯瞰泰山——勇攀绝顶。 (4)你觉得这首诗歌中哪两个字用的最妙? 明确:颔联中的“钟”字和“割”字用得好,“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既写了造物者对泰山的情有独钟,也暗含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赞叹之情。“割”字写了泰山的高大,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了泰山参天如云、遮天蔽日的雄伟气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生命力。诗人通过想象和夸张,虚实结合,勾勒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 (5)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吗? 明确:描绘了泰山巍峨高大和神奇秀丽的雄伟景象,进而表达了诗人早年勇攀绝顶的远大志向。 资料补充: 写作背景:天宝三年,二十五岁的杜甫科举不第。但他并不沮丧,“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壮游》),当时其父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杜甫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 明确:由此可见,诗人即使科举不第仍具有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精神。 5、板书设计 望岳 ①远望泰山——巍峨高大 ②近望泰山——神奇秀丽 ③凝望泰山——心胸荡漾 ④俯瞰泰山——勇攀绝顶 课堂小结: 这堂课上我们一共学习两首唐诗,两首诗歌都展现的是诗人对于仕途不顺而抒发的情怀。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天地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内心忧愤孤苦之情,杜甫多角度望泰山,面对高大巍峨、神奇秀丽的泰山却发出要征服一切困难,勇于进取的豪迈气概。 7、课后练习: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登幽州台歌》并未写作者登台之后所见之景,假如你就是诗人陈子昂,请描绘一段景物来描绘自己此时的心情。 (3)运用今天所学到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解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下节课接受老师的提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够利用想象还原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更好地理解诗歌。 3、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品析蕴含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析蕴含哲理的诗句。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上节课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是去解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那么,现在老师就来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1)全班齐背诗歌,请四位同学,分别翻译一个诗句。 明确:(我)怀着无尽的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 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 飘落的花瓣不是无情之物, 它化作春泥后会更好地培育花朵。 (2)诗歌前两句在抒情叙事,记叙了什么事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记叙了自己辞官归乡的事情,抒发了内心无限的离愁别绪。 (3)诗歌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主旨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登飞来峰》 1、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飞来峰,今天我们首先就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齐读诗歌,结合注释,利用想象还原前两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示例: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飞来峰高耸入云,千寻塔更是直插云霄,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时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3、写这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后两句诗歌作铺垫,正是因为攀上这高耸入云的飞来峰,登上这直插云霄的千寻塔,只有这样的高度才不害怕浮云遮住自己的视线。使得诗歌前后紧密勾连,浑然一体。 4、鉴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明确:尽管天空中有朵朵浮云,可是我也不必害怕它挡住我的眼睛。因为只要登高就能望远,现在我就站在塔的最高层顶。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5、知人论世: 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呢? 明确: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6、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明确:诗歌第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为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三、四句景、情、理交融。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生;抒情:不畏艰难;说理:登高望远。 板书设计: ①②描写景物—雄奇险拔 《登飞来峰》 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过渡:诗人王安石登临飞来峰,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那么,爱国诗人陆游游玩山西村,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游山西村》 1、以旧带新 同学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你能说出几个以“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 明确:当中有两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都出自同一首诗歌,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2、依章据本,展开想象,还原画面,理解诗歌。 明确(大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3、入情朗读,层层理解。 (1)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如:莫笑农家——腊酒浑 (2)学生读前半句,老师读后半句 (3)学生齐读诗歌 (4)经过三次朗读,请你以四字短语来概括每一句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小组活动) 老师示例:①人情之美(“腊酒浑”——天然醇美 “足鸡豚”——待客热情) 学生展示,老师择要点板书 (5)板书 人情之美(“腊酒浑”—天然醇美 “足鸡豚”—待客热情) 风光之美(“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游 所见所闻所感 习俗之美(“春社近”---“古风存”) 诗人心情之美(“闲乘月”---“夜叩门”) (6)颔联不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用语浅近,富于哲理,你读到了怎样的哲理呢? 明确: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山重水复疑无路”——逆境完全可以转化为“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境,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4、这首诗歌展现的内容是江南农村生活,将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淳美的乡村风俗和谐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精细地刻画源于诗人对山西村优美景色和优美人情的沉醉与不舍。而此时的陆游却是这样的处境: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此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陆游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免相位,陆游也遭到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倡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任上罢官,回到家乡山阴闲居。陆游满腔爱国情绪,却只能苦闷还乡。 追问:你从这首诗歌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明确:尽管怀才不遇,颠沛流离,但仍积极乐观,充满希望。 5、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也应该像大诗人陆游一样坚信: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三位诗人都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龚自珍即使辞官还乡也仍心系家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王安石虽初涉宦海,却抱负不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陆游满腔爱国热情却罢官闲居,但人积极乐观,始终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课后练习: (1)阐明以下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对比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