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7-07-08 手机版


【导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小说思路。

2.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情感。

3.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叙述文和描写,用词准确的特点。

4.珍惜我们拥有的绿色环境,提高我们 对环保的认识。

【课时计划】2课时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曾经在古罗马时代流水淙 淙,人们可以垂钓的地方 ,后来变成了狂风呼啸的 荒漠,这大概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自然的不端行为的 严惩。现在牧羊人通过一己之力又把不毛之地变成富裕的村庄。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是怎样和神对抗,创造了伟大的事业?让咱们一起走近《植树的牧羊人》吧!

一、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2.作者名片

3.背景链接

二、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速读课文填空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赞扬了牧羊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清课文思路,完成下表:

时间顺序 人物概况 环境

初遇牧羊人(1-12) 自信、安静、忠厚、养羊种树 荒地废墟,没有水

再见牧羊人(13-18) 身体硬朗、沉默寡言、养蜂种树 有三块树林

最后一次相见(19-完) 87岁 绿洲,一万多人居住

三、步骤三 品析 语言,感受魅力。

1.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这句话有 什么深层含义?

【交流点拨】“毁灭”是指一战二战给人们和环境带来的灾难,“创造”指牧羊人植树使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含蓄地表达 了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 切地赞美之情。

2.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 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品析句子)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把“牧羊人”比作 “不毛之地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喝到了水后对牧羊人的感激赞美之情。

3.他停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 一颗橡子,再仔细地埋上土。(品析句子)

【交流点拨】运用动作描写,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牧羊人种橡子的细心认真,表达了“我”对他的赞美之情。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品析句子)

【交流点拨】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高原的荒凉,甚至令人恐怖的气氛。

5.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品析句子)

【交流点拨】环境描写的生活观念相对于众生喧哗,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更具有现实意义。

由于儿子和妻子都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早逝,他从种树中缓解了痛苦和孤独,找到了幸福和满足。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两次灾难性的事情,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牧羊人的种树热情,他坚持在荒芜的土地上不断地种树,丝毫没有顾及战争的影响。他的身体渐渐地变得虚弱,但他从未因此而露出迷茫的神情。

五、步骤五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总结课文:

《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者“我”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而默默无闻 种树的故事,表达了牧羊 人执着地 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上帝如果赋予我生命,我就应该去种树,而最终人定胜天的思想,赞扬了他无私和给予 的奉献精神,探寻了人类幸福的根源以及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的问题。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