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精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3-16 手机版 | ||||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知识链接: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说明文 (1)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叫做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叫做事理说明文。 (2)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4)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2、给加粗字注音。 (学法指导:注意生字的字音要注意多音字、平舌与卷舌、边音与鼻音、前鼻与后鼻。) 衰草连天( ) 连翘( ) 纬度( ) 销声匿迹( ) 蓑衣( ) 阻挠( ) 忌讳( ) 悄然无声( )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3、词语理解: (学法指导:重点实词的掌握应以课下注释为主,典型用法记住例句。) (1)翩然: (2)孕育: (3)次第: (4)载途: (5)销声匿迹: (6)周而复始: (7)风雪载途: (9)年年如是: 4、说明文的知识回顾 说明文的顺序: 说明文的方法有: 5、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6、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5、7、8、9、10、11、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3、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导学重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导学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些例子?各用来说明什么问题? 2、第7、8、9、10段分别说明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否打乱顺序?为什么? 3、(1)、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2)、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4、 (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2)、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3)、“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4)、“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5)、“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探究活动四】分析说明语言 5、分析加粗字的表达效果。 (1)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2)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3)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 6、展示课下收集的农谚或有关物候的诗文。 【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阅读理解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⑤这叫逆温层。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8、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 9、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0、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 11、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 12、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_因素,后者是___________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