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3-26 手机版 | ||||
教材分析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本单元学习重点在于讲述人物的故事,并通过故事表现人物的美德。本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琐事,通过对这些事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叶圣陶先生“严格律己,宽厚待人”与“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和怀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过程与方法 :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2.写作背景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叶圣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社长兼总编辑,聘请张中行去人教社工作。张中行在北京多年,普通话也非常有优势,在工作之余会协助叶圣陶先生编辑多种语文读物。张中行一直敬佩叶圣陶的为人,他们的交往一直持续到叶圣陶去世。1988年2月叶圣陶去世,3个月后,作者就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对叶圣陶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3.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zhuó) 恳切(kěn) 譬如(pì rú ) 朦胧(lóng) 累赘( zhuì ) 拖沓(tà) 妥帖(tuǒ tiē) 诲人不倦(huì juàn) 不耻下问(chǐ)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颠沛流离(diān pèi liú lí) (2) 解词。 (1)沾溉:浸润浇灌,比喻使人受益。 (2)搀合:搀杂混合。 (3)修润:助益,增益。 (3)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自顾不暇:暇:空闲。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5)颠沛流离: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7)晦涩:(诗文、乐曲等的含意)隐晦不易懂。形容人的话大概指说话迟钝不流利让人费解。 (8)冗长:(形容词)指文章或演讲废话多、持续时间过长。重复、啰唆,拉得过长。 (9)下里巴人: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交流点拨】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交流点拨】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①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②第四自然段:送客;③第五自然段:复信;④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交流点拨】“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交流点拨】①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不成问题”。②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三、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真挚。 四、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2.拓展延伸 叶圣陶文章为何大受欢迎? 【交流点拨】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强调词语的运用。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当时的作者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具有优秀写作技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糊的。因此,文学作品难以被普通大众接受。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