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必考文言文翻译题(二)(10分) (人教版高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3-29 手机版


 [专题过关训练]                                                              

“文言文阅读”专题强化练(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B.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C.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D.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解析:选A 辨析断句的正误,可以使用排除法,比如“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从专有名词“衍”“郭”和动词“疾”等分析,宾语应该是“郭之贪鄙”,“鄙”后要停顿,由此可排除B、C两项。再结合句意,“举阿堵物却”中“却”为撤离、拿开之意,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综上,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解析:选C 长揖,是旧时的一种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知识链接]

三公: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①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②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③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贻误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世龙门”,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使虚浮妄诞成为风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石勒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他杀掉。

解析:选D D项,王衍被杀是因为在与石勒交谈时,仍推脱责任,并劝其称帝,并非因为远近闻名,身居重任,又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5分)

译文: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得分点:“俄而”“举”“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2分)

(2)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得分点:“曹”“祖尚”“戮力”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净秀美,风度姿态安详高雅。童年时曾经拜访山涛,山涛(为之)感叹很长时间,(王衍)离开后,(山涛)目送他说:“是哪个老妇人,生出这么个孩子啊!然而贻误天下百姓的,未必不是这个人哪。”王衍既有高才美貌,(又)聪明颖悟如神,常常自比子贡。加上声威名望很高,令当世之人钦佩敬慕。善于谈玄理,只以谈论《老子》《庄子》为事。经常手持玉柄麈尾,与手同色。如果感到所谈的道理有不稳妥之处,立刻更改,世人送他名号“口中雌黄”。朝野上下意见一致,说他是“一世龙门”。(王衍)连续担任显要官职,后来做官的人,无不仰慕仿效他。选拔任用的贤能之士为官以后,都以王衍为首。骄傲清高、虚浮怪诞,于是成为风俗。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贾后的亲戚,凭借中宫的权势,固执己见,贪婪暴虐,聚敛钱财不知满足。王衍憎恶郭氏的贪婪卑鄙,因此口中从不提钱。郭氏想试探他,让婢女用钱绕床,让王衍不能走动。王衍早晨起来看见钱,对婢女说:“拿这些东西下去!”他的心意是这样的。

当时齐王司马冏有恢复皇室的功劳,因而专权自任,公卿都对他行拜礼,唯独王衍对他行拱手礼。王衍虽然身居宰辅要位,却不把治理国家放在心上,而考虑保全自身的办法。等到司马越去世,众人共同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因为盗匪四处兴起,害怕而不敢担当此任。推辞说:“我年少时没有做官的欲望,随着选补官吏,到了今天的官位。如今的事,怎么能用不具备才能的人来充任呢。”不久晋朝全军被石勒部队击败,石勒称呼他王公,并和他见面,向王衍询问西晋旧事。王衍向(他)陈说西晋遭受灾祸与失败的缘由,(并)说所有计谋都与自己无关。石勒非常爱慕他(的才华),和(他)谈了很长时间。王衍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想求得自身免难,于是劝石勒称帝。石勒大怒说:“你闻名四海,身居朝廷要职,年轻时入朝为官,一直做到满头白发,怎能说不参与政事呢!使国家破亡,正是你的罪状。”叫左右的人扶他出去。石勒对他的同党孔苌说:“我走遍天下,从没见过这样的人,该不该留他一命呢?”孔苌说:“他是晋国的三公,必定不会为我们尽力,又有什么可用的呢?”石勒说:“但不能对他使用刀杀。”让人夜里推倒墙埋杀了他。王衍临死时,回头(对人)说:“呜呼!我辈即使比不上古人,如果从前不效法崇尚浮华虚无,合力来匡救天下,还可以不到今天这个地步。”(王衍)死时五十六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万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解析:选B 解答断句题可先粗读所给的句子,然后根据句中的标志性结构并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半皆老弱”点明了士兵的人员结构,是对前句的补充,其后应断开。故排除C、D。“除命甫下”指任令刚刚下达,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选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策,是中国古代科举中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B.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设太学。东汉时太学大发展。明以后不设太学,只设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除,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任命、授职。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所居。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解析:选A “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出题与应试两个部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鼎忠君爱国。他反对割地求和。徽、钦二帝被迫北行后,金人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等人拒绝书写阐明主张的文书,躲进太学。

B.赵鼎为人正直。在得知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手下将领后,他向皇上讲述了王德专权杀人的事,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并直接对王德进行了审讯。

C.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多被采纳实施。皇上不顾别人反对,将他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

D.赵鼎在吉阳时,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死。

解析:选B “命鼎鞫德”,省略了主语“上”,赵鼎是在皇上的命令下审讯王德的。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5分)

译文:                                                                 

(2)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王德在外统领军队,专权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如果还不治罪,还有什么不能做呢?(得分点:“总兵”“专”“治”各1分,大意2分)

(2)君臣互相信任,自古以来没有第二,然而(张浚)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得分点:“相信”“物议”“窜逐”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赵鼎字元镇,是解州闻喜人。长到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樊氏教育他,(他)通晓经史百家著作。崇宁五年考取进士,回答策问时斥责章惇误国。多次升迁后出任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道他有才能,提拔他担任开封士曹。

金兵攻陷太原,朝廷商议要割让三镇地给金人,赵鼎说:“祖宗留下的土地不可以给予别人,有什么可商量的?”不久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迫北行。金人商量要立张邦昌为皇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中,不肯书写阐明主张的文书。

