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名师教学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04 手机版 | ||||
【导学目标】 1.了解《礼 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虽有嘉肴》,第二课时完成《大道之 行也》。 第一课时 学习《虽有嘉肴》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帖《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等等。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 领悟为学之道。 自主 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注意,认准字形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弗学(fú) 教学相长(zhǎng) 2.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 ②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 (2)一词多义 ①学学学半(xiào)(教导) 学学半(xué)(学习) 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 (3)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4)通假字 ①兑命:“兑”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②学学半:“学”同“ xiào”,教导。 3.《礼记》简介 了解《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录 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扫清文字障碍。 2.自读课文,对照诠释了解文章的意思。 3.《虽有嘉肴》写的是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短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步骤三 质疑问难 深层探究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用“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解读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翻译此句的大意 【交流点拨】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甜、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2)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 【交 流点拨】虽有异想,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 也。 步骤四 探究主旨 把握主题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交流点拨】“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2.读完课文,你有何体会? 【交流点拨】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交流点拨】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 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苗;如果说学是一只春蚕,那教只是春蚕嘴里吐出的一根丝线。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想与别人分享。 2.拓展延伸 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背诵感悟最深的。 【交流点拨】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板书设计】 虽有,嘉 肴)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不学,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教学,相长) 第二课时 学习《大道之行也》 【导学目标】 1.以诵读为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背得好,背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圣贤先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 .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的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世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天下为公(wéi)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培养。今:修改。 ② 女有归古:女子出嫁。今:归来,归属。 (3)一词多义 ①为天下为公(动词,是)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②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动词,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亲)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动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3.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朗读指导 注意课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读提顿: 【交流点拨】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文下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三)整体感知 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理清脉络 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把短文分成三层: 【交流点拨】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谋大同”:是全文的总括。 2.朗读课文,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交流点拨】“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步骤四 探究主旨 把握主题 1.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交流点拨】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这三句话可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大同 ”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交流点拨】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的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短文 同学们,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2.拓展延伸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交流点拨】人际关系上应重礼尚往来,人人讲文明,有道德修养,注重社会公德,以礼为度,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大同社会满足生存需要不独亲其亲,子其子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满足发展需要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满足精神需要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