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0课《狼》教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9-18 手机版 | ||||
课前延伸: 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2、了解蒲松龄的主要成就。 3、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思考人们对狼的态度。 课中探究: 一、导入新课:看完这几幅图片,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残忍 凶暴 狡诈等) 师: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写过《狼三则》,在文中就把狼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细致,下面我们学习其中的一篇,看看文中的人和狼有哪些较量?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本篇文章节选自《聊斋志异》,它是我国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艺术成就很高。) 二、听读思考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够学好它吗?(学生思考)我们先从古人那里看看有什么启示,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学好文言文的要诀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读”。所谓“三分鉴赏,七分阅读”也就是这个道理。既然要读,就要读的“响亮”(教师板书)要求是:“字正腔圆”,(教师板书)吐字清楚,速度放慢,做到准确无误,声音饱满响亮。课前已经让大家认读了课文,现在请一个同学来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注意缀、窘、薪、苫、眈 、瞑、暇、 隧、寐、黠、尻的读音) 师:接下来请大家来齐读一遍文章,注意刚才强调的字音) 三、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声音洪亮,能够达到我们第一步的要求了。“字正腔圆”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初步要求,要读的再好一些呢?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文义有一个了解,下面我们进行:译读。通(其)义,解(其)惑(教师板书),首先请大家快速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的注释来翻译文章,同时用笔勾画出不懂得字词和句子。 (开始独立自读翻译文章……)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一组,在小组中讨论刚才大家在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组重点解决一二段的疑点,二组第三段,三组第四段,五组第五段。) (讨论,教师巡回察看并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师:现在大家可以把讨论后仍有疑问的字词句提出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解决。“学则须疑,疑源于思,思然后能学”,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屠自后断起股”的“股” 尻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而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进去从背后攻击自己。 师:文言文的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的准确,合乎原文,“达”翻译的要通畅,“雅”就是翻译的要美,要有文采,刚才那名同学是按照“信”和“达”的标准翻译的,而翻译的方法有不外乎:“留” 、“换”、 “调”、 “补”、“删”、“变”六个字。谁再试一下?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怎么翻译? 译:想要从隧道中钻过去从身后攻击屠户。 “意暇甚”的意思应该是说明狼的神情很悠闲,为什么“甚”字要放在最后呢?解释为“很”的意思,放在最后起强调作用。 (例:我高兴得很。) 古文有些语法现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仍旧遗留了下来,所以我们有时可以用现代汉语的知识来解决古文里的理解问题。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就叫作“互动法”吧! 我们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段意呢? 生:我看可以分别概括成: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和评狼。 四、合作研讨: 师:非常好。(教师顺势板书)准备工作我们已经结束,下面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品读,(教师板书:品读,解意体蕴)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文中那些地方反映了狼的性格特点,又反映了屠户怎样的思想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察看) 1:反映狼狡猾的。在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与前,目似瞑,意暇甚”狼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他们在柴草堆前表现的两人吃惊的默契。同时这只狼是是在迷惑屠户,使他失去警觉,而另外一只狼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我觉得这个也说明了狼的狡猾,因为他们没有贸然的上前把屠夫吃掉,而是跟着他做了很远,等待时机。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我觉得这里也能反映狼的狡猾。当他们看到屠夫有武器之后,也是不敢贸然上前,而是在想办法,这才出现了后面的他们狡猾的行动。 4:反映狼贪婪的。对屠夫扔下的骨头,他们一方面不客气:吃;一方面“一狼得骨止而一狼仍从” 1、反映屠夫勇敢、果断的。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如果这时屠夫是犹豫不决,那我想狼一定会把它吃掉的 2、文章之中首先反映的是屠夫的恐惧、担心。从文章中的“屠惧,投以骨”,但是后来,他发现狼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才被迫御敌。同时这也更加符合正常的情况。人在一开始遇到狼是会害怕的。(蒲松龄这样写更加让人觉得真实。) 这句也是反映屠夫的机智的∶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因为要使让我的话,我想我早就跑了,不会再看看柴草堆后面,或者想到另外一只狼。[众生笑] 师∶同学们看书很仔细,那么作者主要是写狼还是屠夫呢? (学生思考……) 1、觉得主要是写的狼,因为文章题目是《狼》,同时文章中也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 2、是写狼的,我补充一点的是,因为老师以前也讲过,文章的题目是题眼,而作者也花了很多的篇幅来写狼。 3、文章是用很多的篇幅写了狼,但是从文章的结尾来看,虽然狼很狡猾,但是最终还是被屠夫打败了,所以我觉得主要是来写屠夫的。写出了他的勇敢,果断。 五、主题链接,拓展延伸 引狼入室 狼烟四起 狼吞虎咽 狼子野心 狼狈为奸 狼狈不堪 师:文章越写狼的狡猾,也就越能表现出屠夫的勇敢,也就是我们人的勇敢。其实,狼不仅有狡猾,残忍的一面,也有另外的一面,有人说:狼和人都是各自物种进化的最高端,都是高智商的代表,接下来同学们再读一篇写狼的文章《凶残外衣下的狼》,思考:狼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六、小小辩论会: 接下来请大家调动你所有对狼的认识,咱们展开一个辩论:主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正方:放狼归山 反方:赶尽杀绝 总结: 其实,蒲松龄笔下的狼只是一种代表:——坏人、恶势力、困难。 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就能战胜邪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特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同学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退缩,应该像文章的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想你一定的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七、布置作业: 1、请以“我要为狼辩护”为话题,写一篇富有新意的短文,题目自拟,200字左右。 2、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课后提升: 搜集《狼三则》的其余两则,更深理解文章的主旨。 阅读推荐:《狼图腾》 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5.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 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