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9-10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体会母亲执着而伟大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了解母爱对于作者生命的巨大影响。 3、通过联系生活感受自己生活中所得到的平凡而伟大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体会母亲执着而伟大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史铁生《我与地坛》 预习作业: 1、朗读文章两遍,思考文中怀念的内容。 2、就文章内容提两个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首歌颂母亲的诗吗?(出示孟郊《慈母吟》画面,学生集体背诵)大家对这首诗的确已经是耳熟能详了。这首诗的特点就是把最真挚的情感蕴含在最普通的画面之中,因此也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但是,我不知道是否有同学注意到这首诗中的一处矛盾的地方——“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为什么要把衣服“密密缝”?(因为怕孩子在外受冷)可是如果孩子在外过得很舒服,那不也就不会很快回来了吗?岂不是与“意恐迟迟归”矛盾了吗?在元人的词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姚燧)。这是以妻子的口吻写成的,写出妻子的痛苦与犹豫。但在母亲这里,尽管也有千般不舍,万般犹豫,可终究母亲还是用密密缝成的衣服,带给游子永远的温暖,只将痛苦留在了自己的心中。孟郊的这首诗,可以说真实地写出了母亲的内心。 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文章,同样也描写了一位母亲的犹豫与痛苦。这位母亲很平凡,她既不会如孔孟先贤般用振聋发聩的言辞震撼儿子绝望的内心,也无法如莎利文老师般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打开儿子封闭的世界。她只能用一句最平凡的话来宽慰儿子,是什么?(“好好儿活”)但在这句平凡的话中,蕴含了母亲所承受的痛苦,也包含了所有的母亲对孩子最执着的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最伟大的母亲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本文的课题是“秋天的怀念”,所谓“怀念”,就是对过去美好的人、事、物的想念。在本文中,作者怀念了哪些事?(学生根据预习回答,老师提示并归纳总结) 提示:作者所怀念的事,不仅包括自己当时的情况,也有自己当时不知道的母亲的情况,这些都应当包括进去。 总结:我瘫痪后,脾气暴躁,母亲要推我去看花,我拒绝了。母亲此时肝疼得整晚睡不了觉。我勉强答应去看花,母亲很高兴。母亲在那天大口吐着鲜血,与我永诀。 由此全文可以分为两大段: 一、(1-5)对过去的怀念。 二、(6)对现在的描写。 (三)品读课文,体会母亲的痛苦与执着的爱。 显而易见,对过去的怀念是全文的主体,而作者怀念的就是母亲。此刻母亲承受着双重痛苦,一重痛苦源于病痛的折磨,另一重痛苦源于什么?(儿子因为双腿残疾的痛苦)文中用“暴怒无常”来形容?什么是“无常”?(没有规律)文中如何描写“我”的“暴怒无常”?(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面对儿子的痛苦,母亲反反复复只重复了一句话,就是“好好儿活”。她又做出了什么帮助儿子“好好儿活”?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母爱。 (自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将其中最能体现母亲心情的词语圈出来,体会这些词语所表现的母亲的心情) 提示: 划线 ⑴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悄悄地”反复出现说明什么?(母亲知道“我”的痛苦,让“我”一个人发泄一下痛苦)为什么她又要“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怕“我”做傻事)为什么她又会如此激烈地“扑过来”?(发现儿子没了活下去的勇气,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但即使在这时,她也不愿用自己的痛苦来刺激儿子,依然“忍住哭声”劝他,这个“忍”字中间蕴含了什么情感?(痛苦与坚强) ⑵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挡”表现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即使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也不放松,怕引发“我”内心的痛苦。 ⑶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悄悄地”表现出母亲的敏感,同时也说明母亲对于儿子的残疾同样也感到痛苦,不愿提起。 ⑷“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在临终前,想到的是什么?(自己的儿女)她将所有的爱都留给了子女,将痛苦留给了自己。 ⑸此刻母亲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文中如何描述母亲的痛苦?(“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睡不了觉”与“睡不着觉”有什么区别?(母亲睡不着是因为病痛的折磨而不是普通的失眠)但为什么“我”在此时却一点都不知道母亲的痛苦,以至在母亲离开时都不明白这就是“永远的诀别”?(“我”此时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对别的人都不在意)是什么唤醒了他生的意志?(他明白了母亲的痛苦,这让他惊醒) 补充材料: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史铁生《我与地坛》 总结:母亲此时承受着无法想象的痛苦,但在儿子面前却表现得平常镇定。