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栗传》原文及全文翻译译文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文言文阅读翻译 2018-03-12 手机版


《林栗传》原文

林栗字黄中,福州福清人。登绍兴十二年进士第,调崇仁尉,教授南安军。宰相陈康伯荐为太学正,守太常博士。孝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时金人请和,约为叔侄之国,且以归疆为请。栗上封事言:前日之和,诚为非计。然徽宗梓宫、慈宁行殿在彼,为是而屈,犹有名焉。今日之和,臣不知其说也。宗庙之仇,而事之以弟侄,其忍使祖宗闻之乎!无唐、邓,则荆、襄有齿寒之忧;“无泗、海,则淮东之备达于真、杨,海道之防遍于明、越矣。议者皆言和戎之币少,养兵之费多,不知讲和之后,朝廷能不养兵乎?今东南民力,陛下之所知也,朝廷安得而不较乎?且非徒无益而已。与之岁币,是畏之矣。三军之情,安得不懈弛;归正之心,安得不携贰。为今日计,宜停使勿遣,迁延其期。比至来春,别无动息,徐于境上移书,谕以两国誓言。败之自彼,信不由衷,虽盟无益。自今宜守分界,休息生灵,不烦聘使之往来,各保疆场之无事,焉用疲弊州县,以奉犬羊之使乎?”

孝宗惩创绍兴权臣之弊,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栗言:“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王侯、贵戚善挠权者也,左右近习善窃权者也。权在大臣,则大臣重;权在迩臣,则迩臣重;权在争臣,则争臣重。是故人主常患权在臣下,必欲收揽而独持之,然未有能独持之者也。不使大臣持之,则王侯、贵戚得而持之矣;不使迩臣审之,争臣议之,则左右近习得而议之矣。人主顾谓得其权而自执之,岂不误哉。是故明主使人持权而不以权与之,收揽其权而不肯独持之。”至有“以鹿为马、以鸡为鸾”之语。方奉对时,读至“人主常患权在臣下,必欲收揽而独持之”,孝宗称善,栗徐曰:“臣意尚在下文。”执政有诉于孝宗曰:“林栗谓臣等指鹿为马,臣实不愿与之同朝。”乃出知江州。有旨省并江州屯驻一军,栗奏:“辛巳、甲申,金再犯两淮,赖江州一军分布防托,故舒、蕲、黄三州独不被寇。本州上至鄂渚七百里,下至池阳五百里;平时屯戍,诚哲无益,万一有警,鄂渚之戍,上越荆、襄,池阳之师,下流增备,中间千里藩篱,诚为虚阙。无以一夫之议,而废长江千里之防。”由是军得无动。以吏部员外郎召。冬至,有事南郊,前期十日,百执事听誓戒;会废节,有旨上寿不用乐,迨宴金使,乃有权用乐之命。栗以为不可,致书宰相,不听,乃乞免充举册官,以状申朝廷曰:“若听乐则废斋,废斋则不敢以祭。祖宗二百年事天之礼,今因一介行人而废之。天之可畏,过于外夷远矣。”不听。

兼皇子庆王府直讲,有旨令二王非时招延讲读官,相与议论时政,期尽规益。栗以为不可,疏言:“汉武帝为戾太子开博望苑,卒败太子;唐太宗为魏王泰立文学馆,卒败魏王。古者教世子与吾祖宗之所以辅导太子、诸王,惟以讲经读史为事,他无预焉。若使议论时政,则是对子议父,古人谓之无礼,不可不留圣意。”

除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太庙祫享之制,始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别庙神主祔于祖姑之下,随本室南北向而无西向之位。绍兴、乾道间,懿节、安穆二后升祔,有司设幄西向。逮安恭皇后新祔,有司承前失,其西向之位,几与僖祖相对。栗辨正之。

