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个人汇报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3-04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重点体会音乐中所蕴涵的感情,领悟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点,从而领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 教学重点: 1. 体会诗中的音乐描写。 2. 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引领学生感知诗中音乐与人生之间的情感纽带? 教学设想: 1.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 2.让学生朗读体会,讨论理解; 3.播放琵琶曲,渲染气氛,加深学生对琵琶音乐的理解; 4.联系全篇深入挖掘诗人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的原由。 5.大胆地从音乐描写段落切入,并把音乐描写作为研读主体。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展示PPT)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打柴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共同演绎了高山流水的知音传奇;一千多年后的唐朝,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浔阳江畔,因得罪权贵而被贬谪到浔阳城的白居易,在送别好友时,偶遇了一位身世凄苦的长安歌女,又是因为音乐,让他们共同写就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悠悠的江水、清冷的月光铭记了他们。让我们走进《琵琶行》,与白居易一起聆听。(板书课题、作者、音乐,竖写)一、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引入。(2分钟) 二、初步感知: 1.本堂课我们重点鉴赏《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在此之前,先请同学们听一段琵琶曲。(播放琵琶曲) 你能用语言把这段音乐描绘给没有听过的人吗?(请学生们回答)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不可言传),可是诗人白居易就用文字将他所听到的琵琶音乐描述了出来,而且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到这段文字仍然如同亲耳听到了琵琶女的演奏,广为传播,吟诵不绝。(PPT) 让我们齐声朗读这段描写琵琶音乐的经典文字。 2.七嘴八舌:你比较喜欢这段音乐描写中的哪些句子?试与旁边的同学交流你读后的联想与感受。 二、初步感知: 1. 你能用语言把这段音乐描绘给没有听过的人吗? (听音乐1分钟,过渡1分钟) (朗读1分钟) 2. 你比较喜欢这段音乐描写中的哪些句子?(2分钟) 三、赏析: 1. 与大家分享你们讨论后的收获。 大弦嘈嘈如急雨: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奏出的粗重急促的音节; 小弦切切如私语: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轻柔细密的声音;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以大珠小珠洒落在玉盘中的声音比喻乐声的清脆悦耳与高低交错(如果大珠小珠是落在沙地上?为什么强调大小?); 间关莺语花底滑:以花间流转的莺语比喻乐声的婉转流利(口哨); 幽咽泉流冰下难:以冰下堵塞不畅的泉流比喻乐声的幽咽(旋律在此发生了什么变化?缓慢,沉重);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联结在一起看,旋律在此发生了什么变化?暂时停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无声有什么作用?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联想和回味的空间);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以银瓶乍破水浆迸溅,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比喻乐声休止后又骤然响起时的铿锵激越(于无声处听惊雷。最能突显那种爆发力的是什么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以撕裂丝绸的声音比喻四弦齐拨时乐声的短促脆亮(为什么撕裂的是丝绸,而不是粗布?)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结束时为什么要写观众默默无言?侧面描写。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余韵之中,衬托出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琵琶女弹奏技巧的高超。) 诗人在描写音乐时运用了比喻修辞,用我们熟悉的声音来作比喻,写成文字,使人读来如同亲耳听到了琵琶女的现场演奏。再结合侧面衬托的写作技巧,突出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自由地读,体会琵琶音乐的音色特点与旋律变化。 三、赏析: 1.与大家分享你们讨论后的收获。 旋律怎么变化? 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除了刚才同学说过的句子以外,还把琵琶音乐比喻成哪些事物?(以声喻声) 点出比喻与衬托即可。(3-4个就过) (板书:技巧:比喻、衬托) 如果学生在之前点到了情感,就直接导入情感部分: 1)有声的是音乐,无声的是什么?声情并茂,除了写音乐本身,还有写琵琶女感情的句子。 2)刚才有同学提到“听出了什么感情”,引我们深思:琵琶女的弹奏能引起听众共鸣仅仅是因为她高超的演奏技巧吗?