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28 手机版 | ||||
《祝福》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小说,学习小说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从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中来挖掘人物形象。《祝福》这篇小说在我们介绍的鲁镇,祥林嫂几次到鲁镇的故事情节中,刻画了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我“等人物想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3、把握作者通过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所揭示的深刻社会主题,理解造成任务悲剧的社会根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和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 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通读全文,初步感知全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故事脉络,感知祥林嫂级鲁四老爷的形象。 第二课时:文本探究,分析本文的环境描写、社会主题。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阅读文学作品最简单的目的是“使看不见的被看见”。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即使历经沧海桑田,仍然使我们看到他那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感受他内心满心的惆怅和无限的忧情。我们通过他看见了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今天,我们将会透过其笔尖,去认识那位命运多舛痛失爱子的祥林嫂。(板书:祝福) 二、知人论世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创作出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继而写出《孔乙己》、《药》等,共十四篇小说编成《呐喊》;接着创作出《祝福》等十一篇小说,编成《彷徨》。鲁迅创作小说,¡°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2、《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是其中最著名的小说,写于1924年。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止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则是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二、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师生讨论、总结) 1、分析本文的结构脉络。 明确: (1)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 (2)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3-33) (3)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34-35) (4)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54-65) (5)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66-110) (6)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1) 总结:作者运用倒叙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 。小说的整体思路为“现实-过去-现实”。(倒叙作用: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三、合作探究 1、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形象的?其笔下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祥林嫂(肖像描写): (1)肖像: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生机旺盛; 又只是顺着眼——安分善良; 她模样还周正——相貌端庄; 手脚都壮大——吃苦耐劳; 表现:做工却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爱劳动,能劳动,不挑剔; 变化:食物不论,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易满足,很容易活下去; (2)语言描写。 自述阿毛之死(更突出了祥林嫂的痛苦与自责);与柳妈的对话(加重了她的精神负担);与“我”的对话(展示了其矛盾心理说明希望彻底破) (3)细节描写。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只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聚焦镜头,由大及小,由远及近。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竹竿比她还长,下端开了裂,表明其狼狈不堪、身心疲惫、一无所有。) 总结:在她身上,集中了旧中国农村妇女所有的优秀品质:善良、安分、吃苦、耐劳、易满足、不挑剔、温顺等品格。 2、鲁四老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鲁四老爷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礼教的化身。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鲁四爷见了就“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寡妇”,但是见她手脚壮大,劳动力强,还是默认 鲁四太太留下她。这就暴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贪婪和虚伪。当知道祥林嫂的婆家来抢人时,鲁四老爷站在维护封建家长制的立场上,认为“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后来虽然说了句“可恶”,那只是因为不打招呼把人抢走,有伤鲁府的体面。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帮工,鲁四老爷又“照例皱过眉”,后来之所以还是留下了她,决不是发了善心,而是“鉴于向来雇佣女工之难”,舍不得放弃这个廉价的劳动力。这件事把这个人物卑鄙肮脏的灵魂进一步暴露了出来。对于祥林嫂他一方面用繁重的劳动奴役她,一方面又用礼教的软刀子从精神上迫害她。他暗中告诫 鲁四太太,祭祀时不准祥林嫂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无疑在精神上宣判了祥林嫂的死刑。等看到从祥林嫂身上再也榨不出一滴油时,就不如一条狗般地将她赶出鲁家大院。当他听到祥林嫂惨死的消息时非但无半点怜悯之情,反而恶狠狠地骂她 :“是一个谬种 !”到此,这个封建礼教之徒的狰狞面目就彻底暴露无遗。祥林嫂的死,是对鲁四老爷丑恶灵魂的鞭挞,是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强烈控拆 ! 总结: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四、作业布置 尝试对“我”的形象分析。 五、板书设计 祝 福 鲁迅 序幕:祝福与“鲁四老爷” 结局:死去 倒叙 开端:初到鲁镇 发展:被迫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与“我”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对《祝福》的结构与主要人物做了分析,今天,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祝福》世界,去挖掘故事背后的更多精彩。 二、文本探究 1、“我”的形象探究。 明确:我是事件的见证人,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分子。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但是却软弱无奈、自寻安逸。 2、分析本文的环境描写。 明确:社会环境-(1)祝福景象;(2)祥林嫂所处的社会环境--“镇上的人们....笑容却冷冷的了”)(“冷冷的”暗示了人们对祥林嫂的集体厌弃。) 自然环境-(1)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表现了鲁四老爷的虚伪和保守);(2)祥林嫂失去小丈夫:春天 祥林嫂失去贺老六:春天、伤寒病 祥林嫂失去儿子阿毛:春末、狼 祥林嫂惨死:在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将至时的祝福晚上(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或者说不能有春天的女人,即她是一个没有希望,或者说不能有希望的女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文做铺垫;烘托人物心理;象征和暗示人物命运;交代人物活动场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三、问题探究 1、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 明确:社会环境:迷信、麻木、愚昧 人们思想:顽固、守旧、尊崇理教 当时的人:淡漠而无耻 总结:封建礼教与迷信。 2、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3、文章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明确:(1)全文是以“祝福”为线索展开的,小说源于“祝福”,结于“祝福”;(2)“祝福”的景象与祥林嫂的惨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增强了作品的悲剧色彩,揭示小说的主题。 四、课文小结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揭露了 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五、板书设计 祝 福 鲁迅 社会环境:祝福景象 迷信、麻木、愚昧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鲁四老爷书房 春天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