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9-26 手机版 | ||||
江西余干一中 周想水 教学目标: 1、把握文意,体会作者高洁伟岸和安贫乐道的品格。(重点) 2、赏析语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重点) 3、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难点)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导入。 先集体背诵,后指名通译全文。 二、把握文意。 问题1:作者的陋室到底陋?不陋?(结合背景介绍及文中语句) 背景资料: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文句1,斯是陋室。 文句2,何陋之有。 讨论明确:陋室 “陋而不陋” 问题2:陋室怎么“陋”? 讨论明确:一间、一床、一桌、一椅。 问题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陋室 “不陋”?(找出相关语句) 讨论明确: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1)自然环境的清幽:“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2) 交往人物的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生活情趣的高雅:“调素琴,阅金经。” 三、体会情志。 问题4:作者能在陋室中活出“不陋”的生活,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志? ( 如:不慕权势 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 志趣高洁 清高孤傲------) 四、赏析语句。 问题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主旨句,提挈了全篇大意 问题6: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问题7:作者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作为铭文的结尾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只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的后半句,略去了前半句,而语意却在全句。言外之意是说:“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以孔子的话作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之妙,与篇首的“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五、鉴赏写法 问题8:这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如何运用 “托物言志”的写法的?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讨论明确: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心志的,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在文章里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来的,即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人群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显得含蓄、隽永。 六、拓展延伸 话题:刘禹锡这种在陋室中活出不陋生活的“心不为形役”的态度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学生感想,形成文字,畅谈 老师总结: 刘禹锡生活在一间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却能安贫乐道 、 志趣高洁,在于他不慕权势、 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和修养。在我们的学习中,影响学习的外在因素有很多:贫穷的家庭生活、简陋的校园环境、“光鲜的”戏子、自带魔力的网游以及朦胧的情愫,同学们,作为学生的我们千万不能为这些外物所困,这些在对学习的我们或是镜花水月或是那个“红苹果”,只能消磨我们的斗志,摧毁我们的人生。同学们,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学习才是我们这个年纪最主要的事情和任务,我们要不断的用知识德行武装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让我们做一个用智慧主宰自己人生的人,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对祖国、对家庭有用的人。 六、布置作业 《陋室铭》读后感。 周想水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