当儿子明白母亲的痛苦时,他也就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四)品读字句,体会“我”的情感 上课时,我们提到了孟郊的《慈母吟》。孟郊一生潦倒,四十多岁时才考取进士,隔了四年才被授予一个小官。正当他将母亲接来时,却又被罢官。幸好一位长官怜惜他的才能,又让他当了一个小官,才使他避免与老母一齐流落异乡的命运。但他任职不久之后,就病死于任上。因此,面对母亲对自己的期望,孟郊的心中是充满惭愧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如此真实而细致地写下了母亲送别自己时的心理。在这句诗中,他的心中也是充满愧疚的。同样,作者对母亲的付出也感到愧疚。大家在文中能够读出这种愧疚之情吗?(学生朗读第一大段,根据提示体会情感) 请大家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体会其情感色彩有什么不同? ⑴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可我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提示:“一直”说明“我”对自己漠视母亲的痛苦而感到的深深的悔恨。 ⑵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没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 提示:“绝没有”与“没想到”都表现了“我”对于自己没有能够在母亲最后的时刻与她相伴,没有让她的心得到宽慰而感到痛苦。 ⑶“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痛苦,也真正明白了母亲做出如此巨大的付出的目的。那么,我如何表现自己真正懂得了母亲的话? (第二年秋天与妹妹一起去北海看花)作者如何描绘这些花?(朗读相关字句)“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人的,作者将它们用来形容花,有什么意义? (表现了自己未来的人生就如花般灿烂) ⑷这是文中第几次提到“看花”? 第一次看花在第1节,表现出“我”对生命的绝望。这也让母亲痛苦,可她依然在宽慰“我”,要“我”“好好儿活”。 第二次在第2节,“我”愿意去看花,对生活的态度有了一些改变。这已经令母亲喜出望外。 第三次看花“我”下定了“好好儿活”的决心,这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 三次看花,串连起了“我”对生命的认识巨大的转变,同样也表现出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对母亲平凡而伟大的爱的认识。 补充材料: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我与地坛》 总结:当“我”读懂了母亲平凡外表下的伟大时,“我”也就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 (五)体会母爱的伟大意义。 孟郊在诗中将母亲比作春日的太阳,用温暖与光明抚育大地的万物。将自己比作什么?(寸草心)为什么要用这个比喻?(寸草,是春天刚刚长出的小草,代表了欣欣向荣的生命)孟郊就是用这个比喻说明自己在母亲的关爱中,生命的活力永不消退。同样,史铁生虽然身患残疾,但他依然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好好儿活”: 补充材料: ⑴史铁生代表作品年表 ⑵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辞 ⑶铁生走了?这个最坚强、最善良的人,这个永远笑对苦难的人,这个轮椅上的哲人,就这样突然走了?不可能,绝不可能!我祈祷,我拒绝,我失声恸哭。在这一瞬间,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世界荒凉了,我失去了人世间最好的兄弟。——作家周国平 ⑷史铁生用自己的生命照亮了他人的生命,将母亲最后的期望用最灿烂的形式呈现给了整个世界。他的生命就如同他在北海所看见的菊花般“烂漫”。(学生齐读第6节) 总结:本文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母亲的生命也在这个秋天凋落了,但秋天同样也是收获的季节,作者在这个秋天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获得了自己灿烂的生命。作者以此为题,是为纪念母亲,也是为了书写自己的新生。 (六)拓展延伸 孟郊在《慈母吟》中用春日来代表母爱,春天的太阳属于每一个人。同样,作者所描绘的母爱也属于我们大家,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时刻都会沐浴到这样如阳光般温暖的爱。只是,就如同作者一般,这份爱被他忽略了。这份爱并非总能有惊天动地的举动,孟郊书写就是一个最平常的场景,而作者记录的也只是平常生活中的片段。大家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寻找一下其中所蕴含的爱,把它记录下来,表现属于你的真情。 五、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原本设计为两课时,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对文本的分析,加上对关键语句的反复朗读,教学时间被延长为三课时。我觉得在初一刚开始之时,教学的节奏不宜太快。在这一课中,我突出了对文本的分析,希望借此课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分析文本的方法。在课堂上,学生还是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且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老师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他们是可以感受到文本所传达的情感的。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