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肖培东《假如我有九条命》教学设计的背后故事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案例 2017-06-16 手机版


蒋云兵

今日,读了邱慧萍老师《心有万千情结,唤醒一树花开——赏读肖特的〈假如我有九条命〉教学实录随想》一文,心甚愧然,竟至郁郁一个下午。其实,我有幸亲眼见证了肖培东师兄《假如我有九条命》教学设计“产出”的全过程,然而,两个多月的日子已经过去,时光之轮也已经把我们带到2015,我却至今没有把去无锡这趟朝圣之旅写出来,而自己却心安理得的不时看看朋友圈的段子,偷偷跑出办公室抽着下午烟,还为自己上了几节不那么应试的初三语文课就沾沾自喜,如此这般日子逍遥的过去,内心却终究缓缓的生出一丝不安来。

回忆,总会沉淀下来最美好的情境,画面叠加,谷村新司的音乐袅袅升起,一阵心驰神往。澄净的荡口,普照着最金黄的冬日暖阳,钱老抿一口铁观音,宛如宝相庄严的语文之佛;古运河的灯影里,沉寂了多少往日时光,金哥叶姐端坐不语;培东师兄执着一卷光中美文,高声诵读一通,在“九条命”声中轰然睡去。那三天和钱梦龙师徒一起的日子,梦幻如昨,莹莹绕绕了我的世界。

请原谅我开头的宕开一笔,实在念及此情不能自已。“九条命”的故事就此开始。

诚如慧萍老师所说,“听他提起接下来要到无锡上余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条命》时,我心里吃一大惊。这篇文章早就读过,若是独自赏读是极为享受的,但若是拿来上公开课可就难出新意了,条分缕析地一条命一条命地读来,可真是没光景得很”。而我读书甚少,并不知道余光中有这么一篇文章。那天晚饭后,到了房间里,培东师兄把这篇文章拿给我看,我的感受也是这样的:这是一篇多么难教的文章。这里所说的“难教”,大约意思是这样的:这篇文章娓娓道出了余老的一生沧桑和一世情怀,蕴含丰且深。然而文本形式很简单,文章结构近乎整齐划一,九条命几乎在每段的开头第一句就直白讲出,文章主要内容一眼就能望见。这样的文章不曲折,不婉致,所以不容易生成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不容易寻找文章的教学空白,不容易架构学生和文本之间的阅读桥梁,也就不容易把学生领进文章里,难以组织起一个师生融融的阅读教学。无锡的第一晚,下着雨,会让人无端的想起余光中的另一篇文章《听听那冷雨》。

我问他,没有教材吗?他说,这是篇苏教版高三选修课文,组织方告诉他,网上找一下就是。他对我说,这是前天从网上拉出来的,已读了几遍,想是想出了一点,但还没有想好。他问我,如果你是学生,第一次读到这样的一篇文章,你会想问什么?当时,我不记得当时是怎样回答的,我只知道,这大概是他想到的教学“入口”了。慧萍老师的评价是“导课如空山鸟语般的清新,是叶端的一滴清露坠落般的自然”,这样诗意的评语自然非常妥帖。这样的切入点使我明白,顺应学生最原始的阅读疑惑,是阅读教学的开端;教学设计就应该朝着学生的未知未能进发,学生自己能读明白的,为什么课堂上还要去繁琐分析呢?“那我要问个问题,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你最想问些什么”,这样的开场,让学生进入到“空山鸟语”“清露坠落”的课堂现场,一条教学的桥梁便建成了。

然而师兄的表情依然不够轻松,他说,他还没有想明白。师兄在想什么呢?

夜深了,我无法入眠。拿着那“九条命”,竟然没有办法深深的读进文章里面去。行文至余光中晚年,已不讲究任何技巧,不讲究任何章法,就好像一位武林宗师,随意所致,信手拈来,无招胜有招,早已不是《乡愁》那样的精雕细刻。质朴又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他的人生,他的阅历,他的智慧,他的真诚,就好像陇间的禾黍青苗,尝尽阳光雨露,阅尽冰雪。当师兄拿着这篇文章,陪着他的师父,来到无锡,他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领略余光中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而同样,在这篇文章里,在有这篇文章的课堂里,他要演绎自己怎样的一种的生命情怀呢?对他的经历,对他的师父,对他的课堂,对他的学生,该是怎样的一种的倾诉和情愫呢?

