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勃朗峰》备课素材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2018-04-03 手机版


 导入一 同学们,你们读过小说《汤姆•索耶历险记》吗?大家肯定非常喜欢其中的汤姆吧?大家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对,就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马克•吐 温不仅小说写得好,散文也写得很不错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登勃朗峰》,来看看他在散文上的风采。(板书课题)

导入二 同学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作家马克•吐温?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耶历险记》很受中国读者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看看他在散文方面有哪些创作特点。(板书课题)

导入三 勃朗峰是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主峰,山势陡峻,是欧洲名胜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就随马克•吐温一起去勃朗峰看看,看这是怎样 一座让人向往的山峰。(板书课题)

素材一 内容精华素材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本文共十一段,分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段到第六段,写作者徒步登勃朗峰途中所看到的山野胜景。这部分主要是写景状物,运用的是散文笔法。第二部分从第七段到第十一段,写作者乘敞篷马车赶路途中遇到的奇人逸事。这部分主要是写人记事,运用小说笔法。

素材二 技法精华素材

语言朴实幽默

作者以朴实而幽默的文笔,如实地记叙了他登欧洲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的经过。文章写得极其精粹,全文不足两千字,前半部分主要写他徒步登勃朗峰途中所看到的山野胜景,这部分侧重写景状物,写得极其细腻生动。后半部分主要写乘敞篷马车赶路途中遇到的奇 人逸事 ,这部分侧重写人记事,写得十分诙谐传神,其中有驱车飞驰、颠簸震荡的甘苦与乐趣,有对自称“车夫之王”的车夫及车夫朋友言行举止的描绘,体现了马克•吐温的语言一贯轻松幽默的风格。

素材三 主题精华素材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展 现了勃朗峰的风光美景,同时也展现了途中的奇人趣事,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素材一 背景深研素材

1.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他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于1910年去世,终年75岁。其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等。其作品以方言和民间口语写活生生的现实,开辟了新的现实主义道路。

2.勃朗峰简介

勃朗峰,欧洲阿尔卑斯山主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 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的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自小圣伯纳德山口向北延伸约48公里,最宽处16公里,包括塔古尔勃朗、莫迪、艾吉耶、多伦、韦尔特等9座海拔超过4 000米的山峰。山体由结晶岩层组成。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千米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著名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欧洲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莫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法、意两国先后于1958年和1959年开工,分别从两端开凿,1962年8月会合,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素材二 类文欣赏

河西走廊的月亮

黄文山

①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②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 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大家站在戈壁滩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③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④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 自己的行旅。

⑤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

⑥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帙浩繁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

⑦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可以想象,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

⑧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在清朝“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

⑨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 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 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

⑩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⑪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漫长的驼路上,绝非只有空旷;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绝非只有寂寞。

⑫战争的狼烟与和平的驼队,苦难的历程与热忱的求索……都在这里频繁地发生和发展。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从此,多少男儿的豪情,多少男儿的热血,多少男儿的希望,都与这空旷的土地联系在一起。

⑬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美丽的月亮,偏偏垂青这块荒凉之地,即使是南方的湿润、富庶和繁华,也无法使她动心。

⑭此刻,月亮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这又干又冷的戈壁滩,用她光洁的玉臂抚摸着荒芜,抚摸着苍凉,也抚摸着我们这群不期而遇的旅人的心情。

⑮于是,我们继续西行。

(节选自《散文》,有删改)

1.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提示赏析词句。

(1)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赏析加点词)

3.有人认为,选文第③段和第①段交换位置后表达更顺畅,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4.说说你对“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作者在河西走廊戈壁滩欣赏月亮,并由月亮下的空旷联想到与河西走廊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圆润皎洁,柔美轻盈。

(2)加点词“庄重”写出了河西走廊历史的 厚重感,表现了作者对河西走廊历史的敬仰之情。(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赞同。因为调整后更符合时间顺序;描写环境 的黑暗为下文月亮的皎洁明亮作铺垫。示例二:不赞同。先写月亮升  起,再写之前环境的黑暗,更能凸显月亮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4.在漫长的历史中,豪情满怀的 热血男儿献身河西走廊,使之成为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并造就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意思对即可)

素材三 同题佳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5.明月出天 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