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8-30 手机版 | ||||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本课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有情感朗读中,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因此,我设计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的熏陶,引发情感共鸣,接受情感的洗礼。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内心的呼唤,感受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与作者对母亲的深挚的思念和愧疚之情。为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以下的教学思路:由简介史铁生引出有关“母爱”的话题——由“母爱”话题引出《秋天的怀念》——从《秋天的怀念》中来诠释“母爱”的内涵——由“母爱”的内涵引申对“好好活”意义的探询——由“好好活”的话题进一步走进史铁生更为精彩的人生。牵引着学生先由课外走向课内,再由课内再走向课外。通过“披情入文”、“披文入情”一步步读懂课文,并读出自己的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和巩固已学的阅读方法。 设计特色: 体味情感,以情激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我”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描写动作、神情、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2、读懂课文,感受“好好活儿”的真谛,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难点:理解“好好活儿”对作者的影响,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品味真情 引用资料,加深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课件播放:秋日私语) 师: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位作家,一位中国现在很令人敬佩的作家, 他是北京人,今年58岁了。在他 21岁风华正茂的时候,却因一场大病,不幸双腿瘫痪了!命运让他一生只能与轮椅为伴侣。他也曾沮丧、彷徨,甚至绝望过。而就在那一年,爱他的母亲也离他而去,他在轮椅上度过了三十五年,三十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与母亲进行着尘世与天堂的交流,这个人就是史铁生。 (课件出示:史铁生坐轮椅照片;史铁生文字资料介绍) 师:坐在轮椅上的这位就是史铁生,当代著名作家。在他双腿瘫痪后的第七年,他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此后又陆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那么,是谁给了他力量,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让他走出了困境,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之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一份感动,一份期待走进他的感情世界,走进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从他的文章里去寻求答案。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齐读课题,再深情地读一次。 二、整体感知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1、师:有人说,读史铁生的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机智者读到了从容,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贱者读到了高贵,浮躁者读到了安宁,平庸者读到了智慧。今天,同学们又能从中读到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生默读,教师巡视〕 2、师:谁先来说说,你从这篇课文中读到了什么?或者说体会到了什么?(读到了母爱的力量。板书:母爱)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母亲又是怎样关爱儿子的呢?从文中的哪些文字、哪些句子体现了母爱的力量呢?请同学们再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划下来,等会儿一起交流。 组织交流:(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师: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生:在儿子“双腿瘫痪……墙壁”的情况下。 1)、提示:作为21岁的年轻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瘫,自然受不了这个打击。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他的暴怒无常 (引读:望着……) 2)、提示:此时我的心情怎样?(很消极,很悲观) 3)、提示:还丛哪儿看出我的暴怒无常,我的消极悲观?(我狠命地捶打着我的双腿……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 4)、提示:原来活蹦乱跳的,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发这么大的脾气,此时的他的确很痛苦,那作为他的母亲,面对儿子这副样子,她的心情怎样呢?(悲伤痛苦,心碎)于是,母亲——(引读“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文中还有一处也提到了“悄悄地”,请找找。 下面,咱们就来研究你们找的这三句话。 B、课件出示: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3、“……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提示:这就是“悄悄地”细节描写。(板书:悄悄地) 师:老师把“悄悄地”去掉,再读读上面的三句话,有什么不同感受? 1)谁划了第一句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母亲的细心) 师:在他暴怒无常乱摔东西的情况下,母亲为什么不阻止他反而要躲出去? 生:知道他心里不好受,希望他好好发泄一下。 师:是啊,母亲对生病的儿子照顾的真是细致入微啊!虽然不阻止他,却一直在外面关注着,生怕 我出意外。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轻轻地)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话(读) 师:谁划了第二句的?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母亲的耐心) 生:我从“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出了六个字:理解、担心、伤心。 师:把体会送进去读,让我们感受这样的母亲。(读略) 师:是啊,母亲出去了又进来,进来了又出去,对儿子真是你们说的耐心无比啊! 师:谁划了第三句的?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母亲的小心) 生:“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的出去了。”