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精彩教学实录片断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课堂实录 2017-10-15 手机版


陈泾霞

关注句式特点,读出人物性格

师:这篇短文的对话很有特色,值得大家品一品,品读对话的角度很多,今天我们一起从句式的角度品读一下,你觉得他们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1:我感觉无论是鲁庄公,还是曹刿都喜欢用短句,不喜欢用长句。

师:确实如此,我们以曹刿与鲁庄公的战前对话为例,分角色朗读一下,男同学念曹刿的话,女同学念鲁庄公的话,老师念文中的话,体会一下短句的表达效果。

生2:我感觉短句念起来简洁明快,很有力,很过瘾。

生3:我能感觉到曹刿的论战的气势和魄力,有胸有成竹的味道。

师:是的,你把曹刿的话胸有成竹的念一下。

生3念得短促有力。

生4:我能感觉到鲁庄公的每一次话里也有这种胸有成竹的味道,觉得凭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万群可以打一个胜仗。

师:也是短句的效果吗?女同学,有这种感觉吗?

女同学纷纷表示有。

师:如果说曹刿的胸有成竹是自信的话,那么鲁庄公的是什么?

生齐声:盲目自信。

师:是啊,盲目自信、目光短浅,鲁庄公是两次答错,一点都不害羞,说话还是那么有力,还坚持用他的短句。

生笑。

生5:我还发现这里用短句更能显出曹刿的果断,是对是错,直接指出,绝不含糊,绝不客套!

师:确实如此,越短的句子越可怕呀,还记得《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懒床的英子最怕父亲说什么吗?

生齐声:起!

师:对,一个字最可怕,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短句有时候就短到只剩下一个字,几个字了。课文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6:有,课文第二节中曹刿的话都只有两个字。但确实短促有力的,不容置疑的。鲁庄公有点怕了,就乖乖听从了曹刿的建议。

众笑。

师:说怕可能有点夸张,但鲁庄公虽然自己才能欠缺,但敬佩曹刿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容置疑的。

生7:我从这些“未可”和“可矣”中还看出了曹刿的冷静镇定,遇事从容不迫。否则的话,要么盲目听从鲁庄公的建议,要么早就吓得语无伦次。

师:看来这两个字的短句是有威慑力的。我请一位同学念念这几个表明冷静的决断的词。

(教师念文中的话,凸显紧张分气氛,学生念曹刿分决断,念得镇静果断。)

师:好的,除了人物喜欢用短句之外,在句式上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生8:我还发现人物对话中多是四个字的句子,其次是三个字的句子。

师:这位同学读书很仔细。四个字的几个句子连在一起念起来有什么感觉?我们找个句子念念。

投影: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生9:曹刿的话念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又有一种思路敏捷,不假思索的感觉。

生10:我感觉朗读时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感觉到了曹刿在国家危难之时有挺身而出气概。

师:我们把曹刿的话改成这样,再念念,还有没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可以一战。请从之。”

生:10:没有了,念起来气不顺。

众笑。

师:其实,古代的经典文章都是很讲究“气”的,特别注意句式的选用,让我们念起来能够朗朗上口,同学们,要让文章的“气”能一脉相承,一气呵成,除了用字数相同的句子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11:相同的句式多次出现,感觉很整齐,一气呵成。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11:比如鲁庄公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感觉每次鲁庄公都是信心满满,但其实都是在盲目自信。

师:一起朗读一下,感受这种满满的自信。

生齐读。

生12:我发现这种整齐的句式在曹刿最后的论战中也有。

师:对,我们一起朗读一下曹刿的长论。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师: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13:有一种缓缓道来的感觉,感觉是胸有成“理”,才会说得如此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师:好一个胸有成“理”!活脱脱一个冷静睿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的卓越军事家。除了句式整齐给我们带来的阅读快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

生14:我感觉他们都喜欢用肯定句或否定句。

师:比如-------

生14:比如鲁庄公的“必以分人”、“必以信”、“必以情”就十分肯定的肯定句,显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姿态。

师:是的,特别是每次都是“必”,鲁庄公心理肯定在想自己做得是很到位的。还有吗?

生15:还有曹刿的“民弗从也”、“神弗福也”、“忠之属也”,两个肯定,一个否定。

师:这几个都是什么句式?

生齐答:判断句。

师:这样就是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了,可以看出什么?

生16:曹刿的深谋远虑,胸有成“谋”。

师:又来一个胸有成“谋”,不过曹刿的判断确实是有深谋远虑的。这在哪里也有体现?

生17:前面提到的“未可”和“可矣”。

师:是啊,都是决断啊,没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是做不到的。好的,最后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曹刿论战》的最后一段,体会文章句式的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