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师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3-16 手机版


 主备人   审核人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目的】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 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学习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自主预习案】

1.关于作 者

竺可祯(1890—1974),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2.名词解释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 、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气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气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泥 鳅静,天气晴。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课内探究案】

(一)读课文

1.文章结构: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l~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lO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二)品课文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 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三)悟课文

1.读一读

文章是如何体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的?

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先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然后把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文章进一步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 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个问题,都举有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 。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课内探究案】

2.悟一悟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2.主题归纳: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3. 说明语言准确、生动、典雅的特点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是一种描写的方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长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是“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写活 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作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总之,作者在第一段运用的优美词语,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以这些优美词语为主,又构成一幅幅生 动形象的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第二段的“草 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 的可读性。

此外,文章语言准确、 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

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 再概说“生物”,用词处处都经过推敲。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加以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同时还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拓展检测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3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 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 言。

1.概括两段的主要内答。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大自然的语言。

2.第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第一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到了秋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条理十分清楚。

3.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总分总。

4.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描写。

5.第二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6.选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试各举一例。

准确严密: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生动形象:第一段文字说明物候现象。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