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7-09-12 手机版


 学习目标

1.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2. 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3.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 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难点 体会文章中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课时 二课时

课型 教读课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  宿儒(    )  

倜傥(    )  收敛(    )  脑髓(    )桑葚(    )  斑蟊(    ) 积攒(    )

秕谷(    )  拗(    )   盔甲(    )

锡箔(  )  人声鼎沸(  )

2.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字    ,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        ,他写的小说集有       ,杂文集有       。

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确凿”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起使用是否矛盾?)

1.三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2.做完后小组内交流答案,互相纠错。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如下错误:

菜畦qí会误读为xí  宿儒rú会误读为rǔ  还有倜傥tǎnɡ不是dǎnɡ  拗ɑǒ 不能读作niù

还有积攒的攒,本文为cuán

答案:1.záo qí  rú  tì tǎnɡ 

liǎn  suǐ shèn máo zǎn bǐ 

ɑǒ  kuī     xī  bó  fèi 

2.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豫才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呐喊》(《彷徨》) 《坟》(《二心集》)

3. 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不敢确定,所以这里用“似乎”;整体印象模糊,但百草园留在记忆深处,给自己带来欢乐的局部的、个别的景物扎根脑海中,因而用“确凿”来突出中心。这两个词不仅不矛盾,反而更准确。

 

明确任务

1.导入:童年,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日子,她给了我们无数童趣,当我们在回顾童年时,我们都能说出好多刻骨铭心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伴我们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童年吧!(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2.简介作者:

3.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

1.指二到三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童年故事。

2.指名背诵鲁迅的相关介绍。

补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 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 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 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 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伟大 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 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 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莽原》、《奔流》、《萌芽》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 史略》、《唐宋传奇集》、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3.各个学习小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指明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合作探究 1. 提出整体感知问题:文章传递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2. 百草园所有乐趣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找出你以为作者最留恋的内容。 1. 速读7分钟,整体感知。

对百草园的依恋和留恋;对三味书屋的害怕和厌恶。

2. 分组讨论、朗读分析

设计意图:培养整体把握内容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展示交流 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2.百草园的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

  

3.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

  

4.“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5.“一切景语皆情语。”认真研读课文前八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

 

(幻灯展示方法指导)

理解词语妙用,

了解课文句式,

感知写作顺序,

品析巧妙修辞。

1.快速阅读本片段,在原文中标划出词语。 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2. 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的详略是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例如“泥墙根一带”是详写,目的是以“点”映“面”,既然这里都有“无限趣味”,可见百草园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3. 作者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作者对百草园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的乐园的热爱之情。

4. 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

5.(1)看:①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②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③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与木莲缠络,形状各异。④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

(2)听: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找:雪后捕鸟,乐在其中。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和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

拓展迁移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1、学生自己完成;

2、学生自己展示。

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以上三个内容,表明百草园的生活美好、神奇而有趣,印证了开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媒体出示写作要求:

童年时,你也一定有自己的“乐园”,把你“乐园”描绘出来,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童年的快乐吧。

训练仔细观察,体验生活,生动形象描写的能力。

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第二自然段。

2、完成探究的内容。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叙事散文)——选取自《朝花夕拾》 

鲁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按空间转移顺序   一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乐园"的乐趣) 

不必说   (碧绿)菜畦   (光滑)石井栏  静景  低   春季 

整体概貌(略写)     (高大)皂荚树  (紫红)桑椹     ↓   ↓ 

也不必说  鸣蝉(长吟) (肥胖)黄蜂(伏)  动景  高   夏季 

轻捷)叫天子(直窜) 

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   动景   高  秋季 

分写局部(详写)    单是……就   蜈蚣、斑蝥(喷烟)          ↓   ↓                          木莲果实(莲房般)    静景     低 

何首乌根(拥肿)    覆盆子(小珊瑚珠)(又酸又甜) 

雪地捕鸟: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罩                  冬季 

神秘色彩:美女蛇的故事(联想)   ——热爱自由快乐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二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自主学习 用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出示以下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长吟:          鉴赏:

宿儒:          同窗: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给下面文字的空缺处填上词语。

①不必说______菜畦,______石井栏,______皂荚树,______桑椹;也不必说鸣蝉______,肥胖的黄蜂______,轻捷的叫天子______。

②    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___住了。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1.指名提问,口答。

2.先口头提问,核对答案后背诵。

预测:学生可能出现如下错误:

第一题中的“宿儒”是指学问很高的老学者。

“人声鼎沸”是用的比喻义,指人声嘈杂。

练习答案:

1.长声鸣叫;鉴别欣赏;学问很高的老学者;

同学;少有人来;人声嘈杂

2.见课文。

3.B  点拨:《朝花夕拾》是散文集,那么本文肯定就是散文。可以根据所选入的文集,判断作品的类型。

明确任务 1.导入:菜畦绿油油、水汪汪的,古老的石井栏光溜溜的,高大的皂荚树干粗枝繁,熟透的桑椹紫红紫红,油蛉细声低唱,蟋蟀声调铿锵,曲折紧张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地捕鸟,少年鲁迅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收获的是自由快乐的生活,流露的是天真调皮的童心,拥有的是甜美快乐的回忆。如果说百草园是鲁迅的“快乐老家”,那么三味书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启蒙学堂呢个?

2.引导学生讨论本课学习目标。

1.回忆作者介绍。

2.齐背第二自然段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课件展示)

鲁迅回忆了三味书屋生活的哪些场面,哪些细节,哪些人物,有何种心情?