除直宝文阁、知湖州。栗朝辞,曰:“臣闻汉人贾谊号通达国体,其所上书至于痛哭流涕者,考其指归,大抵以一身谕天下之势。其言曰:天下之势方病大瘇。非徒瘇也,又苦⻊灸盭。又类辟,且病痱。臣每见士大夫好论时事,臣辄举以问之:今日国体,于四百四病之中名为何病?能言其病者犹未必能处其方,不能言其病而辄处其方,其误人之死,必矣。闻臣之言者不忿则默,间有反以诘臣,即对之曰:今日之病,名为风虚,其状半身不随是也。风者在外,虚者在内,真气内耗,故风邪自外而乘之,忽中于人,应时僵仆,则靖康之变是也。幸而元气犹存,故仆而复起,则建炎之兴是也。然元气虽存,邪气尚盛,自淮以北皆吾故壤,而号令不能及,正朔不能加,有异于半身不随者乎?非但半身不随而已,半身存者,凛凛乎畏风邪之乘而不能以自安也。今日论者,譬如痿人之不忘起,奚必贤智之士,然后与国同其愿哉?而市道庸流,口传耳受,苟欲尝试以售其方,则荡熨针石,杂然并进,非体虚之人所宜轻受也。闻之医曰:中风偏废,年五十以下而气盛者易治。盖真气与邪气相敌,真气盛则邪气衰,真气行则邪气去。然真气不充满于半存之身,则无以及偏废之体。故欲起此疾者,必禁其嗜欲,节其思虑,爱其气血,养其精神,使半存之身,日以充实,则阳气周流,脉络宜畅,将不觉舍杖而行。若急于愈疾而不顾其本,百毒入口,五脏受风,风邪之盛未可卒去,而真气之存者日以耗亡,故中风再至者多不能救。臣愚有感于斯言,窃谓贾谊复生,为陛下言,无以易此。”知兴化军,又移南剑,除夔路提点刑狱,改知夔州,加直敷文阁。夔属郡曰施州,其羁縻郡曰思州。施民谭汝翼者,与知思州田汝弼交恶,会汝弼卒,汝翼帅兵二千人伐其丧。汝弼之子祖周深入报复,兵交于三州之境,施、黜大震。汝翼复缮甲兵,料丁壮,以重币借兵诸洞,而乞师于帅府。栗曰:“汝翼实召乱者。”移檄罢兵,乃选属吏往摄兵职,以渐收汝翼之权。命兵马钤辖按阅诸州,密檄至施,就摄州事。汝翼不之觉,已乃皇遽遁入成都。事闻,孝宗亲札赐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曰:“田氏犹是羁縻州郡,谭氏乃夔路豪族,又且首为衅端,帅阃不能弹压,纵其至此。如尚不悛,未免加兵,除其元恶。”时汝翼在成都,闻之逃归,调集家丁及役八砦义军,列陈于沱河桥与官军战,溃,汝翼遁去,俘其徒四十有三人,获甲铠器仗三万一千。栗取其巨恶者九人诛之。田祖周由是惧,与其母冉氏谋献黔江田业,计钱九十万缗以赎罪,蛮徼遂安。

既而汝翼入都诉栗受田氏金,诏以汝翼属吏,省札下夔州。栗亲书奏状缴还,并辨其事。上大怒。会近臣有救解者,寻坐栗身为帅臣,擅格上命,镌职罢归。既而理寺追究,事白,贷汝翼死,幽置绍兴府。

居顷之,诏栗累更事任,清介有闻,复直宝文阁、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就改提点刑狱,又改知潭州。除秘阁修撰,进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召对便殿,奏乞仿唐制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一员,不以纠弹为责。从之。除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刑召为兵部郎官,熹既入国门,未就职。栗与熹相见,论《易》与《西铭》不合。至是,栗遣吏部趣之,熹以脚疾请告。栗遂论:“熹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所至辄携门生十数人,习为春秋、战国之态,妄希孔、孟历聘之风,绳以治世之法,则乱人之首也。今采其虚名,俾之入奏,将置朝列,以次收用。而熹闻命之初,迁延道途,邀索高价,门生迭为游说,政府许以风闻,然后入门。既经陛对,得旨除郎,而辄怀不满,傲睨累日,不肯供职,是岂张载、程颐之学教之然也?缘熹既除兵部郎官,在臣合有统摄,若不举劾,厥罪惟均。望将熹停罢,姑令循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 上谓其言过当,而大臣畏栗之强,莫敢深论。太常博士叶适独上封事辩之曰:“考栗之辞,始末参验,无一实者。其中谓之道学一语,无实最甚。盖自昔小人残害良善,率有指名,或以为好名,或以为立异,或以为植党。近忽创为'道学'之目,郑丙唱之,陈贾和之。居要路者密相付授,见士大夫有稍务洁修,粗能操守,辄以道学之名归之,殆如吃菜事魔、影迹犯败之类。往日王淮表里台谏,阴废正人,盖用此术。栗为侍从,无以达陛下之德意志虑,而更袭郑丙、陈贾密相传授之说,以道学为大罪。文致言语,逐去一熹,固未甚害,第恐自此游辞无实,谗言横生,善良受害,无所不有!愿陛下正纪纲之所在,绝欺罔于既形,摧抑暴横以扶善类,奋发刚断以慰公言。”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劾栗,罢之,出知泉州,又改明州。奉祠以卒,谥简肃。栗为人强介有才,而性狷急,欲快其私忿,遂至攻诋名儒,废绝师教,殆与郑丙、陈贾、何澹、刘德秀、刘三杰、胡纮辈党邪害正者同科。虽畴昔论事,雄辩可观,不足以盖晚节之谬也。