作家的作品是文章,教师的作品是课堂。

师兄是这样读他的“九条命”的:

他读余光中。他说,“印着残月,披着寒霜,看满眼凄凉,然后他体察到了他的心,他的等待,他的乡愁。人,往往是在穿越一身的繁华后,才知道这个世界最后的归宿都是落寞和孤独,于是,守住自己的心最为重要”。而“心”在哪里?“它就是台北的老宅,就是父亲半昧不明的寂寞的世界,就是岳母殷殷照拂我的蹒跚之身,就是四个女儿天各一方的默默思念”。埋在公务杂事中的余光中,渴望去用另外的八条命去完成一生的塑造。而这样“一个用诗歌散文凝成生命的人,必然是博爱宽容的,必然是悲悯无私的”。

他读九条命。他说,“这九条命,是丰富的人生内容,更是分身乏术的遗憾。在余光中幽默清新的文字里,我是读出了很多的无奈和愧疚,也读出了一个文人学者高尚的人格和美丽的精神世界。认识你自己!——我想起了古希腊神庙里的那句话,我的眼睛又开始搜寻余光中的文字”。没错,这九条命,是余光中在用他的一生沧桑和一世情怀在和自己交谈,和读者交谈。

他读师傅。他说,“师傅已经85岁了,他坐在无锡荡口古镇的茶楼里,阳光隔着窗子照耀在他的帽檐上,他的围巾上,他的大衣上。碎碎点点的,怎么看都是语文。可爱的老人,很安静地喝着铁观音,目光慈祥柔和。像荡口镇上的杨柳,在这阳光下静静地接收着微风阳光,却从不招摇张扬着满身的柳条,去牵惹关注的眼神。像那围绕荡口连缀家家户户的流水,从不故作高深,也不随意波澜,只是安静地流着,和岁月,和时间,和思想,一起流淌成语文人生的温情的文字。我望着师傅,想着我们十五年来的师徒情分,想着和他一起走过的地方,那些和语文有关的片段,就会在这个已经寒冷的冬天再次温暖上我的心头。师傅,儒雅如你,睿智如你,乐观豁达如你,厚实温和如你,老天爷自然会眷顾你语文的生命,让你这一泓清流,灵动温润的"。

他读自己。他说,“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想着我的亲人,想着载我驶出的一列列高铁动车,想着云海上腾挪游弋的飞机,想着那漫漫的隐隐约约的路,心神凄怆”,“我知道,我们终究只能完成一条命的旅程。走着,走着,我们有了遗憾,有了憧憬,有了归结,有了等待。我们的命,要为生计,为亲情,为爱,为语文,为我们的心。岁月再长,也只是瞬间。时间再多,终究只是我们手心的掌纹,深浅不一而已”。这样的阅读体悟,必然是文字融进内心的化学反应。

他说,我好像读懂了,而教学设计,想都没想。他说,不急,不急,想透了,你就有了。

其实,师兄一直在想这些东西。在荡口的阳光里,在古运河的水底,在谦逊的和人握手时,在播放着他手机里的音乐时,在嘚瑟的穿上他的小西装时,在殷殷关切他师傅有没有吃好时,他一直在想,在用心的体察文字深处折射的每一缕光芒。在这个时候,所谓的教学设计,真的只是“末”的东西,只有当让余光中的文字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建立了自己的温度和颜色,才能让课堂立体生动有营养起来,就好比一位母亲拿起汤匙舀起汤,要先放到自己嘴边试着是否温度适宜,才放心的把这已经带了母亲气息的汤送到自己孩子的口中。这样宠着自己的学生,就好像宠着自己的孩子,这样温情的课堂,生命才会绽放。

“你们知道吗?这九条命的文字,有一条命与作者原著中的表述是不同的。就是‘教书’的这条命。余光中的原文里说这条命的时候,开头就是‘书要教的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换句话说这条命中的‘一条命,用来教书’这一段首的中心句是编者加上去的”,这个被慧萍老师评为“天外飞仙似的迈步”的课堂主问题,犹如精准的“点穴”,带来的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思维风景,一个人指路,一群人探路,独舞与狂欢都水到渠成。这样的神来之笔,就好像师兄说的,灵感就在不远处等着自己,因为自己是肖培东。