老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比如:

三味书屋里有博学方正的先生;有问老师“怪哉虫”而不得的无奈

2. 师:说的很全面。我们试着来概括一下,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抓住了几个场景来写:(课件展示):

只读书的无奈;后院偷得的乐趣;

人声鼎沸的读书;习字对课的辛苦;

画画做戏的快乐

默读课文思考,师巡回指导,思考后同桌之间交流。

生:三味书屋里有读书的场面。

生:三味书屋里有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有在下面“做戏”、“苗绣像”的相宜之乐。

生:三味书屋里有小花园里折腊梅花,捉了苍蝇喂蚂蚁,寻蝉蜕的乐趣。

生:三味书屋里有老师对学生们的宽容。

生:三味书屋里有人声鼎沸的读书之乐,后院偷乐和苗绣像的相宜之乐。



展示交流

1.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回答问题。

①三味书屋的布置及规矩怎样?       

②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你怎么看待当时的私塾教育?

  

  ④ 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私塾教育的不合理?

 

2. 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作者通过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这里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而书屋后面的小园、师生朗读的情景、指甲上做游戏、画画儿都给童年鲁迅带来乐趣。 ①寥寥数语描述了竹门、扁、梅花鹿等。时隔数年,鲁迅对三味书屋还十分熟悉,可见他对书屋还是有感情的。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作者对先生是十分敬重的。

③不允许学生问课外其他书的问题,可见私塾这种封建教育形式挫伤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发展的束缚。

④三味书屋里呆板、枯燥的生活;放开喉咙读艰涩难懂的书;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健康、全面的发展。

2.赞同百草园是乐园,不赞同三味书屋是苦屋。除了学习,孩子们同样有玩的乐趣:三味书屋后面的园,远不如百草园多彩有趣,学生却同样玩得有滋有味,爬上花坛折腊梅花;梅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师生朗读的情景在童年的鲁迅心里只觉得好玩,趁老师读书入迷时,在座位偷偷描绣像………这些表明三味书屋中还是有一些乐趣的。

拓展迁移 下边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三个故事: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防止同学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阔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4个字。   

鲁迅读书时,还要帮助家里做些事,特别是为父亲的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有一次,因多做了些家务,读书迟到了,受到老师的责备,他就在书桌的右下角用小刀刻了个“早”字,用以鞭策自己。此后,他就再没有迟到一次。   

  把这些情况和课文作个比照,思考下边几个问题。   

  1)鲁迅少年时这样用功,为什么还对他的三味书屋生活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呢?   

  2)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呢?   

  3)少年鲁迅视百草园为乐园,又是一位用功读书的学生,两者有矛盾吗?   

  4)你从少年鲁迅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个“早”字联想到什么? 

  ——鲁迅还是一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装,他只是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不满而已。 

  4对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有下列三种理解,你是怎么理解的? (选2) 

  1)嘲讽脱离实际的清末私塾教育,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漠视、束缚、残害。   

  2)真实的再现封建时代少年儿童入学前后的生活,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3)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总结反思 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文写作特点 

1、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又如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 

2、全文前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就局部而言,写百草园含三大块内容:夏天的百草园、美女蛇的传说、冬天的百草园。写三味书屋,先写三味书屋座落的位置及格局陈设,写第一次行礼、第二次行礼,插叙“怪哉”虫的传说,后写读书生活(读书、习字、对课),写溜到后园里玩耍,再写师生朗读,写孩子们偷偷在课堂上做戏、描绣像。作者就是这样,把一幅幅生活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幅幅画面,按照作者的思路,是有其内在联系排列在一起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内容上合乎逻辑、顺乎情理的承前启后,同时作为一篇好文章,在形式上也要求有相应的过渡文字,起到结构全文的粘合剂的作用。 

文章第一段,以回忆的口吻,简洁概括介绍百草园的位置、规模、名称、变迁、景观,特别点出“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么,“乐”在何处呢?带出下文。第二段写乐在夏季。第三段,由“长的草”不去,因为相传有“赤练蛇”,为下段写美女蛇搭了“桥”。第四、五段正好写乐在关于美女蛇的奇妙传说。这传说写完,第六段稍加议论,作为前面的收束。第七段,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一句起步。关键是“比较”二字,跟谁比呢?显然,是跟刚刚写完的夏天的百草园比。于是第七、八段写雪地捕鸟之乐。一直到第九段将被送进书塾而无限留恋地告别百草园一虫一鸟,一草一木,几行动人的抒情,完成转而记叙三味书屋生活的过渡。 

二、引导学生归纳本文中心:

师:童年的时光渐行渐远,我想在古朴的书屋里这位入神读书的寿镜吾先生,还有静悄悄的小花园里,曾经一起捉了苍蝇喂蚂蚁,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者桂花树上寻蝉蜕的小伙伴们,这些记忆的画板上一个个难忘的故人,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一定会象自由快乐的百草园一样,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来到成年鲁迅的心底,漾起他心头阵阵的温馨和淡淡的失落吧。

讨论: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作者用三味书屋的生活来反衬百草园的多彩有趣,这种写法叫对比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完成同步探究上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的生活 

  学习环境:  呆板     (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  单调枯燥:

(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侧面描写)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 

   ——好学、追求探索知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写法特点: 

状物:1、抓住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2、多角度写景  

3、融情入景   

4、状物有序,条理分明 

    叙事:准确、生动、简洁 

   写人:客观、带有感情。  

侯晓旭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