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11-28 手机版 | ||||
1.进一步复习新闻常识,理解消息结构的五个部分。 2.明确《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结构内容,领会本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点。 了解新闻背景在文中的作用。 最后一段的用意。 一、新课导入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的颁发就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迄今为止,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岁月,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最著名的学术大奖,深受世界各国关注,相关行业的学者、专业人士也都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至高荣誉!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在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我们也有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你们知道是谁吗?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10月5日北京时间17时30分,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其在研究从植物青蒿中提取抗疟药青蒿素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复习旧知 1.定义: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指的是消息。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 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结构: 标题 导语(副标题):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概括。 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背景:是新闻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 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的语言。 3.注意事项: ①精心拟定标题。标题要能准确地反映消息报道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意思,给人以启示。标题要力求简洁、概括、凝炼,以精炼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使人一目了然。 ②导语明确。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出消息的主要事实,一般告诉读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单位)、什么事以及事情的经过或结果。 ③主体部分要具体充实,用事实说话,不能虚构或夸张。消息的记叙不要求详尽地展开事件的情节或细节,只是简明扼要、精炼概括地记叙事实的轮廓和梗概。主体部分还必须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内容充实、生动形象。 ④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三、整体把握 1.指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说说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一段是这则消息的导语,简要交代诺贝尔奖颁发者和颁发机构、诺贝尔奖涉及的领域。 2.指出这则消息的背景,说说最后一段补充说明了什么内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明确:最后一段中交代了消息的背景,即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同时这段还补充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选的公正性。 3.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介绍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二段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包括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第三段明确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 四、拓展交流 围绕诺贝尔奖奖项的由来、奖项设置、评选流程、颁发奖章、华人获奖、有趣的诺贝尔奖事件等话题,充分交流。 补充资料: ▲没有数学奖 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流传最广的传说是因为他的情人和一个数学家在一起了。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实际上诺贝尔认为应该把奖授予在实际应用上能造福于人类的杰出人物,而不是数学这种比较抽象的事理。 ▲去世人物获奖 193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瑞典诗人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他生前曾多次被提名获奖,最后终于在去世当年如愿以偿。死后被追授诺贝尔奖的还有1961年和平奖得主达格•哈马舍尔德,他是第二任联合国秘书长,瑞典外交家。 1974年之后,诺贝尔基金会规定,原则上不颁给已经去世的人。 ▲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最令人遗憾的诺奖得主 拉尔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统研究领域的贡献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但是让颁奖委员会感到尴尬的是颁奖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原来拉尔夫•斯坦曼已经去世,而且就在颁奖仪式的前三天。如果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那诺奖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情莫过于,诺奖来了,而你却在三天前离开了。 ▲最“另类”的诺奖得主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家让-保罗•萨特就是这样“另类”的人,当他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即刻对外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此奖项,理由很简单: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 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最“巧合”的诺贝尔奖 1934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三位医学工作者惠普尔、迈诺特和墨菲,表彰他们在发现用生牛肝可治愈恶性贫血事件上做的突出贡献。但事实上该三位医学工作者的研究并非针对恶性贫血,而是缺铁性贫血,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他们的工作依然有成效。原来牛肝中就富含缺铁性贫血所需要的铁,又富含恶性贫血所需要的维生素B12。 ▲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最“不情愿”的诺奖得主 罗伯特•卢卡斯由于在理性预期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成就而获得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早在1989年她的前妻就已经预测到他会获得诺奖,于是在他们办理离婚手续时,他的前妻提出“若卢卡斯在1995年前获得诺奖,她应该分得一半的奖金”。但在当时的卢卡斯看来,这就是个天大的玩笑,于是他答应了。1995年,卢卡斯获得诺奖,欣喜之外,他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约定支付前妻一半的奖金,尽管他极为不情愿。 五、布置作业 准确简明精练导语主体获奖者情况颁奖机构、时间、地点背景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