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精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3-04 手机版


 海南省华侨中学   马青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 

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 

1、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首诗歌已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导入

一千多年前的浔阳江头,芳草凄凄,荻花瑟瑟。

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她——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也曾艳压桃李;他——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非凡。

两人同从长安沦落天涯,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这个冷月无声,碧水茫茫的夜晚。一曲一词,一唱一合,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如今,琵琶女的精妙演奏已随风而散,不可考量;而白乐天的这篇《琵琶行》却如盛唐诗景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传唱下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包括我们。

解题

《琵琶行》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贞远十六年29岁的白居易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左拾遗】主要职责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官职不大,相当于今天的监管部门。在此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并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比如《卖炭翁》,《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无不使当时的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得罪了不少人。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左赞善】从六品文职京官。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国耻”,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在于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讽喻诗,早引起权贵们的忌恨。

正如他自己所写,“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而这次政治打击也给白居易留下了一生中最痛的伤疤,自此以后,白居易虽然仍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已大大减退,他说自己,“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

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愈发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世态的炎凉,从一个曾积极参与政治关心国计民生,曾雄心万丈金銮殿上指点江山,曾一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青年官员——到此刻华年消逝沦落乡野,被排挤被侮辱被伤害以至消尽胸中是非心的老人。

当琵琶女在苍凉的月色下,弹起那熟悉的京都之曲,忆当年,白居易怎能不百感交集?当她再唱起同样凄怆难言飘零的身世之悲,怎能不唤起白居易同样的怨愤痛苦,无奈和悲伤,怎能不用泪水湿透的青衫还二人“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遇之缘。

课文讲读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氵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写此《琵琶行》的缘起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

2、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3、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

4、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翻译】元和十年,我被贬作九江郡的司马。第二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去渡口为朋友送行,听见一条船上有人在弹琵琶,那乐声铿锵有力,弹的是京都流行的曲调。向那人询问,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的乐妓,曾经跟穆、曹两位著名的琵琶师学艺。年纪老大,姿色衰褪,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于是我吩咐备酒,请她痛痛快快地弹上几支曲子。她弹奏完毕含愁不语,她追叙年轻时候欢乐的生活情景,现在却漂泊沉沦,面容憔悴,在江湖上辗转流徙。我自从被贬出京城,至今已有两年的光景,一直随遇而安,心情恬淡宁静。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受到被贬谪的那种凄凉况味。因此作了这首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

思考:白居易果真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吗?

正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实,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

白居易与朋友在怎样情境氛围中作别?凄婉,萧索,悲凉,冷清孤寂

作者刻意渲染出如此情境氛围有何作用?

情节①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正因为环境如此的寂静凄凉。琵琶女的琵琶声才格外引人注意,格外动人心弦。

情感②作者为后面的故事及所要抒发的情感定下基调,不论是琵琶女还是白居易都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身世之悲。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文章情节和感情都到了无以为续之时,突起异峰,给文章带来一抹亮色。

侧面描写琵琶声的动听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里用白居易等人的急切殷勤对比琵琶女的羞怯

相比《红楼梦》中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见她的张扬泼辣;这里白居易对于琵琶女的形象塑造也极见功力,请作分析鉴赏:

她为什么“欲语迟”,为什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①讲究礼法,男女有别

②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③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生人

④技艺高超,不屑见人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极言琵琶女的技艺娴熟,境界高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将琵琶演奏与情感倾诉完美的融合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指法娴熟,名曲信手拈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急雨:形容乐曲之浊重沉响,节拍急促。应大声速读。

私语:形容乐曲之轻柔尖细,委婉缠绵。读时应轻缓低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乐曲之错落有致,明快清脆。读时应轻快有力。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间关莺语花底滑:形容乐曲之悠扬婉转悦耳动听,读时应流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潮部分应读出雄壮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句是不是多余的?请说明理由。

①用东船西舫的沉寂与大环境的静谧反衬乐曲结束时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激烈震撼。

②正因为琵琶演奏太精彩,已经完全沉浸其中的听者还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故悄无言。这片刻的沉静恰恰从侧面反映出琵琶女演奏的精湛及听众的入神。

③裂帛般凄厉的乐音配着静谧凄清的月夜,为后文琵琶女自陈身世之悲营造氛围,做铺垫。

欢笑

红颜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诗的前半部分写欢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矛盾,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 孤寂伤感

飘零憔悴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琵琶女自陈身世——我也曾艳压桃李,容颜倾城;我也曾色艺双绝,众生追逐;我也曾醉卧十丈软红笑煞春风,只是这一切抵不过暮去朝来的时间洗练,终成明日黄花,而等待我的,是重利轻别离的商贾之夫,是孤苦凉薄的夜夜月圆,是浔阳江头一日复一日的等待,是梦醒的泪痕。

繁华得意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凄凉失意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女为何站立良久?二人身世同样的凄怆难言,辛酸苦楚,故相怜相惜。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她现在不似向前声,变作何声?琵琶女的演奏愈加的凄切哀婉,全场的人因她所奏之乐以至泪下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作者这样的结尾好在何处?

从最初的琵琶女的乐音吸引了白居易

到她的身世之悲打动了作者甚至于激起作者的共鸣

作者对琵琶女情不自禁真诚的倾诉,激起琵琶女的共鸣

籍着音乐,琵琶女与白居易二人在琵琶曲中深思融合交汇,共同咀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这份苦涩与感动。

拓展延伸:

比较《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异同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琶行》与《箜篌引》创作方法有何不同?

《琵琶行》:属于现实主义范畴,着重写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

《箜篌引》: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想象奇特。

课前思考题

1.正文第二段中哪些文字描述可见琵琶女技艺的高超,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2.历来这段乐音描写被誉为描摹琵琶曲的千古绝唱,请试做分析鉴赏。

(炼字,手法)

①运用比喻,夸张和对比手法描写音乐

②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④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3.全文没有一字关乎琵琶女的肖像描写,预习本文后,结合文本谈谈请你心中琵琶女的形象。(外貌,性情,气质)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 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4.说说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

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2、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3、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4、两人前程未卜,都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