高宗即位,任命赵鼎代理户部员外郎,提拔为右司谏。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将领,而韩世忠也要率领军队夺取建康府衙。赵鼎说:“王德在外统领军队,专权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如果还不治罪,还有什么不能做呢?”皇上命令赵鼎审讯王德。赵鼎又请求皇上下诏书严厉斥责韩世忠,而且指斥抓捕韩世忠的将领交给有关部门治罪,各位将领都肃然无声。皇上说:“肃宗复兴大业时在灵武得到一个李勉,朝廷才开始受到尊敬。现在我得到你,就没有什么可愧对古人的了。”中丞范宗尹说,旧例没有从司谏升为殿中的,皇上说:“赵鼎在担任谏官时非常尽职,他提出的四十件事,已经付诸实施了三十六件。”于是升赵鼎任侍御史。

赵鼎上书说:“不久前张浚出使川、陕,国势比今天强盛百倍。张浚有补天浴日的伟大功劳,陛下有砺山带河的长久的誓言,君臣互相信任,自古以来没有第二,然而(张浚)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如今我没有张浚那样的功劳却担任了他的官职,(如果我)远离朝廷,是不是就能避开别人的议论呢?”又说:“我请求带领的士兵,数量不满一千,一半都是老弱,所赐给的财物又很少,推荐人的任命书刚刚下达,弹劾人的文书也已经到来。我每天按皇上的心意行事,要想陈述自己的观点已是很艰难了,何况远在万里之外的人呢?”当时的人们都为他的离去惋惜,御史台有人上谏要留下他。恰逢有边疆报告送来,赵鼎常常陈述用兵的大计,等到他上朝辞行时,皇上说:“你怎么能离开远去呢?我将要任命你为宰相。”九月,任命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诏书一下,满朝大臣都来祝贺他。

在吉阳三年,深居简出,门生和旧日部下都不敢与他往来问候,只有广西帅张宗元不时地给他送米。秦桧知道了这件事,命令吉阳军每月开列存亡的报告。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想要杀死我。我死了,你们就没有忧患了;不这样的话,灾祸会降临到我们一家人身上。”留下遗言嘱咐他的儿子,希望把他送回家乡安葬,于是绝食而死,当时是绍兴十七年,全国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很悲伤。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选自《宋史•郝质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解析:选B 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根据句意,“为贼焚”做“虑”的宾语,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千辞”结构完整,“亭焚,吾任其责”是“质曰”的内容,其中“质”做主语,“曰”为谓语,“质曰”不可断开,所以排除C,选择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夏,党项羌族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为夏国,因为在中原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划,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即谥号。古时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中就提到,项伯和刘邦曾约为婚姻。

解析:选C “赞颂”一词表述片面,谥号有褒有贬。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护送军需物资时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身先士卒,斩杀、缴获数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打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帐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历侍多君,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担任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解析:选C “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错,原文是“食不重肉”,意思是郝质吃饭时少吃肉食。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5分)

译文:                                                                  

(2)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辗转作战并追赶败北的敌兵,于是修复了宁远各栅,来阻塞敌人的交通要道。(得分点:“堑”“逐北”“冲”各1分,大意2分)

(2)郝质跑到(文彦博)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去的,罪过是在我这里,希望(让我)代替蔺千受死。”文彦博钦佩他的正义,释放了他们两个。(得分点:“趋”“愿”“壮”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郝质字景纯,是汾州介休人。年少参军,拉硬弓是第一名。担任殿前行门,换任供奉官,担任府州驻泊都监,掌管麟府军马。与田朏率军护送军需物资到麟州,途中遇到西夏的几千骑兵劫夺,郝质前行开路,奋力作战,斩杀、缴获数百匹马。又与田朏巡视边疆,到了柏谷,敌人在路上挖沟来阻止官军,郝质在寒岭下抵御他们,辗转作战并追赶败北的敌兵,于是修复了宁远各栅,来阻塞敌人的交通要道。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联名推荐他,并且上奏章分条向皇上陈述他前后立功的情况,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推荐他为钤辖。

皇帝派他征讨贝州,文彦博到了,命令他部署城西。河上有一个亭子很壮观,文彦博担心被敌人焚毁,派小校蔺千看守,而郝质派蔺千到其他营地考察作战武器,蔺千推辞,郝质说:“(如果)亭子被焚毁了,我承担这个责任。”蔺千(就)离开了,而亭子被焚烧。文彦博将要斩杀蔺千,郝质跑到(文彦博)帐下说:“蔺千离开,实际上是我派他去的,罪过是在我这里,希望(让我)代替蔺千受死。”文彦博钦佩他的正义,释放了他们两个。郝质从此更加出名。

贼人被平定,郝质升迁为六宅使,历任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等职,还兼任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郝质奉诏在丰州修筑城墙,晋升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皇帝召他回京宿卫,改任马军。英宗即位,他任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封为安德军节度使,担任殿前副指挥使。神宗即位,改任安武军节度使,担任都指挥使。元丰元年,(郝质)去世,皇上亲临他的丧礼,追赠他为侍中,谥号武庄。

郝质治理军队有纲纪规章,违反纪律的人不宽恕,同时,犒赏也很丰厚,公款不够,就拿出自己的俸禄来资助。平时自己需求的日常供养简单,吃饭少吃肉食,笃守信义。田朏因无法拯救而死去,郝质写奏章说明他以前的功劳,(朝廷)让他的一个孙子做了官。在并州,他与朝士董熙交好,约为儿女亲家。董熙死后,董家贫困没有依靠,郝质已经是节度使了,最终把女儿嫁到了董家。他自从做官,不看重自己的功劳和资历,他的地位从低微到显贵,都凭功劳的大小逐次升迁。