从其中的“悄悄地出去”我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歉意,为自己说错话而自责,也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照顾特别小心。 师:是啊,母亲连在儿子前面说话都那么的小心,生怕让儿子伤心。 3)、继续交流,看母亲又是怎样鼓励儿子、帮助儿子? C、母亲:(出示课件文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提示:请你们默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动作。母亲“扑”下去的会是什么?(扑下去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 评价:你很会联系上下文来学习。那就把你理解的“扑”带进去句子里, 读给我们听。 提示:“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组织再读:母亲想抓住我轻生的念头) 提示:面对想轻生的儿子,母亲多么伤心啊!但她忍住哭声,孩子们, 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哭声吗?请同学们再琢磨一下课文,看母亲还忍住的是什么?(忍住了儿子的脾气、儿子的病痛给自己带来的沉重打击,还有自己的病痛) 1)、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语句去体会 A、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B、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C、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提问:母亲得的是什么病?严重吗?从哪儿看出来? 提示: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亲。她活着真苦啊!亲爱的同学们,一个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而且还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知道自己就要离开她挚爱的儿女!可是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没有)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她有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墙壁吗?(没有)她有没有拍着大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没有)母亲为什么没有这么做?(为了儿子)自己病的如此严重,她却对儿子只字未提!为什么呀?(不愿增加儿子的负担) 提示:是啊!母亲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她悲伤着儿子的悲伤,痛苦着儿子的痛苦!母亲的爱着实令人感动,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这是一个病危的母亲对儿子的鼓励与期望。(再读读这句话) 2)、师:母亲还用什么方式来鼓励儿子?(母亲央求儿子看花) 师:文中提到母亲几次要带儿子去看花?(两次) 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菊花开了,……” 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 提问:“憔悴”说明了什么?母亲为什么要“央求”儿子去看菊花? 生:母亲想让儿子去散散心,不要沉闷在家里,走出心理的阴影,心情变得愉快一些。 生:菊花,是在秋天里开的,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母亲让儿子去看菊花,是想让儿子从中得到鼓励,帮助我树立生活的信心,想让儿子看到生活的希望。 小结:是啊,她要让儿子知道,失去了双腿不等于失去了一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留恋。这是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呀! 可是,母亲最终也没能完成心愿,没能陪儿子到北海去看菊花,引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邻居……那竟是诀别) 师:一朝分别,竟成永别!作者没有想到母亲已病成这样,更没有想到,此次分别,竟是天上人间,今生今世再也不能相见!再看看作者与母亲诀别时的另一段文字吧,谁来读? 3)、课件出示:“邻居的小伙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提示:你们读懂了省略号什么意思?(你们俩要好好儿活) 师:把你的理解放回母亲的话里去读。 5、 师:最终,这对兄妹俩,明白了母亲的话,知道了要怎么好好儿活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课件出示描写菊花的语句) 提示:请你结合这句话说说他知道自己怎么好好活了吗? 交流:黄色(淡雅)——平平凡凡,白色(高洁)——高贵,红色(热烈深沉), 泼泼洒洒——潇洒自在,不同的花,比喻不同的人。 师:是啊!母亲“好好儿活”影响了我一生,成就了我一生,我怎能不怀念?(分角色再读课题) 四、讨论探究:题目为什么用“秋天的怀念”? (秋天里有盛开的菊花,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而母亲又在秋天里不幸患病去世的, 秋天里有作者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五、拓展阅读,打开视野,营造课外阅读期待. 1、师:母亲去世之后,作者写下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文章,他不止一次地提到了自己的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爱。老师节选了其中的几个片断,想读读吗? (课件出示文章片段,播放二胡名曲《汉宫秋月》,师生配乐深情诵读):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 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有关庙的回忆》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我与地坛》 2、 师:同学们,当你读到了这些苍凉的文字,你能够理解作者内心的痛楚吗?能够体会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吗?你能够感受到在那苍茫的夜色下而汩汩滚落的热流吗?这是一个孩子长大懂事以后对他母亲深深的忏悔,这也是史铁生到了人生的秋天对他母亲深深的怀念。到那个时候,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一个孩子才能真正地懂得那份沉甸甸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激发共鸣。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 2、学完这篇文章,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呢? 六、结束语: 当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时候,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回报,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打击时,让我们勇敢面对,坚强的活着,好好的活着,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精彩,活出味道,为自己,也为爱我们的亲人!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扑 抓 忍 母爱 悄悄地 好好儿活 侯晓旭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