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篇 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7-12-18 手机版


 课题:散文二篇    (第1课时)

主备人:陈丽颖   审核人:初二    授课人:陈丽颖   备课时间:17.10.10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研读 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从自身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目标达成:

1.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用心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过程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写意(xiè)   松懈(xiè)     

遵循(xún)     点缀(zhuì)

兴味(xìng)    洗涤(dí)      

卑微(bēi)     土壤(rǎng)

牛犊(dú)      茸毛(róng)      

繁殖(zhí)  蔓延(màn)

凋谢(diāo)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井然有致:形 容非常有条理 。

【创境激趣】

在忙碌、悠闲、快乐、忧愁中,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们一天一天老去。有没有谁思考过:你为什而活着?你想怎样活着?(学生短暂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要生活得写意》,一起去领略蒙田的智慧!

【自学导航】 

1、 作者链接

(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 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蒙田意大利之旅》《热爱生命》等。

(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著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还有《严文井童话寓言集》《小溪流的歌》《“下次开船”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风雨回眸》等。《严文井散文选》曾获全国首届散文、杂文(集)荣誉奖,童话《蚯蚓和蜜蜂的故事》获1953年全国儿童文学奖。

2 (一)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要生活得写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交流点拨】第一段:开篇从“我”的生活体验写起,认为既要理性地活动,也要满足欲望获得乐趣。第二段:以恺撒与亚力山大为例,指出日常生活中享受乐趣的重要性。第三段 :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种种偏见,并得出结论“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

【合作探究】 

1、   (二)深层探究

认真研读《要生活得写意》第二自然段 ,说说“那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一句中的“那”指代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句中的“那”是指上句“要让激烈的活动 、艰苦的思索服从于一般生活常 规”。凯撒与亚历山大在活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生活,这在我们一般人来看好像是精神松懈的表现,但是作者认为这是“必需的、正当的”,只有这样才能使精神增强。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1、 

(三)写法探究

研读课文《要生活的写意》,认真思考本文有哪些写作特点?

【交流点拨】(1)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娓娓道来,告诉了人们一个深刻的哲理 。(2)对比手 法的运用。作者叙述像恺撒与亚历山大那样伟大而卓有成效的人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而我们这些毫无成就的平庸之人却一味去追求什么事业。通过对比,作者的观点更加清晰、更有说服力,充分享受自然是必需的、正当 的

【强化训练】 

研读课文《要生活的写意》,认真思考本文 有哪些写作特点?

【交流点 拨】(1)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娓娓道来,告诉了人们一个深刻的哲理。(2)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叙述像恺撒与亚历山大那样伟大而卓有成效的人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而我们这些毫无成就的平庸之人却一味去追求什么事业。通过对比,作者的观点更加清晰、更有说服力,充分享受自然是必需的、正当的

【归纳总结 】

第一段:开篇从“我”的生活体验写起,认为既要理性地活动,也要满足欲望获得乐趣。第二段:以恺撒与亚力山大为例,指出日常生活中享受乐趣的重要性。第三段: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种种偏见,并得出结论“我们最豪迈 、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

【板书设计】 

从生活体验写起,既要理性地活动,也要乐趣。

要生活的写意   以恺撒与亚力山大为例,谈享受乐趣的重要性。

从反面指出人们对生活的种种偏见,得出结论。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课题: 散文二篇   (第 2 课时)

主备人:陈丽颖   审核人:初二     授课人:陈丽颖   备课时间:17.10.10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目标达成:

1、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 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俗语:“人生在世,吃穿二事。”

【创境激趣】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 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我们 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自学导航】 

1、伯特兰罗素---出生于英国,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 的事件之一。”--爱因斯坦 

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做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 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漠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3.明确结构:总--分--总。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合作探究】 

1、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

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总之,爱情使人生 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

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4、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1.了解人类心灵;2.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1、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2.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 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 人类的同 情和爱心

【强化训练】 

1、作者的这三种激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这三种激情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最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升华到了博爱的境界。

2作者的三种激情哪一种最能引起你的共鸣?你最(是否)赞同作者的哪一观点 ?讨论

1(渴望)爱情(至高无上、纯洁无瑕之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2(追求)知识-----人类(了解苦乐);自然科学(科技的威力,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社会科学(三大宗教、马列主义)

3(同情)苦难者-----战争不幸者、天灾受害者、人祸带难者、贫困无助者、衰老无养者……

(六)拓展延伸 

2、名人:

◇观音愿承担世上所有的痛苦和罪孽,耶稣为解救整个人类而被钉死在十字架。

◇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为实现民族解放、中华复兴而活着;

◇ 马丁路德金、林肯为实现黑人的解放而活着;

◇马克思为替工人阶级谋福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活着;

【归纳总结 】

1、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不同的生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从而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或碌碌无为,平平淡淡。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他人、 对社会有用的人。

2. 人不会因为获得许多爱

而觉得人生有意义

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

而肯定生命的价值

【板书设计】 

人不会因为获得许多爱

而觉得人生有意义

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

而肯定生命的价值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