“文言文阅读”专题强化练(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元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齐王宇文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数从征伐。官至大将军。高祖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周赵王宇文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 ,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宇文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赐宴极欢。

(选自《隋书•列传第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B.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C.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D.后复征为右卫/大将军亲顾/益密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时/胄下直/上令驰召之及胄见/上谓曰/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

解析:选C 解答断句题,应先读懂所断句子的大意,根据文意可知,“右卫大将军”是一个官职,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上”在这里指皇上,作“令驰召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项;“公与外人登高,未若就朕胜也”是皇上说的话,不是元胄,所以“胄见”与“上谓曰”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右,我国古代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的大臣,即近侍、近臣。

B.禁中,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

C.鼎,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D.床,在我国古代不仅是供人睡卧的用具,也是一种简易的坐具。

解析:选A “专指在帝王旁边侍候”错误,“左右”指身边侍候的人,不是专指帝王旁边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胄英俊勇武。年少时习多种武艺,长得一表人才,威风凛凛,令人敬畏;北周齐王赞赏他,并招他到身边随自己出征打仗。

B.元胄警惕性高。赵王想要刺杀时任丞相的高祖,元胄识破了赵王的诡计,以相府事多为由,多次提醒高祖离开是非之地。

C.元胄为人忠诚。他不畏惧赵王的呵斥,扣刀入室护卫高祖;当赵王要追赶高祖时,元胄掩护高祖并与其一起逃出。

D.元胄威名远扬。当时突厥部落多次侵犯边境,但自从元胄被朝廷授予灵州总管的职务后,北方夷人就十分畏惧。

解析:选C “并与其一起逃出”错误,原文是“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5分)

译文:                                                                 

(2)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赵王想生发事变,用所佩带的刀子切瓜,不断地请高祖吃瓜,将要对高祖不利。(得分点:“生变”“连”“啖”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兵马都是他家的东西,一旦他先下手,大事就完了。我不怕死,但这样死又有什么益处呢?(得分点:“悉”“不辞”“益”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元胄年少时英勇果敢,练就了多种武艺,胡须和眉毛都很漂亮,有不可侵犯的神色。北周齐王宇文宪见到他,把他当作壮士,招他到自己的身边,元胄多次跟随齐王出征打仗。升迁至大将军。高祖当初被召进皇宫,将接受临终嘱托。高祖先叫来元胄,然后差遣陶澄,并把心腹之事交给他们,元胄经常随高祖住在内室。到高祖当了丞相,元胄常在皇宫中主管军队,又荐引弟弟元威一起入宫侍从护卫。周赵王宇文招得知高祖将要改换周的社稷,于是就邀请高祖到自己的府中。赵王将高祖引进卧室内,左右侍从不得跟随,只有杨弘和元胄兄弟坐在门旁边。赵王对他的两个儿子宇文员和宇文贯说:“你们进去献瓜,我趁机刺杀他。”等到饮酒正尽兴时,赵王想生发事变,用所佩带的刀子切瓜,不断地请高祖吃瓜,将要对高祖不利。元胄上前说:“相府中有事情要处理,丞相不能长久留在这里。”赵王大声呵斥元胄说:“我和丞相说话,你是干什么的!”呵斥元胄命他退下。元胄瞪圆了眼睛,怒气冲冲,握刀闯入内室保卫高祖。赵王问他的名字,元胄照实回答。赵王说:“你不是从前侍奉齐王的人吗?的确是壮士啊!”于是赐给他酒,说:“我哪里有什么不好的意图呢?你何必猜疑警觉到这种程度呢!”赵王假装酒醉呕吐,准备到后面屋里去,元胄怕他再生变故,扶住赵王使他坐在座位上,这样重复了几次。赵王声称自己喉咙干,命令元胄到厨房中取茶,元胄不动。这时恰逢滕王宇文逌到来了,高祖走下台阶迎接他,元胄对高祖耳语说:“事情的形势很反常,应该快点离开。”高祖还没有明白,对他说:“他这里没有兵马,又能做什么事呢?”元胄说:“兵马都是他家的东西,一旦他先下手,大事就完了。我不怕死,但这样死又有什么益处呢?”高祖重新入座。元胄听见屋后有穿铠甲的声音,急忙上前说:“相府的事多,您怎能如此久坐?”于是扶高祖下了座席,催促高祖离去。赵王将要追赶高祖,元胄用身体挡住门口,赵王不能出去。高祖到达丞相府门,元胄随后来到。等到高祖杀了赵王,给予元胄的赏赐多得无法计数。当时突厥多次制造边患,朝廷因为元胄一向有威名,授予他灵州总管的职务,北方夷人十分畏惧。后来再次被征召回朝任右卫大将军,皇上对他的宠爱照顾更加细致。曾经有一年正月十五,皇上和近侍大臣登高,当时元胄已经下班,皇上下令用快马召回他,等到元胄见到皇上,皇上对他说:“你与别人登高,不如和我一起登高好!”设宴欢饮,极其高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陈韡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父孔硕,为朱熹、吕祖谦门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韡谓:“山东、河北遗民,宜使归耕其土,给耕牛农具。然后括淮甸闲田,募民为兵,给田而薄征之;盐丁又别廪为一军,此第二重藩篱也。”十五年,淮西告捷,韡策金人必专向安丰,使卞整、张惠各以其兵屯庐州以待之。其后金人果犯安丰,韡调诸军应援捣虚,遂有堂门之捷,俘其四驸马者。绍定二年冬,盗起闽中,帅王居安属韡提举四隅保甲,韡有亲丧,辞之。明年,起复,知南剑州。时有议当招不当捕者,韡言:“始者贼仅百计,招而不捕,养之至千,又养之至万,今复养之,将至于无算。”韡亲提兵督捕,所至克捷。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韡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寨出没江西广东所至屠残韡遣官吏谕降贼辄杀之乃谓盗贼起于贪吏劾其尤者二人韡亲督诸将,乘春瘴未生,薄松梓山。士皆攀厓上,贼巢荡为烟埃。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韡顿首言曰:“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明年卒,年八十有三。崔福者,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逸去。因隶军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韡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韡因厚遣之。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鉴怒,请必正其慢令之罪。会韡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然后声其罪于朝,且自劾专杀之罪。

