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来越觉得读书不够(肖培东教学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2017-12-24 手机版


肖培东

我越来越觉得读书不够,很不够!

我习惯于用百度来掩蔽自己读书的匮乏。教《祝福》,就百度“鲁迅《祝福》”;教《礼拜二午睡时刻》,就百度“马尔克斯小说”;教论述文写作,就百度“思辨性逻辑”……网络信息的共享和获取便捷,往往让我产生错觉,觉得自己所知颇多。可是某一天,当我远离电脑,赤裸着站在一个个伟人和一部部巨著面前,我才觉得,原来贫乏如此!阅读的世界,我们通过网络搜索似乎可以抵达,但是阅读的灵魂,我们借助其他就能来拥有吗?

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只一个按键就可以得到,但是,智慧呢,精神呢,我们能通过按键输送吗?于漪老师说:“现在教师专业成长更多关注的是技术层面,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是需要的,但归根到底是人生的根和魂。”精神成长的原动力是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一个不阅读的教师,怎么可能教会学生阅读?

我的好些语文朋友都是极爱读书又极会读书的人。著有《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一书的苏州徐飞老师就是一个。家里藏书几千册,文史哲等各大类书籍比比皆是。常常,他凌晨就起来阅读,长年累月,充分吮吸知识的琼浆,并且凝练成自己的文字,转化书中的精华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黄厚江老师说:“徐飞是个读书人,一个由内而外的读书人。”深圳盐田高中的熊芳芳老师,有着学者的深刻与锐利,我最近读《语文教学通讯》(2017.10A)“审美教育”专栏第二篇文章《解读审美意象》,惊叹于她的博学和深知,她的语文课堂有她的丰厚也就“顺理成章”。原来,生命,文学,都只是一种凝望。当我们静静凝望另一个生命开花结果,自己的生命也终会悄悄绽放。徐杰,别看他平时说话歪七歪八,可是读起书来,则是倍加安静,用心得很。常常凝望经典的人才敢去给人讲“整本书阅读”或者“群文阅读”之类的课的,那些自身不看书,只是讨教了几个问题就敢去上“整本书阅读”,那课,也只有天知道了。徐杰读书,则读在心里,再融化到课堂上,所以,娓娓道来间自有一番精彩深厚。

语文前辈们就不用说了,无一不是读书的大家。用钱梦龙先生评价陈日亮先生的话来说,他们的语文教学之所以卓尔不群,是因为他们“不仅是职业定位准确的语文教师,更是能在博大的文化殿堂里与古今中外的学人智者对话的‘读书人’”。

我越来越觉得读书不够——肖培东

最好的阅读,应该与自己的心灵相遇。

多读了,才能对某些问题有想法,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而我,是“搜索到”,“百度到”,所以,自然“遇不到”美好。

而且,如果没有广博而专业的阅读、敏锐的感觉和更重要的教育写作,可能你的一些有价值的想法也会悄然失去。

这个喧嚣的世界,许多人忙于算计,精于经营。照理说,我是个追求宁静的人,应该是能和阅读紧紧联系的,应该是能静心听泉,潜心读书的。可是,为什么,我会常常站在“百度”前,而不能自己本身就蕴有书籍的力量和芳香?仔细想想,原因有二。一是缺乏阅读的层次性和计划性,都是漫卷诗书随意读,没有根据自身实情去做目的明确的阅读。看上去每天都在读书,但往往读不到位,读不得法,读无效果。二是少有读书的深刻思考,多是浏览性地,甚至有的只求知道个大概,以不求甚解居多,自然也就谈不上咀嚼与积淀。教哪课,才读哪课,读与之相关的文章与著作,这样,临时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只懂个皮毛就匆匆上阵,说不上深处之一二也就不足为奇了。读以贯之,思以通之。陈日亮先生对每一篇课文的挖掘都是那样的深入、仔细、严谨,为教学他做了大量的分析、考证和梳理,这才有了《如是我读》,“固有长年积学、呕心沥血之厚,亦有猝然发现、顿悟之灵”(孙绍振语)。前辈面前,实在汗颜。

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要志于斯且乐于斯。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说:“真正的学者总是有读不完的书、想不完的道理、写不完的思想,总会有‘抑制不住的渴望’、‘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劲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我虽不是学者,但作为语文教师,也应学此,静下心来,沉住气,好好想想,好好读读,找回读书者的大气和从容。

真正的阅读是孤独的。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时刻。”会读书的人,任何书籍都会为他页页生辉,意义倍增。

我问自己:“你能做得到吗?”

一阵犹豫。

……

孤独,你配吗?尼采说。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