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3-28 手机版 | ||||
教学重点:因声求气,通过诵读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抓住左传笔法的神韵。 教学难点:诵读,推究人物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秦晋之好: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儿。由于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互结秦晋”,或称为“秦晋之好”。 二、说背景 1、春秋形势图 2、结合课文第一段,学生梳理背景。 时间 :九月甲午 事件 :晋秦围赵 原因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部署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三、文言学习诵读法介绍:因声求气 1、古人论述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读而未晓则思, 思而未晓则读。” 宋•朱熹 “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清• 姚鼐《尺牍》。 “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 清•曾国藩《家训》 2、气: 含义之一:指作者发话的口气声气,遣词造句的特点;作品里一个个人物说话的口吻。 含义之二: 情绪和感情态度、思想、气质等。 四、 三步诵读法:首正其音,次通其意,再求其气。 1、齐读全文,正音、掌握节奏 共gōng通“供” 说yuè通“悦” 知zhì通“智” 缒zhuì 阙quē 逢páng孙 2、通其意,诵读,用一个字概括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五、 求其气 1、用经典论述引出《左传》特色,点明本文学习重点:通过个性化语言揣摩人物。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 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2、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揣摩佚之狐、烛之武、郑文公语言中的语气、感情。 (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 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学生诵读,点评 (3)三个句子里分别寄寓的感情: 于国事之忧心焦虑(“危”),对烛之武的信任(“必”);才 不能用,牢骚满腹(“也”“犹”、“矣”、“也已”);真切自责,指明利害(“是,过”、“不利焉”) 3、诵读、研讨烛之武说退秦穆公的一段话 (1)投影古人总体评价烛之武言辞的评论 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春秋时祖此者甚多,此不特千古辞命之祖,亦千古处难济变之师也。拜服,拜服! 【明】魏禧《左传经世钞》卷四 退秦词令,势透机圆。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三 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转斗无前,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一 (2)依据“无限层折”说,学生诵读本段,讨论本段究竟有几层意思。(在赏析中解决重要字词) 明确:第一层:内容上讲郑国必亡,语气上则体现以退为进的沉着真挚; 第二层:内容上讲亡郑利晋,语气上则显出平稳、严正; 第三层:内容上讲存郑利秦,语气上则体现高亢、诚恳; 第四层:内容上挑拨离间秦晋关系,语气上则显得慷慨激烈。 (3)引前人具体分析烛之武言辞的评论印证本段的绝妙 篇中前段写亡郑乃以陪晋,后段写亡郑即以亡秦,中间引晋背秦一证,思之毛骨俱竦。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郑,而且 戍郑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一 得势全在秦、晋围郑,郑既知亡二语,先令人气平了一半;以后纡徐曲折,言言刺入秦伯心窝里去。词令之妙,一至于此 !其悦而且戍也,固宜。【清】过琪《古文评注全集》卷一 皆从利害上立言,反反复复,似深为秦筹者,委婉入情,令人自为心折,极辞令妙品。 【清】余诚《古文释义新编》卷二 4、诵读、赏析晋文公的一段话 (1)“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借助“仁”、“知”、“武”三字赏析晋文公形象 明确:在秦军改而帮助郑国时,晋文公表现出了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判断,(知恩能报求仁义、维持盟国展智慧、战未必胜见谋略),因而语气上应当读出晋文公英明睿智的沉稳自如。 六、拓展迁移:(运用对对联的方式总结人物形象) 1、古人言“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烛之武所言所行是也。诵读课文,结合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行事,仿照例句自己拟一副对联。 如:郑文公诚心悔前过 佚之狐慧眼荐英才 秦穆公度势盟郑 烛之武大义缒虎穴 烛之武巧言退秦师 晋文侯审时班师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白马篇》 小结:哲人说:读史使人明智。那么学完《烛之武退秦师》,我们又懂得了什么智慧呢?我想,一是告诉我们外交言辞的重要性,也就是如何说服别人,如孙子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二是明白在国家大义面前,我们应该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正气磅礴。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