(选自《宋史》,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寨/出没江西/广东/所至屠残/韡遣官吏谕降贼/辄杀之/乃谓盗贼起于贪/吏劾其尤者二人/

B.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寨/出没江西/广东/所至屠残/韡遣官吏谕降/贼辄杀之/乃谓盗贼起于贪/吏劾其尤者二人/

C.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寨/出没江西/广东/所至屠残/韡遣官吏谕降贼/辄杀之/乃谓盗贼起于贪吏/劾其尤者二人/

D.赣寇陈三枪据松梓山寨/出没江西/广东/所至屠残/韡遣官吏谕降/贼辄杀之/乃谓盗贼起于贪吏/劾其尤者二人/

解析:选D 回答问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韡遣官吏谕降”语意完整,且“贼辄杀之”中,“贼”是“杀”的主语,故“谕降”与“贼”之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贪吏”是贪官污吏的意思,其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答案选D。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门人的意思可以是门客,也可以是弟子(即求学者),本文中的意思是后者。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即“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

C.遗民这个词有多重含义,在文中指因躲避金人的劫掠,而逃到南方的北方百姓。

D.驸马,驸马都尉的简称,原为汉代官名,三国时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省称“驸马”,后因以称帝婿。

解析:选B 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进士。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韡开始为官,便倡议屯田御边。他任职后提出,官府可以给百姓提供土地、耕牛和农具,再把百姓武装起来,以此作为抵挡金兵南下的屏障。

B.陈韡积极平寇,且立场坚定。他常常亲自督率军队,四方征战,深得皇帝信任;对待贼寇态度强硬,立场坚定。

C.陈韡足智多谋,作战时善出奇兵。他深得用兵之道,战略上能准确判断敌人的进攻方向,战术上注重协调保障、出其不意,所以总能克敌制胜。

D.陈韡因崔福触犯军法且自己不喜欢他,最终将崔福斩首。崔福早年为寇,从军后屡立战功,但因轻慢军法被王鉴要求治罪,恰巧陈韡也不喜欢他,就将崔福先斩后奏。

解析:选A 文中“宜使归耕其土”的意思是应该让百姓回家耕种自己的土地,并非官府给百姓提供土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5分)

译文:                                                                 

 

(2)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臣不才,只有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声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得分点:不佞、徒、苟各1分,大意2分)

(2)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回来,也不向制置司报告。(得分点:击、托、闻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陈韡字子华,是福州候官人。父亲陈孔硕,是朱熹、吕祖谦的弟子。(陈韡)开禧元年考中进士,嘉定十四年,被征召为京东、河北干官。陈韡说:“山东、河北的遗民,应该让他们回家耕种自己的土地,给他们提供耕牛和农具。这样之后,搜求淮甸一带无人耕种的田地,招募百姓当兵,给他们提供田地但收很少的租税;承担盐役的丁壮再另外储备组成一支军队,这就是第二道屏障。”十五年,淮西传来胜利的消息,陈韡预计金人一定会专门扑向安丰,便派卞整、张惠各自带领他们的军队驻扎在庐州等待金人。后来,金人果然侵犯安丰,陈韡调集各路军队相互支援袭击敌人薄弱的地方,于是便取得了堂门战役的胜利,俘获了金国的四驸马。绍定二年冬天,闽中出现了盗贼,统帅王居安嘱托陈韡提举四隅保甲,陈韡家中有亲人去世,推辞掉了。第二年,被重新起用,任南剑州知州。当时有人议论说(对盗贼)应当招降安抚不应当剿捕,陈韡说:“起初盗贼仅仅数百人,招降安抚而不剿捕,将他们蓄养到上千,又蓄养到上万,现在再蓄养他们,将会弄到无法计数的地步。”陈韡亲自领兵督察剿捕,所到之处都能克敌制胜。四年二月,亲自前往邵武督察剿捕残余的盗贼,盗贼的首领迎接并投降,陈韡认为他是力量耗尽才投降的,最终还是杀了他。赣州盗匪陈三枪占据松梓山,并在那里安营扎寨,出没于江西、广东一带,所到之处屠杀残害百姓。陈韡派遣官吏晓谕他们投降,盗贼总是把他们杀掉。(陈韡)便认为盗贼是因为贪官污吏才起来作乱的,于是弹劾了其中情形最严重的两个官吏。陈韡亲自督率众将,趁着春天的瘴雾还没有生起,逼近松梓山。士兵们都从山崖攀爬上去,盗贼的巢穴被荡平成为一堆灰烬。端平二年,进京禀奏事情,皇帝称赞他平定盗贼的功劳,陈韡叩头说:“臣不才,只有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声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景定元年,授任福建安抚大使兼福州知州。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三岁。崔福这个人,原本是盗贼,曾经被官军搜捕,但他逃跑了。于是就加入了军籍。(因为)收服李全立了功,在江、淮一带名气很大,又屡次跟随陈韡剿捕盗贼,累积功劳升任刺史、大将军。适逢淮兵发出警报,步兵统帅王鉴发兵,王鉴请求让崔福同行,陈韡于是隆重地给他们送行。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回来,也不向制置司报告。王鉴很生气,请求一定要治崔福一个轻慢军令之罪。恰巧陈韡也讨厌憎恶崔福,于是便按军法问罪了,然后才向朝廷禀告了崔福的罪状,并且自己弹劾自己专擅杀人之罪。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胡濙,字源洁,武进人。生而发白,弥月乃黑。建文二年举进士,授兵科给事中。永乐元年迁户科都给事中。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濙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皇太子监国南京,汉王为飞语谤太子。帝改濙官南京,因命廉之。濙至,密疏驰上监国七事,言诚敬孝谨无他,帝悦。仁宗即位,召为行在礼部侍郎。转太子宾客,兼南京国子祭酒。宣宗即位,仍迁礼部左侍郎。汉王反,与杨荣等赞亲征。事平,赉予甚厚。时国用渐广,濙虑度支不足。蠲租诏下,辄沮格。尝曲宴濙及杨士奇、夏原吉、蹇义,曰:“海内无虞,卿等四人力也。”英宗即位诏节冗费濙因奏减上供物又言军旗营求差遣因而扰民宜罢之皆报可正统九年年七十乞致仕不许英宗北狩,群臣聚哭于朝,有议南迁者。濙曰:“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与侍郎于谦合,中外始有固志。景帝即位,进太子太傅。王文恶林聪,文致其罪,欲杀之。濙不肯署,遂称疾,数日不朝。帝使兴安问疾。对曰:“老臣本无疾,闻欲杀林聪,殊惊悸耳。”聪由是得释。英宗复位,力疾入朝,遂求去。赐玺书、白金、楮币、袭衣,给驿,官其一子锦衣。濙历事六朝,垂六十年,中外称耆德。卒,年八十九。赠太保,谥忠安。濙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能以身下人。