培东师兄起先从网上拉的文章是没有“教书”这条命的。他也在纳闷,为什么只有八条命呢?第九条命自然是“教书”,这可以从“我的正职是教书”这句话中可以读出,但是为什么不写出来呢?无锡的第二晚,师兄苦苦冥思,寻找着突破口。不久之后,他起立坐卧,明显兴奋起来,我知道,灵感在这一晚就如同佳人如约而至。然后,明天早上9点,师兄就要踏进他的课堂了。

我拿着手机,百度着这篇文章,无意中发现,培东师兄手里的文章有第二个版本,就是多出了“教书”这条命,就是多出了这样一段:

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老师考学生,毕竟范围有限,题目有形。学生考老师,往往无限又无形。上课之前要备课,下课之后要阅卷,这一切都还有限。倒是在教室以外和学生闲谈问答之间,更能发挥“人师”之功,在“教”外施“化”。常言“名师出高徒”,未必尽然。老师太有名了,便忙于外务,席不暇暖,怎能即之也温?倒是有一些老师“博学而无所成名”,能经常与学生接触,产生实效。

我把我的“百度结果”告诉了师兄,他“咦”了一声,便默声不语,然后说着“没关系没关系”。起先我以为师兄这是“休去管它”的意思。我问他,明天学生手里的教材是哪个版本呢?这有没有关系?师兄拿起他的电话,开始联系无锡的老师,我还给他出主意教无锡老师拍个照片过来就行,然而夜晚终究阻隔了最后的版本确认。我问他,怎么办?他想了想,说没关系,哪个版本也不怕。然后,他把我喊起来,打开电脑,让我做PPT,他口述,我打字。PPT很简单,第一张如下:

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教书。

一条命,有心教书。

一条命,用来教书。

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教书。

一条命,专门用来教书。

第二张如下:

生计

亲情

友情

闲情

精神

人格

……

第三张如下:

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

——2003年度散文奖 授奖词

三张PPT,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我大概明白了,无论版本是哪一个,都以“教书”这条命作为突破口。如是只有八条命这个版本,就问学生第九条命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也像其他的几条命一样,写一个段首语,并问学生你会用“专门应付、有心、用来、完全用来、专门用来”中的哪个词写“教书”,以这几个词领会各条命背后的东西,如第二张PPT所示。如是第二个版本,则就更简单了,直接让学生写段首语。绝了,太绝了,我甚至想着师兄明天再课堂上抛出这几个问题的神态、语气和他独特的陶醉姿态。我还和他说着,哪个版本更好。那晚,师兄睡得很踏实。

第二天早上,师兄的手机响了,图片跳了出来,最终学生的版本姗姗来迟,却都不是昨晚我们讨论的两个版本,而是第三个版本,有“教书”这一段,且已经有了“一条命用来教书”这样的段首语,这节课的教学突破口,这个神仙般的迈步刹那就要坠入凡间了。那一刹那,我看到师兄有五秒钟的呆顿,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昨晚设计的好像都派不上用场了,我也着急起来,离上课只有2个多小时了。

师兄开始自嘲,我有编者的水平嘛。然后下楼,陪着他师傅早餐,不提一字。

梅村中学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9点,师兄的“九条命”正式上演,师兄脚步从容,我知道,一切都没关系,我在等着师兄的演绎。

师:你们知道吗?这九条命的文字,有一条命与作者原著中的表述是不同的。就是“教书”的这条命。余光中的原文里说这条命的时候,开头就是“书要教的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换句话说这条命中的“一条命,用来教书”这一段首的中心句是编者加上去的。同学们,其实按照这篇文章其他八条命的中心句的写法,编者是有很多加“教书”这条命的中心句的表达方式的。大家思考一下有几种方式。

师:我们看看,如果按照第一条命的写法,可以是这样的“一条命可以专门应付教书”。如果按照第二条命的写法可能是这样的“一条命用心教书”。如果按照第三条命的写法可以是“一条命用来教书”。如果按照第八条命的写法可以是“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教书”。如果按照第九条命的写法可以是“一条命专门用来教书”。所以说编者在加中心词的时候有五种选择,我们一起把这五种选择读一下。

太帅了!一切问题引刃而解,没错,“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心底装着余光中,心底装着文字,心底装着学生,“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这是语文的高度和境界。

我们的肖培东,我们的语文。
相关链接:教学案例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