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作文:40.5万考生能出多少佳作(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高考范文 手机版 | ||||
编者按:今年高考结束后,本报曾邀请了部分中学名师对高考试卷做了剖析,引起了读者尤其是考生们的极大关注。近日从高考阅卷现场也陆续传出考生各科得分的初步状况,考生普遍感到棘手的作文将放开评分标准,这对考生不啻是一个福音,也使得高考作文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那么,究竟如何看待今年的高考作文呢?怎样入题才能夺得高分呢?本报特邀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对此详尽点评。喻老师是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南京市中学教学研究会会长,他还多年担纲高考语文阅卷工作。 命题“灵动”大可发挥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有三大特点:发挥余地大、文学色彩浓、哲理因素重。 去年的全国高考题一定要涉及“感情的亲疏远近”和“认知的正误深浅”两个方面,而今年的江苏题对“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这就比去年的全国题更开放、更自由。从内容上看,既可以写山和水本身(自然风光),也可以由“水的性格”、“山的性情”想到人的性格和性情(社会生活);加上“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供考生发挥的空间就相当大。 题目中的材料虽然只有三行字,却内涵深刻,语言优美。“灵动”、“沉稳”、“聪慧”、“敦厚”都是极雅致的书面语。“聪慧”是“智”的反映,“敦厚”是“仁”的体现。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灵动与沉稳,聪慧与敦厚,变化与永恒,动与静,这些对应的词语可以引发许多哲学思考,进而从不同角度写出洋溢辩证思维而又各具特色的佳作来。它可以是议论文、哲理散文,也可以是小说或寓言故事。 从上述分析来看,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是一道十分“灵动”的好题目,反映了命题者对高雅的审美价值的追求。难度偏大曲高和寡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难度大,二是局部要求跟地方上的作文比赛题“撞车”。 从目前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要求偏高,难度偏大。如果我们不回避现实,那大家不能不承认,现在的高中生已被数、理、化的“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重理轻文),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去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人文精神严重缺失,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又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这道作文题的“雅”与大多数学生的“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结果只能是曲高和寡,考生看完题目不知从何下手。 据报道,南京鼓楼区某考场,半数以上的考生交卷前10分钟,作文还没写完。南京金陵中学某考场,考生主要来自南京两所名校。监考老师说,从看完作文题开始,绝大多数考生都苦着个脸,“表情十分痛苦”。不少考生交卷后不愿再说作文,一是“说不清楚”,二是怕说出来后被老师认为是偏题而影响下一门考试的情绪。 要求高本不是坏事,有一定难度也应该,因为毕竟是一种选拔嘛。但凡事都得有个“度”,超过了“度”,再美好的愿望未必能看到美好的结果。就像一个刚刚达到温饱水平的平头百姓,忽然请他去吃宫廷大餐,面对满桌的美味佳肴,恐怕他一时不知先吃哪道菜好,甚至很可能连怎么入席都不懂。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还出现一个疏忽。“注意”中说,“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按此规定,只写“水”当然可以;而“水”是去年南京市中学生作文比赛的题目,有的考生很可能背了那些获奖作文来套。这可能造成局部的不公平。 脱离实际应求“合适” 今年是江苏省首次自主命题,多少带有点探索的性质。凭良心说,今年的作文题确实出得很有水平,但问题是严重脱离当前大多数高中生的实际。我不希望在阅卷结束后用若干篇光彩夺目的佳作来堵批评者的嘴。好文章哪年没有?要看占多大比例。拥有40.5万考生的江苏,出一二十篇拔尖作文有何稀奇? 这就涉及到命题的出发点:是激励多数还是激励少数,是淘汰多数还是淘汰少数。从教学角度看,应尽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本届及今后考生的智力劳动得到充分的肯定。从高考角度看,今年江苏的录取率将超过70%,这就决定了淘汰的只是少数。坚持以激励为主,命题就应难易适度,让大多数考生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果能如此,必将对中学作文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句话说得好:“什么算最好?合适就是最好。”笔者认为,“合适”的高考作文题应体现下列原则:(1)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2)接近学生生活实际。(3)有利于表达真情实感。(4)对中学的日常作文教学有指导意义。少出大而空的题目,少设计连成年人都未必说得清楚的过于严肃、过于沉重或过于文雅的话题。考生一看到题目就知道要写什么,写得好不好,主要看语言表达得好不好。这是最好的,因为它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高考说到底是对基础教育成果的检验。(谢静娴 彭亚平整理) 来源:《现代快报》 (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转)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