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四课时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3-12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贾谊文学地位及《过秦论》的主要内容。

2.准确翻译《过秦论》。

3.学习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喻今的政治见解。

4.通过学习《过秦论》掌握对比论证的特点及运用。

5.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处处重复 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6.着重识记并理解“蒙、因、絜  、爱、余烈、弱”等词语的意思。

7.理解“制、亡、利、国”4个多义词的含义

【知识链接】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毛泽东

3、时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 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史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 《孟子•离娄》说:“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与民休息”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基础知识

(一)正音 

逡(   )巡               隳(    )名城               瓮牖(   )绳枢    氓(    )隶之人

度(   )长絜(   )大    锄櫌(    )棘矜(    )     非铦(   )于钩戟长铩(    )也;

一夫作难(     )而七庙隳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孝公既没(“      ”通“     ”.读:     .)

合从缔交(“      ”通“     ”.读:     .) 

威振四海(“      ”通“     ”.读:     )

倔起阡陌之中(“      ”通“      ”.读:      )

 赢粮而景从(“      ”通“      ”.读:      .)

二、熟读课文,翻译第一段文字,把不会翻译的句子标出来。

第一节

一、检查预习情况。

(一)正音答案 

二、【探究点一】生生互动:交流学习成,翻译第一段文字。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三、朗读一、二段,串讲第二段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qūn)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四、作业:一词多义

(1)因:①因遗策(        )                           ②因利乘便(               )    

③因河为池(            )

(2)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③商君佐之(                )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              .)           ④聚之咸阳(                 )

(3)及:①非及向时之士(                       )      ②及至秦始皇(                   )

(4)北: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②追亡逐北(                      )

(5)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

(6)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②行军用兵之道(                )

       ③收天下之兵(                                          )

(7)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

③追亡逐北(                                 )

(8)举:①包举宇内(                     )            ②西举巴、蜀(                  )

 

第二节

一、检查背诵及作业。

二、【探究点二】生生互动:交流学习成,翻译第三段文字。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①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②

三、【探究点三】生生互动:交流学习成,翻译第四段文字。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三、背诵第四段文字

四、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第四段文字

2、辨析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翻译句子。 

① 履至尊而制六合(                                     )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  

④尊贤而重士(                                           )

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⑥内立 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  

⑦流血漂橹(                                             )  

⑧会盟而谋弱秦(                                         )  

⑨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第三节

一、检查背诵及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第四段文字

2、辨析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翻译句子。 

二、【探究点四】生生互动:交流学习成,翻译第五段文字。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三、【探究点五】梳理本文的思路及对比论证的特点及运用。

四、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语言气势,背诵第五段文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015年新课标一卷)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 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 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