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3-12 手机版


 (一)教学建议

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霍骠姚、李广、裴公、李愬、蒙恬等人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怀。

2.本文所写年代距离当代初中生太遥远,他们理解起来有时代上的隔阂。授课时应该加强对背景的介绍。

3.学生在理清文章的内容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4. 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二)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字词,品析优美语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箫的灯笼。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1.字音字形、词语解释。

2.作家作品及灯笼文化。

3.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明确:“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挑着灯笼迎祖父回家;上下灯学母亲对自己的照顾;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元宵节看灯、猜灯谜;族姊远嫁,官衔灯记录家门的兴衰;纱灯上描红;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诸多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

明确: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三)深度解读作者的爱国情感

学生合作探究:

1.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10、11自然段却跳出回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意义?

2.结尾段“唉,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第10自然段作者由想象宫灯的装饰,联想到在宫灯陪伴下人物的活动,想到了汉献帝,从而把灯笼与历史人物联系到一起。11自然段就自然而然地写到历史人物中爱国的将领。这样的安排,使行文更加自然、流畅,为后面直抒胸臆做铺垫,由对灯笼的个人情感过渡到家国情怀。

2.作者写这篇散文时,正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之时,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所以作者发出“灯笼不够了”的感慨。

最后一个自然段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凝聚力的精神,团结全国人民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结尾表现出作者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四)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在回忆的诸事中寄寓情感,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征,而能达到寓情自然的目的,还在于作者擅长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请同学们分析文章中作者感情的变化?

特色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第3自然段写“我”去接祖父和祖父讲故事是记叙,“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是抒情。第11自然段“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是抒情,其他的句子主要是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既创设了感人的意境,又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特色二:感情变化明晰,结构严谨。

这篇文章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通过对宫灯的想象,体验到了深长的历史况味,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由个人的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最后一段又由灯笼联想到“燎原的一把烈火”,再用一“壮”字,再次升华中心,赞颂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与开头两段联系起来。

(五)学生质疑问难

1.交流文中精彩语句。

2. 质疑问难。

(六)小结

《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散文的典范。

课时作业:

阅读吴伯箫的其它散文,感受其散文的写作风格。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