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教师随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2017-12-14 手机版


安龙五中  罗大章

“当下很多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美学课、哲理课、伦理课”可谓是“见花乱欲”“异彩纷呈”(刘传菠《拨正偏离航向的语文课》2016年5月《语文教学与研究》)。

为此,这里所说的“数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不是单纯的说数字一二三或是1、2、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产生意想不到的意义和无以估量的价值,而是说某个词语或是短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复使用。我故且不去谈论其优劣,诸君先陪我叙完其过程后再给个决断吧!

曾经某天听到某一名师的一节公开课《再塑生命的人》,其教师先是引海伦凯勒的那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变化成“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最想做什么?”导入课题,让学生自由的去想象并主动说出他在生命最后三天光明中最想做的事,全班学生真是蠢蠢欲动,谁都想争先恐后的去回答这个对未来充满无限设想的问题。可是老师却点名叫了三个学生去完成这个谁都想在听课老师面前展露才情的精妙问题,学生的回答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妙不可言,也无法去评价其答案的高低优劣,但均获得了老师很是幸福满意的三个热情洋溢的一致评价:“非常棒,OK!给点掌声鼓励”,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阵节奏明快的掌声。老师接着快速流畅的对本想主动说出想法的学生说“由于时间关系,就这样吧!”那些本想一展才情却没机会倾诉的学生,在刚刚调动起来的激情中无奈的压下了心中的狂喜。老师话锋一转“如果真有三天光明,你怕不怕?”学生的回答是“不怕!”语气是那样的自信高昂与整齐统一,没有其他任何不一致的杂音。

幸福的时间在快乐热烈的氛围中过的真快,一晃十分钟过去了,老师似乎发现课堂还没有进入主题内容,于是PPT展示:马克吐温曾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位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位就是海伦凯勒。老师说出一系列拿破仑的功绩,在学生啧啧赞叹与钦佩声中,教师总结说“由此可见,马克吐温把海伦凯勒和拿破仑一起并列评论,这就说明了海伦凯勒也是和拿破仑一样的杰出伟大!(杰-- 出--  伟--大!教师在这时说出“杰”字后停留了几秒,让学生说出“出”字,同样是教师说出了“伟”字后停留几秒,让学生说出“大”字,创造了一种全班参与的热烈气氛。)你们说是不是?(学生的回答自然“是”)……那今后,你们应该超越他,才是正常的!对不对?”(学生的回答自然又是“对”)这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课题:再塑生命的人。

课听到这里,不知是哪根神筋开始发岔了,我突然有些听不下去的感觉,记忆里像是在哪本书或是哪篇文章里看到过这样的话:“……无效的问答除了课堂热闹外毫无价值”。于是我开始给这位老师在这堂课中出现的同一个词的出现频率作记录。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这时,课堂教学已进行了15分钟,“非常棒,OK!给点掌声鼓励”出现了3次,“非常棒,OK!”出现了4次;“OK”出现了3次,“对不对”出现3次;“是不是”出现3次。之后到这节课结束的记录是这样的:“非常棒,OK!”出现了9次;“OK”出现了6次,“对不对”出现9次;“是不是”出现7次。“给大家一分钟”出现5次;“明白没得”出现9次;“由于时间关系”出现4次,“掌声鼓励”出现7次;“勾起来”出现4次,(杰-- 出--伟--大!教师说出“杰”字后停留了几秒,让学生说出“出”字,同样是教师说出了“伟”字后停留几秒,让学生说出“大”字,)这样说出一个词语的前部分让学生回答后部分的情况不完全统计在16次以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当前的语文课,大体呈现两种态势: 一是老师讲的太多……二是学生练的太少。”(刘传菠《拨正偏离航向的语文课》2016年5月《语文教学与研究》)。

这堂课没有学生的整体诵读,也没个别学生的片段品读,也没有老师的赏析式范读,有的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要学会跳跃式看课文”,在老师的赞美下回答着“是不是”“对不对”没有字词的理解运用识记分析(但课前有几个学生在老师要求下到教室侧边的黑板上听写了课后“读读写写”中的6个成语),也没有“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此类精美句子的口味赏析,只有“我们班同学都适合单干”赞美下“把读过的地方勾起来”就完成了阅读任务。

诚然,这些重复多次的“赞语”巧妙的反复串联,恰如其分的穿插于富有磁性、流利标准的普通话里,课堂语言显得是那样的亲切柔美,教学过程天衣无缝,呈现的是一支完美的师生合奏曲,弥漫在教室里的是一片异彩纷呈、高潮迭起的浓厚学习氛围。

不可否认,这是一堂教师热情洋溢,激情饱满,神采飞扬,学生聚精会神,全身心高度投入,回答问题整齐热烈,师生互动良好,几乎全班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也没有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学生也是在热烈快活的氛围中轻松幸福的完成学习任务,似乎收获满满,意犹未尽,能代表一个学校高质量的公开课。      

课后,听课专家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领导也是全力推荐学校老师都应该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课堂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然,这样的课堂,基础良好,自觉性强的学生在课前课后去预习巩固,固然是在这样的关键点拨下达到一定的效果,反之,学生则永远不会明白水过地皮、蜻蜓点水式的引导启发,当这种浮光掠影式的表面热闹退尽之后,脑海里留下的却是清醒的迷茫。 

罗大章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