参考译文

林栗字黄中,福州福清人。绍兴十二年(1142)考中进士,调任崇仁县尉、南安军教授。由于宰相陈康伯的举荐,林栗被任命为太学学正、太常博士。孝宗即位,林栗升任屯田员外郎、皇子恭王府直讲。

  当时金人请求讲和,约定金宋为叔侄之国,并且请求归还疆土。林栗上封事说:“上次和议,实在是迫不得已。徽宗梓宫、慈宁行殿在金国,因此只好屈辱订立和议,犹有名目。今天的和议,我不知道有什么说法。宋金之间有宗庙之仇,反而以弟侄身份侍奉金人,怎能忍使祖宗闻说呢!失去唐州、邓州,则荆州、襄阳就会唇亡齿寒;割让泗州、海州,则淮东的防备退至真州、扬州,海上防备偏至明州、越州。有人认为与金人结盟所献岁币少,而养兵备敌的费用更多,不知道讲和之后,朝廷难道可以不养兵吗?现在东南地区百姓的承受能力,皇上是清楚的,朝廷怎么能不计较呢?况且不光是无益罢了。给予金人岁币,是畏怕金人。三军的情绪,怎么能不松懈;归正之人,怎会不怀有二心。为今日计,应当停止派遣使节,拖延时日。等到明年春天,没有动息,慢慢致书金朝,告诉两国间互相约束的言辞。金人自毁盟约,言不由衷,即使结盟也无益处。从现在开始应当坚守边界,让天下百姓休养生息,不烦使节往来,各自保证疆场无事,怎么用得着使州县疲于应付,侍奉使节呢!”

  孝宗鉴于绍兴年间权臣擅权之弊,亲自独揽大权,不以职责任务给臣下,林栗说“:皇帝亲临权力,大臣审视权力,谏臣议论权力,王侯贵戚是扰乱权力的人,左右亲信是善于窃取权力的人。权在大臣,则大臣显赫;权在近臣,则近臣重要;权在谏官,则谏官权重。所以皇帝经常担心权力在大臣,必定想收回而独自掌握它,没有能独掌权力的人。不让大臣掌权,则王侯贵戚得到而控制权力;不让近臣审视权力,谏官议论政治,则皇帝左右亲信得到而议论它。皇帝原来认为得到权力而亲自执掌,难道不是错了吗?因此贤明的君主任大臣以事而不使他专权,使权力归于自己而不肯独持权柄、事必躬亲。”林栗上书中至有“以鹿为马,以鸡为鸾”的语句。林栗奉对时,当他读到“君主常担心权在臣下,一定想收揽而独自掌握它”,孝宗大声赞叹,林栗慢慢地说“:我的意思尚在下文。”执政官有人向孝宗哭诉:“林栗说我等指鹿为马,我实在不愿意与他同在朝廷任职。”于是孝宗让林栗离开京城,去江州任知州。

  有旨省并江州屯驻大军,林栗上奏指出“:绍兴三十一年(1161)、隆兴二年(1164),金人二次进犯两淮地区,幸亏依赖江州一军分开驻守防备,因此舒州、蕲州、黄州三州唯独没被金人入寇。本州上至鄂渚七百里,下距池阳五百里;平时屯驻戍守,好像没有益处,万一金人入侵,鄂渚戍守部队,上面越过荆州、襄阳,池阳之师,下游增加防备,中间千里藩篱,实在虚缺。请不要因为一人的建议,而废弃长江千里防线。”由于林栗的反对,江州屯驻大军没有被撤并。

