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8-02-24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内容。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翻译课文。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预习导学

基础部分

一、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我会利用图书和网络查找作者、作品及其写作背景情况。

二、大声朗读,疏通文意

我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学会生字,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当(    )涂  但当(    )  为(    )博士 

遂(    )拜  即更(    )  自以为(    )

邪(    )    鲁肃(    )

2、速读课文,思考: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3、将自学中我的疑问写在下面:

答:

三、书声琅琅,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文章,我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2、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我的理解:

答:

提高部分

四、自主探究,初步理解

我会认真默读文章,结合上下文自主探究以下问题:

1、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2、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3、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我的探究成果:

答:

五、合作探究,深入交流

我会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相互交流以后,我们会将探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1、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气。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用哪一个成语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题?

3、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我们组的展示成果:

答:

当堂训练

1、(1)找出来文中孙权劝学的句子。

答:

(2)你怎么理解鲁肃“遂拜蒙母”的行为?

答:

(3)吕蒙从不学到学的这个过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答:

2、解释成语。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课后巩固

简析三个人物(孙权、鲁肃、蒙母)对吕蒙学习并成功的证明作用。

答:

参考答案

基础部分

一、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

1、dāng    dāng      wéi      suì  gēng

wéi    yé    lǔ  sù

2、劝学。

三、

1、辞学——就学。

2、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提高部分

四、

1、大惊——结友。

2、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3、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五、

1、"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

2、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括本文的思想主题的成语:开卷有益。

3、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当堂训练

1、(1)孙权一劝——“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二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一是侧面烘托吕蒙学有所成,二也表现了鲁肃惜才、爱才。

(3)从孙权:当你劝说别人的时候要有耐心。

从吕蒙:读书的重要性,要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好意见,懂得不断改变自己进步。

从鲁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要有礼貌重视朋友。

2、学习成语。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课后巩固

孙权: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劝他读书,对吕蒙满是关心与厚望正因为有孙权的善于劝说,才有了吕蒙的“就学”及学有所成。

鲁肃:鲁肃“与蒙论议”,一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地位高于吕蒙,且学识丰富,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

蒙母:从情节的角度讲,文章的最后一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似乎多余,然而,细细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长了。

鲁肃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通过他“拜蒙母”,看得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侧面衬托出吕蒙富有学识;更重要的是,这一情节传达出古代对读书的另一个角度的理解:一个人因为读书而有丰厚的学问,会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威望这一情节深化了选文的中心在表现孙权劝学的效果和吕蒙学习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补笔。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