(选自《明史•胡濙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英宗即位/诏节冗费/濙因奏减/上供物又言军旗营求差遣/因而扰民/宜罢之/皆报可/正统九年/年七十/乞致仕/不许/

B.英宗即位/诏节冗费/濙因奏减上供物/又言军旗营求/差遣因而扰民/宜罢之/皆报可/正统九年/年七十/乞致仕/不许/

C.英宗即位/诏节冗费/濙因奏减/上供物又言军旗/营求差遣/因而扰民/宜罢之/皆报可/正统九年/年七十/乞致仕/不许/

D.英宗即位/诏节冗费/濙因奏减上供物/又言军旗营求差遣/因而扰民/宜罢之/皆报可/正统九年/年七十/乞致仕/不许/

解析:选D 解答断句题,一要注意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句子大意,不生硬断句;三要注意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如倒装句、省略句等。“因奏减上供物”与“又言……”的主语都是“濙”,这是两件事,其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又“因而扰民”是“军旗营求差遣”的结果,语意完整,故“因而扰民”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四鼓,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四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又称四更,如林觉民《与妻书》中的“辛亥三月廿六夜四鼓”。

B.祭酒,古代宴飨时尊长者酹酒祭神的礼仪,后发展为官名;国子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C.北狩,一是指到北方狩猎;二是借指向北进军;三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文中采用的是第三个义项。

D.中外,在文中是“朝廷内外”或“中央与地方”的意思,此外,该词还有“内心和外表”“中国和外国”等意思。

解析:选A 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而非四个时段。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胡濙忠于朝廷。他曾上书太子监国七事,据实陈奏;英宗北狩时,他反对南迁,与于谦联合在一起,使朝廷内外有了坚定的心志。

B.胡濙备受器重。皇帝曾派他暗访建文帝的情况;太子监国时,汉王制造谣言诽谤太子,皇帝又派他查访此事;皇帝曾设宫中私宴宴请胡濙等人。

C.胡濙德高望重。他年高德劭深受朝臣称赞,包括皇帝在内都对他敬重有加,他的一句话就救了被王文诬蔑而将要被杀的林聪的性命。

D.胡濙屡任要职。他在将近六十年的为官生涯中,曾担任过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礼部左侍郎、太子太傅、太保等官职。

解析:选D “太保”是死后追赠的官职,而非曾任官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国用渐广,濙虑度支不足。蠲租诏下,辄沮格。(5分)

译文:                                                                 

