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9-23 手机版 |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2)合作探究阅读并谈谈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牧羊人以非凡的毅力植树造林,种植希望和幸福的坚定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深入阅读,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新课 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人们的笑声在乡村聚会上荡漾。这美丽的地方在30多年前却是戈壁荒滩,荒无人烟,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这一丰功伟绩是一位名字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用30多年的努力得来的,他就是本课要学习的《植树的牧羊人》中的主人公。 出示图片 二、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演示PPT文稿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作者对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精神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2~20自然段):以时间为顺序,写“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21自然段):赞美牧羊人坚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的几次见面?每一次见面高原上都有什么变化? 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 四、精读赏析 1.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以“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2.写作特点归纳。 (1)对比手法 对比主要表现在“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时所见到的高原上的巨大变化。由寸草不生、奇旱无比、荒无人烟到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生机勃勃的对比不难看出老人做出的巨大贡献,突出了牧羊人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中间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详细介绍了“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见闻和感受,突出了牧羊人伟大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的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请你为本文“植树的牧羊人”写一段颁奖词,字数不超过50字。 谭义专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