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汇报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3-11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灵活运用浅显贴切的比喻来论证道理的方法;

2、掌握课文中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难点

比喻论证

三、教学设想

1、播放朗读带,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

2、布置课前的译注工作;

3、学生自行解读,教师补充点拨;

4、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论证逻辑;

5、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比喻论证于自己的教学语言中。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听得多了,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只是这样的说教实在枯燥乏味,那我们再来听听这句:“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学不可以已”。这样说效果如何?后者更具说服力,原因何在?使用了比喻论证。由此我们可知,运用浅显贴切的比喻来阐述深奥抽象晦涩的道理,更容易为人理解接受。

其实,在遥远的战国时代,有一位哲人就曾经灵活地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这一道理。今天,我们就要来听听荀子先生的治学讲座。

二、作者

大家对荀子可能不熟悉,但是一定熟悉孔子和孟子,而荀子是继孔孟后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正如“海纳百川”,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精粹,这由他弟子的成就可以反观。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们一个创建了法家学派,提出“法治天下”,一个成为了宰相,辅佐君王施行“帝王之术”。

与同派孔孟不同,在政治上,他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主张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这些思想对后世“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影响深远;另外,在人性问题上,他与孟子的“性善论”又有不同,他主张“人性本恶”,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所以他注重教育与学习,这点体现在我们今天将学到的课文《劝学》中。

三、解题

“劝”意为“鼓励”,(encourage与persuade),此篇写来正是为了鼓励学习,所以文章开篇便提出了中心论点:“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君子天性也是恶的,他之所以异于常人,就在于他不停地学习。

⊙用“君子曰”来提出中心论点有何好处?

让君子来鼓励学习,正如让秀发飘飘的女明星代言洗发水广告,更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四、感知

(齐声朗读全文)

正字音

五、分析

⊙请学生试译1、2段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古今异义,品德高尚的人。

已:动词。①停止,“伤心不已”。另:②治愈,“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捕蛇者说》)③完,逝去,“逝者已矣”。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三句皆为状语后置句。

三个“于”字分别译为“从”、“比”、“比”。

“而”表转折。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符合,“中意”。

“輮”通“煣”,使动。

以为:以之为,省略句,“之”代“木”。

曲:曲度,形容词作名词。

木材笔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加热它使它弯曲做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虽:即使。“虽然”表已发生,“即使”表还未发生,假设已发生。

“有”通“又”。

然:这样,“理所当然”。

判断句。

即使再晒干,(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热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受:经受。

金:古今异义,金属制的刀剑。

就:靠近,“就座”。

砺:磨刀石。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

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博学:古今异义,广泛地学习,“博览”。

而:表递进。并列关系像并行的车道,前后部分可以互换位置而不改变原意,“和”;递进关系像楼梯,后部分比前一部分在意思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并且”,“而且”;顺承关系像管道,连接的两部分在发生的时间上有先后顺序,“接着”,“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地。

乎:相当于“于”,对。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学生大声翻译朗读,理顺文句。

⊙文理分析:

(1)文章开头说“学不可以已”,下面有一连串的比喻,这些比喻是直接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吗?

不是。而是用来证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

(2)既然如此,中心论点与此句有何关系?

分论点。“博”,不能浅尝辄止;“日”需要每日检查反省,因此“学不可以已”。

(3)段落中的数个比喻是如何来论证这一分论点的?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经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说明学习可以改造自己,而且改造得很彻底,不会反弹。

“受绳而锯”“就砺而磨”说明通过学习改造自己是个缓慢的过程,是件慢工细活,为了达到“直”、“利”的有为境界,要不断地检查反省自己的学习是否合乎规范,是否取向正确。

⊙依照板书试背。

第二课时

⊙请学生试译第3段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而:表修饰,“地“。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而:表修饰。

加:增加。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增加长度,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大,强,“疾风知劲草“。

彰:明显,“表彰“。

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更清楚。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凭借,“狐假虎威“。

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动得快,“快手快脚“。

致:多指借外力送达。“至“一般指自行到达。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让脚走得快,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绝:横渡,跨越,“可以横绝峨眉巅”。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

判断句。

于:向,状语后置句。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

⊙学生大声翻译朗读,理顺文句。

⊙文理分析:

(1)本段有哪些比喻,他们各论证了什么道理?

“跂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论证“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学习可以提高效率,要摆正“思”与“学”的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都在说明借助外物可以弥补本身的不足。君子就是善于借助外物(学习)的人。

(2)这四个比喻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所假之物性质是否相同?

前二个比喻,所假“山”“风”为自然之物;后两个比喻,所假“舆马”“舟楫”为人工所造,层次有高低之分,说明通过学习,不仅可以让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还可以逐渐创造出自己的知识,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

(3)中心论点与本段的起句、结句是怎样的关系?

首先要看重学习,才能去借助学习弥补不足;要马不停蹄地学,才能逐渐进步。

⊙依照板书试背。

⊙请学生试译第4段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焉:兼词,“于此”。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 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神明:古今异义,精神和智慧。

宾语前置句。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步:跬,半步;步,一步。

无以: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办法)。“河曲智叟亡(无)以应。”

流:动词作名词,水流。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资质驽钝。区别于“弩”,弩箭。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而:表假设,如果。

被动句。

刻几下如果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刻下去(如果)不停止,(那么)金石也能被雕刻成功。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也。

定语后置句。“之”为定语后置标志。

爪牙:古今异义,爪子和牙齿。

黄泉:古今异义,地底泉水。

用心:古今异义,运用心思。

上,下:名词作状语。

一:数词作形容词。

全句为判断句,表原因。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跪:古今异义,螃蟹腿。

判断句。

而:表并列。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学生大声翻译朗读,理顺文句。

⊙文理分析:

(1)本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三个层次。

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的比喻说明在学习中要注重积累。从学习中不断吸取经验,从而渐趋更高境界,量的不断积累可以实现质的飞跃,最终具备“圣心”。

用“骐骥”与“驽马”、“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对比,说明学习需要坚持不懈。

通过“蚯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需要专心致志。

(2)本段论证与中心论点有何关系?

在不已的学习中需要积累的方法,坚持与专一的态度。

⊙依照板书试背。

板书:

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不已”方能“知明而行无过”

“不已”方能“善假于物”

“不已”才能“锲而不舍”“专心致志”地“积累”

六、特色

荀子的论证特色可用三个比喻来表示。

论证如锤,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论证思路极为严谨,这使得论证极为有力。

论证如蛇,运用比喻论证的形式自由灵活:反复设喻,强调观点;正反对比,对照鲜明;明暗比喻,毫不呆滞;先喻后证,或是先证后喻。形式多样,这使得论证十分生动。

论证如潮,多用对偶,夹用排比,说理流畅,节奏铿锵,语势生风,如同排山倒海掌法一样,论证十分有势。

七、作业

1、课后练笔“戒懒”;

2、完成译注;

3、背诵全文。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