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8-02-12 手机版


 【导学目标】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了解有关“板块构造学”和恐龙灭绝原因的科学知识。

4.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恐龙无处不有》,第二课时完成《被压扁的沙子》。第一课时 学习《恐龙无处不有》

情景导入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 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 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骨骼(gé)    臀(tún)    驮(tuó)

褶皱(zhě zhòu)  两栖动物(qī)

2.词语解释

褶皱: 由于地壳运动,岩石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过程。

天衣无缝:比喻事件没有一点儿破绽。

繁盛:繁密茂盛。

3.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籍犹太人。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曾获代表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泰斗。代表作《基地》《我,机器人》。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朗读(多媒 体播放),学生思考: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短文通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例子,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2 .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

【交流点拨】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步骤三 细读课文 深入理解 

1.朗读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交流点拨】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短文的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 ?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交流点拨】“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道理正如课文第一段所说:“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者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行文严谨。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探究写法

浏览课文,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并简析。

【交流点拨】①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此句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②课文中多处使用的设问句:“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③采用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

步骤五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拓展延伸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请你也来一次大胆地猜测吧!

【交流点拨】一是天气变冷使得恐龙因饥挨冻而死;二是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相继肆虐,恐龙们来不及逃脱而死;三是宇宙中有间隔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恐龙杀死;四是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第二课时 学习《被压扁的沙子》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恐龙无处不有》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这篇短文。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潮汐(xī)    铱(yī)    陨(yǔn)

硅(guī)  劫难(jié nàn)  尘埃(āi)

衍射(yǎn)  

2.词语理解

铱:一种稀有金属,银白色,质硬而脆,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来制造科学仪器。

潮汐:本义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指海潮。

劫难:灾祸,灾难。

致 密:细致精密。

追溯: 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听课文录音朗读(多媒体播放)思考: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交流点拨】看法:“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步骤三 细读课文 深入探究 

1.朗读短文,思考: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为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因为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斯石英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斯石英出现的 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

2.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交流点拨】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作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的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步骤四 品味语言 了解写法

快速浏览短文,说出: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几方面比较)

【交流点拨】①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②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有》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灭绝是撞击造成的”。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 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 的恐龙进行比较。

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的区别。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③说明角度:《恐龙无处不有》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④说明原因: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步骤五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 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 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

2.拓展延伸

科学家研究事物或事理,注重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给你什么启发?

【交流点拨】在学习研究中,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在科学内或学科间进行沟通,促进自己思维的发展,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