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7-12-19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作者抒情散文的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风格。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4、学 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2017-15-5 星期二 一、引入 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随着地点的转移而不同。请同学们说说古往今来名家笔下的雨吧。 二、作家作品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是一位诗意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读他的散文就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 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充满诗意。 三、写作背景 “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这是73岁的汪曾祺生日时曾作的一首诗。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 ,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 结识了后 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四、 读课文 ,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朗读录音。 2、积累语言 (1)生字词 辟邪( ) 鲜腴 ( ) 篱笆 ( ) 逛( ) 晕倒( ) 深褐( ) 吆唤( ) 缅甸( ) 黄焖鸡( ) 绿釉 ( ) 密匝匝( ) 苔痕( ) 抄写: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骨朵儿:指还没有开放的花朵。 饱涨:很饱满。 鲜腴:新鲜肥美。 晕倒:昏迷倒下。 吆唤:大声喊叫,呼唤。 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 五、课文内容 1、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第 - 段):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第二部分(第 - 段):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第 - 段):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2、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物、事?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文中的景:一切都是在雨季中。 文中的物: 、 (牛肝菌、青头菌、鸡土从、干巴菌、鸡油菌)、 、 、酒店院子里的 和雨中檐下的 。 文中的事:一切都是在雨季中,比如 、 、 。 小结: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围绕着“雨”连在了一起。看起来内容有些“散”,但其中贯串一条情感线索—— 3、问题探究 (1)文章题为“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所画的倒挂而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① 。② 。③ 。④ 。 (2)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的句 子来回答。 。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并不使人厌烦”“ ”“ ” “ ”“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 六、课堂小结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 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 越显出爱的醇厚。仙人掌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 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熟读成诵。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