(2)濙不肯署,遂称疾,数日不朝。帝使兴安问疾。(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当时国家用度渐渐增多,胡濙忧虑用度支出不足。免除租税的诏令下达,他总是阻挠。(得分点:“度支”“蠲”“沮格”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胡濙不肯署名,就称病,几天不上朝。皇帝派兴安询问他的病情。(得分点:“署”“遂”“问”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胡濙,字源洁,武进人。生下来头发是白的,满一个月才变黑。建文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兵科给事中的官职。永乐元年升任户科都给事中。惠帝在火中驾崩,有人说他逃走了,众多旧臣中有很多跟随他的,皇帝怀疑这件事。永乐五年(朝廷)派遣胡濙行遍天下的州郡乡邑,暗中查访建文帝在哪里。永乐二十一年回朝,骑快马到宣府拜见皇帝。皇帝已经睡下了,听说胡濙到了,急忙起来召他入内。胡濙把听到的所有事情全都报告给皇帝,到四更天才离开。先前胡濙没有到时,有传言说建文帝渡海而去,皇帝分别派遣内臣郑和数人渡海下西洋,到这时疑虑才消解。皇太子在南京监国,汉王制造谣言诽谤太子。皇帝改命胡濙到南京做官,于是命令他查访这件事。胡濙到后,秘密上书飞快呈上太子监国的七件事,说太子诚实恭敬孝顺谨慎,没有其他的事情,皇帝很高兴。仁宗即位,召胡濙任行在礼部侍郎。转任太子宾客,兼任南京国子祭酒。宣宗即位,仍旧升任礼部左侍郎。汉王谋反,胡濙与杨荣等人支持皇帝亲自出征。汉王谋反的事情被平定后,皇帝赏赐(支持亲征的大臣)特别丰厚。当时国家用度渐渐增多,胡濙忧虑用度支出不足。免除租税的诏令下达,他总是阻挠。皇帝曾设宫中私宴宴请胡濙、杨士奇、夏原吉、蹇义,说:“天下太平无事,是你们四个人的功劳啊。”英宗即位,下诏节省没有必要的支出。胡濙于是上奏请求减少上供的物品,又说军队到百姓中寻求差役,因此事惊扰百姓,应该停止。皇帝都答应了。正统九年,胡濙七十岁了,请求退休,没有被批准。英宗被掳到北方去,群臣聚在朝堂上痛哭,有人提议南迁。胡濙说:“文皇在这里定了陵墓,是把坚决不转移的决心展示给子孙看。”与侍郎于谦联合在一起,朝廷内外才有了坚定的心志。景帝即位,胡濙晋升为太子太傅。王文憎恨林聪,罗织他的罪过,想要杀死他。胡濙不肯署名,就称病,几天不上朝。皇帝派兴安询问他的病情。他回答说:“我本来没有病,听说要杀林聪,很惊恐心悸罢了。”林聪因此得到释放。英宗复位,胡濙尽力支撑病体入朝,于是请求辞官。皇帝赏赐玺书、白金、纸币、成套衣服,给予驿站车马,授予他的一个儿子锦衣卫的官职。胡濙先后侍奉六朝君王,将近六十年,朝廷内外称赞他年高德劭。去世时,享年八十九岁。被追封为太保,谥号忠安。胡濙生活节俭,为人宽厚,喜怒不表现在脸上,能够亲自礼待下人。

“文言文阅读”专题强化练(三)

(时间:45分钟 满分:5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暱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倖,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选自《明史•张士隆传》,有删改)

[注] ①梃:棍棒。②驺:古代驾车的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解析:选D 解答断句题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把握语句的句意及句子结构;二是对比四个选项中的不同停顿点,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根据对偶的修辞手法,可将“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与“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断开,排除A、C。“兴居无度”“狎暱匪人”均为句意完整的短句,其间应断开。故排除B,选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试,亦称秋闱,明清两代在京城举行的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B.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侍卫亲军和仪仗队。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期,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解析:选A 乡试,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中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解析:选B “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表述不妥,据原文“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可知,刘愉被免职;但文中并未提及弹劾史宣和廖铠的结果如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倖,尤善宁。(5分)

译文: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革职,逢迎侍奉众多以巧言谄媚而得到宠幸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得分点:坐、削籍、佞倖各1分,大意2分)

(2)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他)所怨恨的数十人,全部逮捕交付掌管刑狱的官署,而薛凤鸣得以释放。(得分点:连、素、悉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乡试中举,进入太学。与同县的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相互勉励,以学问品行闻名。十八年考中进士,授为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张士隆)入京任御史。巡视河东盐政,弹劾免掉贪污的盐运使刘愉。建造正学书院,使文教兴盛。九年,乾清宫发生火灾,上书说:“陛下之前有刘瑾叛乱的变故,后来又遭遇蓟州盗贼的扰乱,还不知警惕。而且眼下起居无度,亲近行为不端的人。在宫禁之中聚集武将中的败类,在卧室之内戏耍武器。彻夜宴饮游乐,不理政事。宠爱偏信内侍,搅扰朝廷的法度、纲纪使之混乱。导致百姓困苦而盗贼四起,财物耗尽,军队疲惫。隐伏待发的祸患在暗中蓄积,恐怕天命难保。”没有回复。出京巡视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出行时)在车夫的前面放两根黄色的棍子,称为“赐棍”,常常用来打人,有被打致死的,从都御史以下无人敢过问,张士隆上奏弹劾他。又弹劾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取利益之事,并且说:“廖铠凌虐陕西,就是他父亲廖鹏凌虐河南的旧习气。河南因廖鹏的原因招致动乱,廖铠又想使陕西不安定。请求将廖铠父子绳之以法,并召回廖銮,以此消除陕西百姓的愤恨。”廖銮,是廖铠所跟随镇守陕西的人。钱宁向来亲近廖铠,见到奏书大为恼恨,于是趁张士隆调查薛凤鸣的案件来诬陷他。薛凤鸣,是宝坻人,先前担任御史,因犯罪被革职,逢迎侍奉众多以巧言谄媚而得到宠幸之臣,尤其与钱宁交好。薛凤鸣与堂弟薛凤翔有嫌隙,唆使捕捉犯人的公差揭发他有密谋之事,交付司法官吏审讯被判处死刑。刑部怀疑其中有冤情,一并逮捕审讯薛凤鸣。薛凤鸣害怕,让他的小妾哭诉冤屈,在长安门外自杀,状词牵连到宝坻县令周在和平素(他)所怨恨的数十人,全部逮捕交付掌管刑狱的官署,而薛凤鸣得以释放。张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查问惩办(此案),又逮捕薛凤鸣对证,(最终)释放了周在并恢复他的官职。钱宁愤怒,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许完审理案件偏私枉法。于是被关进钦犯监狱,贬张士隆为晋州判官。过了很长时间,(张士隆)升任知州。世宗即位,下诏恢复他的原职,出任陕西副使。汉中地区的盗贼王大等人藏身于豪门大户,勾结回回制造叛乱。张士隆下令,藏匿盗贼的人将罪及妻儿不被赦免。盗贼无处容身,于是束手就擒后被消灭。(张士隆)修筑堤堰灌溉田地千顷,百姓因此获利。(张士隆)死在官任之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赵子潚字清卿,七岁而孤,家贫力学。登宣和中进士第。调真州刑曹掾,与守争狱事,解官去。改衢州推官。胡唐老奇其才,任之。属时多故,子潚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累官吏部郎中,求补外,迁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诸司馈礼,月以千缗,悉归之公帑。除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朝廷遣人检沙田芦场,欲概增租额,子潚以承买异冒占,力止之。时议者言:田之并太湖者被水患,宜分道诸浦注之江。诏子潚往案视。还言:“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从之。明州守赵善继治郡残酷,子潚率诸监司劾罢之。除直敷文阁、知临安府,吏不能欺,禁权家僦人子女为仆妾者。诏权户部侍郎,升敷文阁待制,复知临安府。调三衙卒修筑都城,不扰而办。金主亮渝盟,子潚献助军钱十五万缗,特迁一秩。帝幸建康,充行宫留守参谋官。扈跸还,复知临安府。金人来议和,子潚谓事情叵测,宜以军礼待之。孝宗嗣位,志图恢复,子潚练兵,习为“鹅鹳鱼丽阵”,上观于便殿,嘉之,赐金带。擢敷文阁直学士,移知明州、沿海制置使。台谏王十朋、王大宝抗疏留之,帝曰:“朕委以防海,行召还矣。”初,海寇以赂通郡胥吏,吏反为之用,匿其踪迹,贼遂大炽,商舶不通。子潚以礼延土豪,俾率郡胥分道入海,告之曰:“用命者有厚赏,不则杀无贷。”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升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岁饥,告籴旁郡,米价顿平,民赖以济。进龙图阁学士,移知泉州。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赵子潚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B.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C.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D.太湖当数州/巨浸岂松江一川/所能独泄/昔人于常熟北开浦二十四以达/大江又开浦十于崑山东南以入海/今皆湮塞/宜加疏浚

