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通万里,四面开花——谈话题作文中的联想(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手机版


湖南人  

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但面对一个作文话题,生活往往不能自动涌出,调动生活积累的最好方法就是联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作文就是一种联想,作文失去了联想,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话题作文的特点给了联想以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因为话题的材料只是一个引子、一个由头,由这个“引子”、“由头”,考生可以大胆创作。“话题”只是规定范围。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考生的联想力应该也一定能大展拳脚。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联想”的话题。

一、“联想”的特点。

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物或某种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联想的方式大致有三种:相关联想,如由一件衬衫想到与它相关的人和事。(《一件珍贵的衬衫》)相似联想:如由白杨树联想到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军民。(《白杨礼赞》)相反(相对)联想:如由诚信想到不守信用,由勤奋想到懒惰。抓住二者在实质上的相反之处。弄清联想的特点、方法,会让考生少走弯路。

二、联想要丰富。

1、融入时空、抓住关联点,进行相关联想。碰到一个题目时,可以从自然社会、宏观微观、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关联想。如果有一个题目“桥”,可以怎么联想呢?可以由桥想到许多的桥,有形的桥如:家乡的桥,卢沟桥,武汉长江大桥,二十四桥,康桥等等,古今中外都可以。由这些具体的桥生发联想,联想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历史等。如由泸定桥联想到红军的壮举,联想到南斯拉夫的电影《桥》,这里的桥是通往胜利的凯旋门。如由卢沟桥想到抗日的烽火,桥成了历史的见证。如由飞跨长江的大桥,联想到桥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桥成了经济发展的纽带。相关联想关键在于抓住联想点。

2、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相似联想。事物之间的相似有“形”、“神”两个方面,抓住哪一点均可生发联想。依然以“桥”为例,相关联想主要是有形的桥赋予其丰富的内涵。那无形的桥呢?这无形的桥必须与有形的桥构成某种内在的联系,即相似性。桥的本质意义就是使两头沟通,那么从沟通这点就可以联想到很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思想情感,经济文化等,这些都需要沟通,需要无形的“桥”,沟通的凭借有人有物,人包括教师、摄影家、翻译家、作家、外交家、新闻工作者、各行各业的团体等。物包括各种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各种作品如文学、书法、音乐、影视、美术等;通讯工具如书信、电话等。有很多行为进行沟通,如国与国之间的民间探亲与互访,个人由无知到有知所作的旅行,读书等。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联想,内容会很充实。

3、发挥多维思维进行相对(相反)联想。这种联想在议论文中能扩充文章的内容,让说理深刻透彻。例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作者要提出自己的拿来主张,先批判“拿来主义的”的反面——送去主义。但文章未仅到这儿,又对“拿来”与“送来”作了剖析,“拿来”和“送来”,表面上都是“来”,容易混同,故作者要花工夫辨清。又比方写《说“自信”》,可以从反面来剖析“自卑”,更需要将“自信”与“自负”区分开来,这样一来议论就会深刻得多。又比方写“诚信”,一般会议论诚信的重要性,如果能剖析“不诚信”的危害性,效果可能更好。

三,联想要有中心,要合理.

先说有中心。

联想丰富只是作文成功的一个基础,要写好作文还得注意在联想构思时,必须有中心,否则林林总总联想的东西都写进去,那就乱套啦。好的联想总是中心集中的。例如有位同学在写以“桥”为话题的作文时,联想起家乡的桥,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桥的材质的变化,由木桥变为石桥,写出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更写出了桥的变化给家乡的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歌颂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可喜变化。中心明确。茅盾先生的《风景谈》联想了许多情景,但不显杂乱无章,因为这些风景都有一条线索贯穿。有一个同学写“熟悉的地方有风景”的话题作文,她扣住人文风景入笔,摄取生活中的一副副图景,公交车上,校园,家庭的风景,共同说明了中心:生活中处处有风景,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风景的眼睛。反过来看如果没有联想的定向点,文章就会中心不明,联想越丰富,文章越显得乱。有一同学根据字母“O”进行联想,他想到了月亮,月饼,足球,靶心,团圆等等,文章想了很多,联想不可谓不丰富,但没有中心,杂乱无章,这样的联想没有价值,联想的材料一定要有中心,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定向。

联想还要合理。联想讲究相关性、相似性、相对性。如果违背这些原则,联想就变成了不知所云。就像特级大师王大绩举的一个例子:一个同学由字母“O”联想:“首先见到圆,我见到的是那红红的一块,如果它真是红色,那它是什么?它是不是一面国旗,一面日本的国旗?”由“圆”想到日本国旗必须作者凭空地填涂红色,这连作者自己也不放心,所以他要假设一句“如果它真是红色”,可见日本国旗并不是“圆”的自然联想,而是作者为了抒写历史的感喟而强行推出的。这种奇思异想,读者就不会接受,因此历史的感喟也就成了无本之木,读起来分外滑稽。笔者也曾以字母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有个学生由“`d”联想,她说:“这 就象高三的生活,当考试成绩出来后,看到那洒满汗水的分数,比平时打球进了十个还要高兴,这就是 “D”鼓起的一半。”有个学生由“x”生发联想,他这样说:“两竖相交就构成了字母x的支撑结构,这支撑结构正代表我们要为得到这种结构而努力。”简直不知所云。要想联想合理,必须从相关、相似、相对[相反]的内在联系上入手,还有重要一点,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要搭一座桥梁,要合理解释。例如《白杨礼赞》一文中,先对白杨进行外在的描写,然后到内在的精神:它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它是……等,由此联想到广大抗日根据地军民。如果直接说白杨就象征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读者就不容易接受。有一个学生由“s”发生联想,他的中心是由“s”联想到人间温情,看似毫无关系,为了这联想的合理化,他讲了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关照老人的故事,自然地引出“s”形挂钩,售票员精心准备的挂钩,物小心诚,的确可以使人联想到“关心”与温情“,这是他对生活留心观察的结果。联想也合理。 

总而言之,联想之于作文的重要性已很清楚,在备考阶段,多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打开学生思路,让他们在考场上得心应手、纵横驰骋。当然,联想除了要丰富,还要合理,只要抓住材料之间是相似、相关还是相反,在行文时确立中心,合理联想,学生的作文定会血肉丰满、意蕴深刻,考出理想的水平来。

 作者邮箱: zqluo403@163.com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