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教学课例及反思(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案例 2018-03-10 手机版


徐兴毅 绥阳县思源实验学校

一、学生

分析:八年级学生学习古代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初一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本课重点指导学生但学生自学诗歌、赏析诗歌。

但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根本不了解,所以讲课前一定要把这个内容补充上去,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教材

分析:《过零丁洋》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诗词五首中的一首,是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生死的豪情。本单元诗词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诵读、体验和领悟,增加积累,发展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

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 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策略

教学本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得。重在指导学生感悟人文内涵,学习文天祥的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运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解决本课重点难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一承不变的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把“接受型教学”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

用“三教+”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思考, 重在培养思辨能力; 教体验,重在积淀核心素养;教表达,重在培养交际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秦始皇挟强弩而平六国,开疆拓土,雄极一时,记住他,是因为他的霸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记住他,是因为他的忠贞。而有一个人,我们一定也会记住他,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铮铮的誓言。他就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

二、了解文天祥及写作背景  (课件)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 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赵昺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三、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1、回顾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自由出声朗读诗歌一遍,解决字音。

3、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 (课件)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指名朗读指名评价。

5、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品读诗歌,领略意境

(一)齐读诗歌,分联品读。 (课件)

1、一起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1)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明确:“辛苦”、“寥落”。

(2)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小结: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

(3)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明确:凄楚 (请一男生朗读)

2、师有感情地范读颔联。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  (课件)

明确:“柳絮”、“浮萍”。

(1)什么是柳絮?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2)有一句诗说:“漂泊浮萍本无根”。文天祥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漂浮不定的浮萍呢?

小结: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部下将士牺牲,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3)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国破家亡的悲哀。

(4)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明确:语调低沉,语速要慢。(请1-2生朗读)

3、颈联中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课件)

明确:惶恐滩、零丁洋。

(1)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明确: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被押解到零丁洋。

(2)“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也是指地名吗?那还指什么?

小结: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3)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师请一名学生读。)

4、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师生齐读尾联。)(课件)

(1)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 师顺势板书: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民族气节。)

(2)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明确: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生再次齐读尾联。)

(3)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一生读,全场掌声。)

小结: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4)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生自读)

(二)试齐备课文,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诵。

五、赏读诗歌,揣摩精髓

1、学生读自己欣赏的句子,谈欣赏这一诗句的理由。

示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诗句赏析:(课件)

(1)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2、提示: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课件)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

3、预设:

(1)首联,语言凝练概括,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

(2)颔联,对仗工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3)颈联,语含双关,对仗工整,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

(4)尾联,意境悲壮昂扬,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六、诵读诗歌,延伸拓展

1、学生自由诵读。

2、指名背诵。

3、延伸拓展:

(1)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能举出类似的人物事例吗?(课件)

示例:苏武牧羊、岳飞精忠报国、刘胡兰慷慨就义

(2)你还能想起哪些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课件)

示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七、课堂总结    

文天祥的铮铮铁骨让我们在悲壮中肃然起敬,爱国气概令人震撼,给我们深刻启示。品其诗,明其情,学其志,方为正确的读诗之道,掌握这一方法将有助你品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并从中探寻古人的思想精华。愿这一读诗方法能伴同学们一生。

六、课后

反思:1.本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层次清晰,通过反复朗读成诵,体现诗歌的朗读教学。成功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补充了相关资料,让学生能较为直观地感知“干戈”“柳絮”“零丁洋”“惶恐滩”等,既为学生理解诗文作了较好的铺垫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上师生互动效果较好,真正体现以学生的主题意识,并实施在具体的行动中。教师不仅帮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更教会学生学会思维的发散,从某一点生发出去,向其他知识点扩张开去,做到知识的前后勾连。

3.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诗意翻译的环节,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活动,让学生去讨论问题,并在讨论环节中锻炼学生倾听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合作探究,可谓一举多得。

4.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学会做人,学会爱国,做一个端庄、正直,积极向上的有为青年! 

七、课例评析

    1.实施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多种任务形式,训练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激励了每一个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去思考、体验和表达。  

2. 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达标。

3. 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4. 本节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时间分配需要更合理,由于朗读和练习环节稍超出预设范围,为使教学时间不超时,后面讨论环节,未能让更多学生得到参与。 

 徐兴毅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