解析:选A 解答断句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太湖当数州巨浸”,这里“巨浸”为“大湖”的意思,意为“太湖为数州大湖”,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B、D。“二十四”是修饰其前的“浦”的,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C,选A。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后世以郎中为各部要职。

B.知临安府,任临安知府。宋朝时,府的地方长官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一般总领一个州府的军政事务,有时会兼领其他的官职。

C.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称作“扈跸”,而“驻跸”则指随从皇帝出行。

D.学士本为负责文学撰述之官,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政务,宋代始设专职,刚刚入直馆阁者则称为直学士。

解析:选C 扈跸,指随从皇帝出行。驻跸,指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子潚刚直敢言,不畏权贵。入仕不久,他就与真州太守争论案件审理问题,并因此辞官;后来明州太守赵善继治郡残暴,他率众弹劾了他。

B.赵子潚心系百姓,体恤民情。朝廷想增加沙田芦场的承租费用,他极力加以阻止;福州发生饥荒,他多方筹款平抑米价,百姓得以保全。

C.赵子潚处事谨慎,重视军事。金人前来议和,他认为应当严阵以待,以防意外;孝宗继位,他排练并献上阵法,受到皇帝嘉奖。

D.赵子潚为官清廉,明于吏治。他总领江、淮军马钱粮时,将所得馈赠全部归入国库;他看到明州官吏接受海盗贿赂相互勾结,就加以整顿,使海路畅通。

解析:选B “他多方筹款平抑米价”错误,原文说他从别的郡中购买粮食,使粮食价格回落,没有交代他多方筹款。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时多故,子潚佐唐老缮完城具,苗、刘兵至城下,不能攻,以功进一秩。(5分)

译文:                                                                  

(2)胥众震恐,争指贼处,悉禽获。凡豪猾为贼囊橐者,穷治之,海道遂平。(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恰逢当时变乱纷起,赵子潚辅助胡唐老修缮城垣器械,苗、刘的军队到了城下,不能攻取,赵子潚凭借功劳晋升一级官职。(得分点:“属”“佐”“秩”各1分,大意2分)