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因为她是带着情感来弹奏的,情感是音乐的灵魂) 2. 心弦一动,琵琶声就不再是琵琶声,而是心声了。琵琶女借琵琶曲抒发了什么心声?(PPT) 还是得联系她的人生经历来求解,(板书:人生)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写琵琶女身世的第三段寻求答案。请女生齐读。 当年: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技艺高超 妆成每被秋娘妒。——艳冠群芳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众星捧月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欢笑红颜 如今: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鞍马稀,——门庭冷落 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远嫁商人,独守空船 舟中夜弹琵琶——无人知音 一位过去粉丝如云、过着众星捧月一般生活的女子,如今是人老珠黄,“门前冷落鞍马稀”,无人问津,心里会是多么的愤懑不平啊。弟弟从军,阿姨逝世,身边再没有一个亲人,想要找一份感情的寄托,偏偏“商人重利轻别离”,只留下自己一人在这清冷的浔阳江上独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内心是多么的孤寂啊。梦里想到过去风光显赫的时光,都会忍不住哭醒来。 大概也正因为此,她才会一个人在孤舟中独自弹奏琵琶,借此排遣抑郁与孤寂,才会她才会抛却女子的羞怯,为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倾情演奏。 2.琵琶女借琵琶曲抒发了什么情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板书:情感) 如果学生结合音乐描写谈到了琵琶女的身世有相似之处,就直接将写音乐的诗句与写身世的诗句结合来谈。 3.我们能否从琵琶曲的起伏变化中,看出琵琶女生活和情感的起伏变化? “欢乐曲”:欢快明朗、清脆悦耳,起伏生动的乐章,往日盈盈笑语。“沉思曲”,心情沉痛,低沉停顿。 “悲愤曲”,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高亢激越,愤怒控诉。帛裂心碎。 4.“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面对夜半琵琶声,有多少人能真正听懂琵琶声背后的辛酸和沧桑,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听懂弹奏者的一腔幽愁暗恨?(PPT)与琵琶女素不相识的“江州司马”为什么会被琵琶女的弹奏感动?“同是天涯沦落人” 两人身份不同,地位也不同,素未谋面,萍水相逢,为什么会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请男生读第四段。 我从去年辞帝京——(结合材料)名噪京城,才华横溢(与琵琶女的色艺双绝,名动京城相似) 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可见当年过的是“诗酒管弦,春风得意”的惬意生活(这与琵琶女“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相似) 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受谗见疏,远贬浔阳(与琵琶女年老色衰,远嫁商人相似。美人自比忠臣,以女子被冷落比被君王疏远) 白居易与陶渊明不同,本是抱着强烈的济世思想走上仕途的,任谏官直言进谏,所作诗歌大都反映民生疾苦,他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建树,但他却遭到了政敌的诽谤,被贬为江州司马,连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此时现实与理想发生了剧烈的矛盾。他仍想“兼济天下”,但又苦于报国无门;他何尝不想从此只“独善其身”,但又感到于心不安。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最不得志的时候。这次被琵琶女的演奏触到了内心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再听到琵琶女的身世,生出强烈的共鸣。感情的闸门再也控制不住这积蓄已久的洪涛,终于激动得“江州司马青衫湿”了。饱蘸辛酸之泪,写此篇。 四、小结: 回到我们上课开始时的问题:诗人是怎样用文字把“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音乐描绘出来的呢?从表面来看,这是在写音乐,运用了比喻、衬托种种高超的写作技巧;挖深些看,这是琵琶女在借音乐来抒情,曲中含情;再挖深些,却是白居易在借琵琶女的演奏与身世在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音乐只是载体,只是为诗人传达自己由人生际遇而生出的真实情感搭建了一座桥梁,音乐即人生。(板书) 让我们再次饱含感情地来朗读这一段音乐描写,读出琵琶女弦上的真情,读出白居易笔下的幽情,读出琵琶女与诗人人生的起伏与不平!(PPT,配乐) 一曲《琵琶行》,唱出了琵琶女的凄凉,唱出了白居易的失落,唱出了世态炎凉,唱出了命运的不公,也唱出了以音乐传递情感的千古绝唱。诗人白居易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被泪水浸得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进了经典。江州司马脸上那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五、活动: (PPT)让我们就在此刻,铭记这一永恒的经典!试在课堂上背诵这一音乐描写片段。(请男生背、女生背或全班背,根据时间来决定) 六、拓展作业: 通过学习《琵琶行》,我们知道:运用运用比喻、烘托等写作技巧来描写音乐,可以将音乐写得生动形象,而在描写中融入真情实感,才能将音乐写得打动人心。选择一段你喜爱的音乐,试着写一小段描述文字。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