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7-12-20 手机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

2、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3、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重难点: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一、自学新知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重点字音 :

畎亩(     )     傅说(     )     曾益(     )     胶鬲(     )     法家拂士(     )

二、朗读指导

1、个人读、分组读,教师适时点评。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感知节奏和停顿。

3、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 解文意。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2)古今异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 )

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 

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征于色(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

而后喻(古义:明白;今义:比喻)

(3)词类活用

必先苦其心志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痛苦

劳其筋骨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劳累 一、情景导入

孟子名轲,战国 时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主张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归之”,主张以民为本,曾说“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曾游说各国,但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们闭门著书,成《孟子》一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富贵不能淫》

二、检查预习情况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作者,做好预习。

饿其体肤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饥饿

空乏其身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贫困

人恒过然后能改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动词用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

(4)一词多义

发于畎亩(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发于 声(动词,显露、流露)

舜发于畎亩之 中(介词,从)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介词,给)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介词,在)

以天下之所顺(介词,凭借)

所以动心忍性 (介词,凭借)

而后作(承接连词)

而死于安乐(并列连词)

(5)文言句式

被动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发”“举”在这里都有被动的意思,被任用、被选拔。)

倒装句: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之间”介词结构后置)

三、能力提升

1、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人物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2、“是人”指什么人?作者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人”,这是什么顺序?

3、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以“天将降大任于……”一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4、造就人才的客观(外部)条件是什么?

5、造就人才的主观(内部)条件是什么?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论述了什么道理?怎样理解这 句话?

四、合作探究

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三、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 ,主要引导学生从读、译、思来深入文本,理解文言文,积累文言常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陈述六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的事例和相关道理,阐述了逆境成才的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