(2)众胥吏震惊、害怕,争着指明贼人所在之地,全部把他们擒获。凡是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窝藏贼人的,都彻底加以查办,海道于是得以畅通。(得分点:“悉”“禽”“豪猾”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赵子潚字清卿,七岁就成了孤儿,家庭贫困,努力学习。考中宣和年间的进士。调任真州刑曹掾,因狱事与太守发生争执,辞官离去。改任衢州推官。胡唐老认为他才能出众,任用他。恰逢当时变乱纷起,赵子潚辅助胡唐老修缮城垣器械,苗、刘的军队到了城下,不能攻取,赵子潚凭借功劳晋升一级官职。累迁至吏部郎中,请求调到外地就职,任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各部门赠送财物,每月常有千缗,全部归入国库。授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朝廷派人检查沙田芦场,想要增加租额,赵子潚认为承买不同于冒名占有,极力阻止。当时谏议官上奏:挨着太湖的田地遭受水患,应该分路各浦注入江中。皇帝诏令赵子潚去调查。回来后,赵子潚说:“太湖为数州大湖,松江一川怎能单独疏泄。前人在常熟北部开了二十四个浦口通往大江,又在崑山东南开了十个浦口使河水入海,现在全部堵塞,应该加以疏通。”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明州太守赵善继治理郡务十分残酷,赵子潚带领各监司弹劾,罢免了他的官职。被任命为直敷文阁、临安府知府,官吏欺骗不了他,禁止权贵之家雇良家子女为仆妾。下诏任命他暂代户部侍郎,升任敷文阁待制,又担任临安府知府。调用三衙士卒修筑都城,没有扰乱就办成了。金主完颜亮背叛盟约,赵子潚献上助军钱十五万缗,特升官一级。皇帝到建康,(赵子潚)充任行宫留守参谋官。随从皇帝车驾回来,又担任临安府知府。金人前来议和,赵子潚认为事情不可预测,和议时应该严阵以待。孝宗即位,立志恢复国土,赵子潚练兵,演习“鹅鹳鱼丽阵”,皇上在便殿观看,很赞赏,赏赐他金带。提拔为敷文阁直学士,调任明州知州、沿海制置使。台谏王十朋、王大宝上书直言留下赵子潚,皇帝说:“朕委任他防海重任,就要召他回来。”当初,海寇用财物买通郡胥吏,胥吏反过来被他们利用,隐藏他们的踪迹,贼人于是非常猖獗,商船不通。赵子潚以礼接待当地恃势横暴的人,让他们率领郡胥吏分路入海,告诉他们说:“听从命令的有厚赏,否则格杀勿论。”众胥吏震惊、害怕,争着指明贼人所在之地,全部把他们擒获。凡是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窝藏贼人的,都彻底加以查办,海道于是得以畅通。升任龙图阁直学士、福州知州。当年闹饥荒,从别的郡中买入粮食,米价立刻平稳,百姓靠此得以救济。升龙图阁学士,调任泉州知州。乾道二年在官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丁内艰。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班立已定,尚欲何为?”不肯少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馆伴:“师点今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见正人,令人眼明。”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生。”或谓:“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寝其议。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倦倦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施师点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B.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C.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D.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解析:选D 解答此题,要注重把握句意及句子结构,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倍输”意为加倍的赋税,“重”的意思是“又”,故“倍输”之后应断开,排除A、B。“今明堂肆赦”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故排除C,选择D。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六经,一般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

B.丁内艰,“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旧称遭父丧为“丁内艰”,遭母丧为“丁外艰”。

C.正旦,即农历正月初一,古时这天朝廷会举行百官朝贺天子的礼仪活动。

D.枢密院,官署名,主管军国机务、兵防等,至宋代与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并称为“二府”。

解析:选B “丁内艰”指遭遇母亲去世,“丁外艰”指遭遇父亲去世。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施师点敏学早慧,才华出众。年纪尚小他就已通晓六经,能写文章;在太学读书时,考试总得优等,得到高宏的赞扬。

B.施师点立场坚定,据理力争。在金廷上,面对司仪的无礼要求,他义正辞严、拒不让位,捍卫了朝廷的尊严,得到了金人的尊敬。

C.施师点心系黎民,行事果断。他担心不到年终提前考核会使百姓陷入困境,尽管执行的命令已发出,他还是追着扣住了这个命令。

D.施师点为国储才,选拔贤能。因蜀地远离朝廷,有才学的人很难有机会表现自己,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以备朝廷授官时选用。

解析:选D “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错误,原文是他让蜀地的贤士上书推荐他们所了解的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5分)

译文:                                                                  

(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看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不敢再以此请求他(让出位置)。(关键点:“顾”“守”“请”各1分,大意2分)

(2)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关键点:“穷”“达”“图”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他十岁就通晓六经,十二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深湛淳厚,有古人的风尚。不久,(施师点)被授予学校的官职,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去参加殿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没等到上任,遭母丧。乾道元年,陈康伯推荐他,皇上召施师点对答问题,他说:“以往各年屡次下诏抚恤百姓,而(皇上的)恩惠并未深入到百姓中间。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子里也将近空了。赋税不能按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现在祭祀明堂大开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从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希望全部免除。”皇上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诏令有关部门遵从(施师点的)意见。(施师点)临时以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的身份出使金国。(施师点)担负使命到金国朝廷,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司仪因为亲王将到,命令施师点退一位,施师点坚定而不动摇。司仪请求了多次,施师点严肃地说:“排列站立的次序已定,还想要做什么?”不肯稍稍移动。在朝廷上的人互相看看都很惊愕,知道他有操守,不敢再以此请求他(让出位置)。等到后来金国使臣庆贺正月初一来到朝廷时,问接待他的官员:“施师点现在做什么官?”接待他的官员宇文价从排列站立的人中指着施师点给他看,金国使臣恍然大悟,说:“一见正直的人,就使人眼前一亮。”在此之前,州郡上供有不按时呈进的,(于是朝廷)设立了年终考核的法令,等到这样办了,负责统计的大臣有喜欢监督催促的,请求不等到年终提前施行。皇帝的批示已经下发,施师点惊惶地说:“这个政策如果推行,上下一齐逼迫,百姓将不能安定生活。”有人说:“命令已经发出去了。”施师点说:“所做之事将成为天下的危害,只恨(自己)更改它不迅速。”于是追着扣住了这个命令。十四年,授任知枢密院事。施师点诚恳地访求人才,记下来放在夹袋里,(并)说蜀地离朝廷远,有才能学识的人很难显露自己,蜀地士人中贤能的人,让他们各自呈上他们所了解的人,按他们的才华品行、文学才能排列顺序,每当朝廷授任官职时,必定列出他们的名字上报。施师点曾对(他的)儿子们说:“我一生做官,都听其自然升降。人的困顿显贵自有天命,不在于取巧图谋,只有忠和孝才是我们应当做的事。”施师点生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