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学案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案例 2018-04-03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诗 歌。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教学难点】

品味描写人物外貌和刻画人物心理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熟能生巧)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谁知道烧炭的过程?(学生试着回答)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辛苦吗?(辛苦)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这样辛苦劳动的一位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及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而作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板书:讽喻诗、叙事诗)

2.讽喻诗的特点。

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 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表达对被压迫的人民的同情。这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诗人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社会的弊端。

3.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抢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能进行公平交易吗?

三、分析鉴赏诗歌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在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试着 分析鉴赏这首诗。

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中主要写了哪两类人?诗歌围绕“炭”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写了卖炭翁和宫使两类人。

诗歌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及炭被掠夺等事。(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2.诗歌哪部分写烧炭?哪部分写运炭?哪部分写炭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第一至八句写烧炭。第九至十二句写运炭。第二段整段写炭被掠夺的过程。

3.诗歌的头两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在终南山。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烧炭之难,谋生之艰;也说明路远难行,运炭艰难。

4.课文是怎样描写卖炭的老翁的呢?

明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这些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外貌描写。

6.这两句诗中,“两鬓苍苍”说明卖炭翁 的年龄怎样?有什么特征?

明确:年龄大。年龄大的人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

7.为什么这样描写老翁的外貌?

明确: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来之不易。

8.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这些“两鬓苍苍”的人大都在干什么呀?

明确: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9.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明确:艰辛。

10.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老翁的境况呢?

明确:可怜。

1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般来说,在冷天我们穿衣服很少的时候,会盼望天气怎样?但这时老人是什么想法?为什么呢?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明确:盼望天气变暖和。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卖不出好价钱;天寒,炭的价格就会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心理:纠结、矛盾、反常、艰难、酸苦、无奈。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12.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价钱,终于他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辗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试举例说明。

明确:艰苦。“一尺雪”说明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辗冰辙”说明炭很重,冰雪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晓驾炭车”“日已高”则说明路途遥远,运炭时久。“困 ”“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 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容易吗?

13.这么辛苦地运炭来卖,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是干什么用的呢?

明确:“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想吃饱、穿暖,多么简单的想法呀,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身无半点积蓄,迫于贫苦生活的压力,他不得不烧炭,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14.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之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食。

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

明确:没有。从“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可以看出。他最终得到“半匹红纱一丈绫”。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这就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

15.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黄衣使者。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命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止是一车炭,更是老人生活的希望!

16.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

明确: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17.请大家找出作者是 怎样写宫使的横行霸道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黄衣”“白衫儿”说明了来者的身份。“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形象。“把”“称”“敕”“回”“叱”“牵”“系”等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欺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宫使驱将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18.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一点 ?

明确:“手把 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桩买卖是强迫的。“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教师总结: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诗人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地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19.之前我们说过: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白居易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他对“宫市”现象深恶痛绝,于是拿起了笔,写下《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强行低价购买,甚至是 任意勒索,公然掠夺。中唐时的“宫市”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篇文章写出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这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教学案例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把握诗歌内容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感受卖炭翁的遭遇,体会诗人的 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赏读入境

(一)情境导入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板书课题)

(二)预习先知

1.走近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在文学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 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2.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时,是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宫市”的“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抢了过去,常有数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又对人民十分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三)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辗冰辙(  )  翩翩(  )  口称敕(  )

[答案] niǎn piān chì

2.重点词语。

(1)薪:木柴。

(2)苍苍:灰白。

(3)营:谋求、需求。

(4)敕:指皇帝的命令。

(5)叱:吆喝。

(6)直:同“值”,价格。

(四)初读古诗

1.范读诗歌并指导学生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小组之间合作交流完成。

二、悟读品味

1.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2.全诗围绕“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明确:烧炭、运炭、卖炭(炭被掠夺)。

3.诗歌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明确:卖炭翁、宫使(黄衣使者白衫儿)。 

4.在诗中画出描写人物的具体语句,并从语言表达(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的角度,谈谈你最欣赏的一句诗。

指导:抓住人物的肖像、动作、心理来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诗句。

5.通过这两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本诗通过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的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与不幸。

三、精读积累

1.背诵默写全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用原文语句填空。

(1)诗中勾勒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诗中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诗中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4)诗中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表现其直接掠夺的诗句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四、美读运用

从终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回到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是怎样的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前一节写卖炭翁的贫穷艰辛,后一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的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