  林栗被朝廷以吏部员外郎召回。冬至,朝廷将在南郊祭天,此前十日,执事官听誓戒;会庆节,皇帝下旨祝寿不用乐,等到设宴招待金使,才有暂且用乐之命。林栗认为不可用乐,他致书宰相,意见没有被采纳,于是他请求辞去充任举册官之职,并上奏朝廷:“若听乐则应废斋,废斋则不敢行祭礼,祖宗二百年事天之礼,今日因一介行人而废弃。老天可怕,这远过于外夷。”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林栗兼任皇子庆王府直讲,有旨让二王不时延请讲读官,议论时政,希望能得到谋划的益处。林栗认为不妥,他上书说“:汉武帝为戾太子开设博望苑,最后使太子失败了;唐太宗为魏王李泰设立文学馆,最终使魏王失败。古人教导世子与我朝祖宗用来辅导太子、诸王办法相同,只以讲经读史为事,其他不介入。如若让他们议论时政,则是对着儿子议论父亲,古人认为是无礼,皇上不可不留意啊。”

  林栗官拜右司员外郎,晋升为太常少卿。太庙祭享之制,始祖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别庙神主附于祖姑之下,随本室南北向而无东西向神位。绍兴、乾道年间,懿节、安穆二位皇后附祭,有关部门设幄西向。及至安恭皇后新附,有关部门继承前次失误,将神位朝西安放,几乎与舍祖神位相对。林栗予以辨别并加以纠正。

  朝廷以林栗为直宝文阁,出任湖州知州。林栗进宫与皇帝告辞,他说:“我听说汉代人贾谊号为通晓国体,他上书皇帝至于痛哭流涕,考察他的意向,大致以人的一身比喻天下大势。他在上书中称‘:天下之势,正苦于脚肿。不仅足肿,又苦于足掌扭折。又类似腿瘤,并且患有风病。’臣每每听见士大夫喜好议论时事,我就拿贾谊的论述问他:今日国体,于四百零四种病中属什么病?能指出病名的还未必能开出处方,不能指出病因就开出治病处方,误人致死是必定的。听了我的话的人不是表示忿怒就是沉默寡言,也有人反过来问我,我立即对他说:今日之病,名叫风虚,它的症状为半身不遂。风在外,虚在内,真气在内亏耗,所以风邪自外乘机而入,侵入人体,人会马上倒地,这就是靖康之变。幸好元气仍然存在,所以倒下后就能再站起来,是为建炎中兴。然而元气虽然存在,邪气仍还旺盛,自淮河以北都是我大宋故土,而朝廷号令不能到达,帝王新颁布的历法不能施行。与半身不遂有什么不同呢?不光半身不遂,残剩的半身,也恐惧、畏怕风邪进入而不能自安。今日议论政事者,比如身体筋肉痿缩的人,不忘起行,哪里一定要是贤明智慧之士,然后与国家是同一愿望呢?而平凡庸人,口传耳授,如若想试一试所售方子,则洗涤针石,一起混入,这不是体虚的人轻易能接受的。听医生说:‘中风偏瘫,五十岁以下而气盛的人容易治愈。盖真气与邪气相匹敌,真气旺盛则邪气衰退,真气运行则邪气离去。真气不能充满半存之身,则不可能到达偏废躯体。所以要治愈这种病,必须禁止其有嗜好欲望,节制其思虑,珍惜其气血,保养其精神,使得半存之身,一天天充实,则阳气流遍全身,脉络流畅,将在不知不觉中丢掉拐杖而能步行。如若急于治好病而不考虑本身的情况,百毒入口,五脏受风,风邪旺盛而不能驱除,而所存真气一天天在消耗,所以一再中风者大多不能抢救。’愚臣有感于此言,私下以为贾谊再生,对皇帝进言,也离不开这些。”

  林栗被任命为兴化军知军,又调至南剑,再拜官夔州路提点刑狱,改任夔州知州,加官直敷文阁。夔州有一属郡叫施州,羁糜郡叫思州。施州豪民谭汝翼,与思州知州田汝弼相互不和,等到田汝弼逝世,谭汝翼带领二千士兵趁丧攻伐。田汝弼之子田祖周领兵深入内地予以报复,战争在三州境内进行,施州、黔州大为震动。谭汝翼再次修缮铠甲和兵器,计算丁壮,用重金向各少数部族借兵,又向帅府请求援兵。林栗说“:谭汝翼其实是导致战乱的人。”他传达命令停止用兵,选派属员前往,暂时掌管兵权,以此慢慢收回谭汝翼的兵权。下令兵马钤辖出巡检阅各州,密令到达施州,暂止代理知州。谭汝翼没有觉察,不久才仓皇逃往成都。事情传至朝廷,孝宗亲自写信给林栗及成都制置使陈岘说“:田氏是羁糜州郡,谭氏乃是夔州路豪族,又首先挑起事端,安抚使司不能镇压,纵容他们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如果他们仍不悔改,不妨用兵,铲除首恶。”当时谭汝翼在成都,听到消息后逃回家乡,调家丁并征发八砦义军,列阵于沱河桥与官军作战,谭汝翼被打败后逃走,俘虏四十三人,缴获铠甲器仗三万一千件。林栗挑出九名罪大恶极者处斩。田祖周因此害怕,与他的母亲冉氏合谋献出黔江田业,以钱九十万缗赎罪,少数部族边界地区于是安定。

