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草》导学案设计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7-06-25 手机版 |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抓住线索,理清情节。 2、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学重点 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周副主席的高大形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法、品味赏析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2遍然后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焦灼( ) 踉跄 ( ) 愠( )怒 酸涩( ) 惶惑( ) 拽( )到 飒飒( ) —霎( ) 绽( )开 火燎 ( )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3、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摘录对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4、知识链接 (1)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市人,当代作家。短篇小说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路标》《足迹》。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 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2)小说情节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梁衡《大有大无周恩来》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重重的困难,粮食奇缺,食不果腹,就是红军面临的非常严峻的考验。为了能够活下去,我们的红军战士不得不啃树皮、吃野菜,甚至煮皮带吃。可是,就是这救命的野菜竟然成了威胁战士生命的毒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草》去一探究竟。 (二)抓切点理读课文 1.抓切点理故事。 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它都有数个切点,抓住这一切点,我们就可“牵一发”而动全身,把全文的内容带出来。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尝试找一个切点,沿着它理读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以“草”为切点,沿着“草”这条线去理读课文) 2.抓故事,理结构。 通过刚刚的解读,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已经了解非常透彻了,但全文却杂然一片!让我们尝试以“开端、发展、高潮、结构”为解读本文结构的标准,文章自然地分成四个板块,分别为其命名(以四字语为好,抓住“草”更好)。 (三)抓语言品析人物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对周副主席描写的句子,运用了哪些刻画方法?说说周副主席是什么样的形象?(先找描写语句,后分析方法,然后用词语、短语或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穿插朗读,感受周副主席的伟大人格) 2、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对杨光描写的句子,运用了哪些刻画方法?说说杨光是什么样的战士形象?(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让学生自由谈谈) (四)拓展延伸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先写后交流) 三、课后巩固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火 liáo( )suàn 苗( ) huáng 惑( ) 湿漉( ) 酸涩( ) 抽噎( ) 一霎( ) 愠怒( )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湿漉漉 记忆尤新 临危不惧 仔细端祥 灌输 颜色青翠 山青水秀 危在旦夕 舍身忘死 3、词语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 就这样,他摸黑________进了烂草地;开始是________,然后是________,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________。 A.跑 冲 走 滚 B.冲 跑 走 爬 C.跑 冲 走 爬 D.飞 跑 走 爬 4、下面的句子各属哪种描写方法,说出它们的作用。 (1)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 。 (2)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 ,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六、课后反思 批注 记录 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进一步体会周副主席的领袖风范。 2、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品味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预习 1、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2、正文前的引语中的“最甜”一词 ,有什么深刻含义? 3、阅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你的理解?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3)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 二、课堂探究 (1)、本文一些语句含义深刻,找出来说说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根据具体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适当进行朗读) (2)课文以“草”为题目,有什么含义?(结合题目与文章内容来理解) (3)怎样理解文章开头的“题记”?本文开头的题记有何作用?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点拔,明确题记的写法) (4)这篇小说很有特色,通过学习你发现本文有哪些写作特色呢? 三、拓展延伸 从课文提供的材料想开去,以“说吃草”为话题,谈一点或几点自己的看法。 四、课后巩固 卫生员抽噎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着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吃草,嗯,说得好啊!”周副主席严肃的点了点头,“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更好些!” 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微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不过话却温和多了,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这些话,从那瘦弱的身躯里,从那干裂的嘴唇里发出来,又慢,又轻,可是,它却象沉雷一样隆隆地滚过草地,滚过红军战士的胸膛。 杨光激动地听着。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顿时,他觉得自己变得强大了,有力了,这力量足足能一气走出草地。他向着敬爱的周副主席深情地举手敬礼,然后,那紧握着野菜的手猛地一挥,转身向总部所在的方向跑去。 医生向卫生员嘱咐了句什么,也紧抓着那个红十字挎包,向另一个方面跑去 。 周副主席望着两个人渐渐远去的背影,耳边传来警卫员的话音。话是对着小卫生员说的:“……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 周副主席那浓浓的胡须绽开来,宽慰地笑了。他笑得那么爽朗,那么开心。自从患病以来,他还是头一次笑得这么痛快。 1、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周副主席说:“要记住这些草”,“懂得这些草”? 3、周副主席的声音既是“又慢又轻”,为什么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4、周副主席在小说中一直是很严肃的,为什么到最后他“宽慰地笑了”? 镜子(16分)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2》,有删改,作者 田洪波) 1.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4分) 第一次: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 应邀来校讲学 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 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2)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3.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4.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写出你的发现。(4分) 六、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1.第一次:张处长未办证件驱车进校 保安遵守制度阻止入校 第三次:张处长大讲道理要求变通 保安忠于职守无动于衷 2.(1)外貌描写(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保安铁面无私的形象,为下文他拒绝放张处长的车进入校园埋下伏笔(作了铺垫)。 (2)连用两个副词“必须”,加强命令语气,写出保安态度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情状,表现出保安的忠于职守。 3.参考示例: 示例一:不是。这样写,暗示了坚持原则的保安在现实生活中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批评处分等)的情况,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 示例二:是的。从全文看,保安虽然是个普通人,但他内心很强大。他坚持原则,忠于职守,本身没有错,不会因为受到批评(处分)而流泪。这样写,与上文中保安的形象不吻合。 4.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很小,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漠视规则,为一己之私随意变通的心态。作者以此为题,试图传递这样一种观念: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均应尊重规则。 谭义专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