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咬文嚼字》精品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3-06 手机版


 班级           组名            姓名         日期         

【学习目标】

1、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2.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3.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 

1、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

2、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文学知识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2、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预习检测】

1、注音:

锱铢(    )   镞(  )     岑(   )      牍(   )

下乘(    )   蕴藉(  )   付梓(   )

2、解释词义:

点铁成金:                         锱铢必较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索然无味:                         

3、导引自学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导入课文】

据说北宋文学家苏轼有个胞妹叫苏小妹,极有文才。有一天苏小妹与苏轼、黄庭坚三人在一起谈论诗歌,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澹月梅花。请二位兄长在这两句中间分别加上一字作腰,使之成为五言联句。”苏轼不加思索,脱口吟道:“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听后摇摇头,说苏轼加的二字不算好。黄庭坚说:“我加舞、隐二字如何?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苏小妹笑着说:“加此二字好是好,不算很好。”苏轼和黄庭坚听了都有些不高兴,认为苏小妹太狂妄,就问她:“依你说要加什么字才算好呢?你不妨加加看。”苏小妹随口吟道:“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苏轼和黄庭坚听了都一起鼓掌,称赞苏小妹这二字加得好。”

你认为好在哪里呢?

【整体感知】

1、“咬文嚼字”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个成语在本文应该如何理解。

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3、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4、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划分全文结构层次。

5、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教学案

【合作探究】

1、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理由是什么?试从自己的写作体会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

2、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归纳小结】

《咬文嚼字》一文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巩固案

【探究拓展】 对照阅读霍尊、刘欢两版《卷珠帘》歌词(括号内为刘欢改编版)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都泛黄(千家文 尽泛黄)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拂袖起舞于梦中妩媚)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恋 梨花泪(犹眷恋 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 是为谁

  啊 不见高轩(啊 髙轩雾褪)

  夜月明 此时难为情(夜月明 袖掩暗垂泪)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细雨酥润见烟外绿杨)

  悄悄唤醒枝芽(倦起愁对春伤)

  听微风 耳畔响(残烛化 晓风凉)

  叹流水兮落花伤(归雁过处留声怅)

  谁在烟云处情深长(天水间谁抚琴断肠)

答案

【导入课文】

答:这两个动词是“扶”、“失”。因为一个“扶”字完全将无形的微风人格化。微风恰似一个美女,依扶细柳,婀娜多姿;梅花朵朵,消失在如水如银的月光中,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迷人。这“扶”、“失”二字,完全与诗的意境相融合,创造一种浮雕美,给人一种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

【整体感知】

1、解析: 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动:原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

2、解析: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3、解析: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4、第一部分(第1至4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第5、6段),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

第三部分(第7段)全文小结

5、 (1) 答: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答: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3) 答: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

(4) 答: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 答: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合作探究】

1、答: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如果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文字就会含糊。只有思想透彻、感情凝练,文字才会明确。因此,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既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2、答: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

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

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性。对于同学们来说,应以精读为主。

【拓展练习】

1. 答:本文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2.答: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三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