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基本功比赛)原创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2017-05-03 手机版


梁山现代高级中学   张继全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洞庭波兮木叶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PPT1)

这两句诗描述的所落下的东西——“木叶”和“落木”指的是什么呢?(树叶)那诗人为什么不用“树叶”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这节课(板书课题)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二.检查预习

1.作者(PPT2)

2.字词(PPT3)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全文,并标出每段的中心句,说说每段各写了什么内容。(PPT4)

第一段:诗人钟爱“木叶”。

第二段:诗中少见“树叶”。

第三段:概念形象有别。

此为课文的第一部分,写了“木叶”形象在一“木”字。

第四段:“木”的第一个特征。

第五段: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第六段:“木”的第二个特征。

此为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木”的艺术形象及原因。

第七段:小结,重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四.合作探究

1.“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什么?(PPT5)

含有落叶的因素。(“高树”和“高木”比较,诵读“然则高树则饱满”至段末”)

2.“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是什么?(PPT6)

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诵读“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的概念而出现的”至“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3.“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艺术特征呢?(PPT7)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诵读“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至“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

4.阅读五、六段,分析“木叶”“树叶”和“落叶”“落木”的区别。(PPT8)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

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

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落木: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边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5.本文题目是说木叶,那么文章的重点是介绍木字的两个艺术特征吗?(PPT9)

是借木叶现象来说明诗句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是由现象到本质的一个过程。

五.学以致用

我国诗歌中有很多词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PPT10)

1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只有香如故(陆游)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孤傲、纯洁、高贵

2月:举头望明月、举杯邀明月(李白)海上生明月(张九龄)月满西楼(李清照)明月几时有(苏轼)——月的温、柔、润——思念

张继全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