  不久谭汝翼入京状告林栗接受田氏贿赂,皇帝下诏以谭汝翼为属吏,省札下达夔州。林栗亲自起草奏状缴还省札,并为自己辩护。皇帝大怒,幸好近臣中有人从中解救,不久林栗以身为帅臣,擅自抵制皇帝命令获罪,降级罢官归家。事后大理寺追查究问,事情被弄清楚了,宽免谭汝翼死罪,拘禁于绍兴府。

  没过多久,皇帝下诏称林栗多次变更职务,清高耿直有声望,复官直宝文阁、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就地改任提点刑狱,后来又改任潭州知州。林栗官拜秘阁修撰,晋升为集英殿修撰、隆兴府知府。皇帝在便殿召见林栗,林栗上奏乞请仿唐制设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名,不以纠察弹劾为职责。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林栗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朱熹以江西提点刑狱之职召回朝廷任兵部郎官,他进入京城后,却没有去上任。林栗曾与朱熹相见,议论《易》与《西铭》意见不一。至此,林栗派遣属吏催促朱熹上任,朱熹以脚病请假。林栗于是上奏:“朱熹本无学术,只是窃取张载、程颐学说之残余,为轻浮放荡宗主,叫作道学,妄自推尊。每到一处则率门生数十人,依照春秋战国时士人之态势,妄自希求孔子、孟子历次受聘之风采,若绳之以治世之法,则他可被视为乱人之首。今日朝廷慕其虚名,让他入朝奏事,将他安排在朝廷任职,逐渐加以使用。而朱熹得到诏令之初,在道途中拖延时日,邀君索讨高价,门生更替为他游说,政府准许谏官风闻弹劾,他这才进入京城。经过皇帝召见,得到旨令,拜为郎官,立即心怀不满,倨傲旁视,目空一切已多日,不肯就职,这难道是张载、程颐之学教他这样?因为朱熹已被任命为兵部郎官,微臣应当统管,若不加以弹劾,其罪过是相同的。望将朱熹停职罢官,暂且令他反省,以为事君无礼者之戒。”

  皇帝认为林栗言过其实,而大臣畏怕林栗强暴,不敢深入争论。太常博士叶适独自上封事与林栗辩论说“:考察林栗之言,始末对照,没有一处属实。其中‘叫作道学’一语,严重失实,过去小人残害忠良,大多有所指名,或者以为爱好虚名,或者以为标新立异,或者以为培植党羽。近来忽然创立道学之目,郑丙首唱,陈贾附和,官居要职者暗中相互传授,见到士大夫稍稍致力于洁身自好,粗略能坚持操守,就以道学之名强加于他,几乎如吃菜事魔,影迹犯败之类。往日王淮使台谏官员互为呼应,阴谋废除正直君子,用的就是这种手段。林栗为侍从官,不能传达陛下之德意、志向与忧虑,反而继承郑丙、陈贾暗地相传授之学说,以道学为大罪。搜罗他人言语,构织罪状,赶走一个朱熹固然没有什么害处,只是恐怕从此游辞无实,谗言横生,善良受害,无所不有!愿陛下严正纪纲,杜绝欺罔,摧毁抑制横暴,以扶持善类,奋发刚断以安抚公论。”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被罢免,离朝任泉州知州,又改任明州知州。嗣后任宫观之职直至去世,谥号“简肃”。

  林栗为人倔强耿直有才华,而性急不能受委屈,想发泄私忿,以致攻击诋毁名儒,废绝师教,几乎与郑丙、陈贾、何澹、刘德秀、刘三杰、胡等结党残害正直君子者同列。即使早年论事,雄辩可观,也不足以掩盖晚年的错误。
相关链接:文言文阅读翻译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