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7-12-19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能力。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3、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2017-9-18 星期一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 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 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三、体裁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四、朗读课文 1、一个小组的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找错,准备纠错。 2、全班齐读课文。 五、翻译课文 1、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组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第一遍翻译: 第二遍翻译: 六、理清背诵思路。 全文可分三部分。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2、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 ,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3、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根据词语提纲,快速背诵课文。 七、景色之美 1、 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2、 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3、 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 幅清静幽寂的 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八、课堂总结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九、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文。 2、练习册。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2017-9-19 星期二 一、引入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 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 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 “签书公事” ,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三、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1、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3、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4、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5、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四、朗读课文 1、一 个小组的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找错,准备纠错。 2、全班齐读课文。 五、翻译课文 1、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同组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第一遍翻译: 第二遍翻译: 六、品味写景 1.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 2.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 (1) “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 。 (2)“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 。 (3)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 小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七、理解作者的感情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八、布置作业 1、仿照本文作法,选取自己熟悉的景点,完成在自写本上。 2、练习册。 3、背诵默写课文.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