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都不“随便”——《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2017-05-03 手机版 | ||||
浙江永嘉中学 郑建周 教学《咬文嚼字》,学生常会就其“严谨”的内容和看似随意的写法提出诸多的疑问。 生:老师,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 生:对呀,作者既然要让我们领略运用文字的谨严精神,可为什么又“随便”举几个例子呢? 师:能就文章的思想和写法进行提问,非常好!作者为什么要“随便”举例呢? 生:作者是要说这样的例子很多,也就是他紧接着所说的“例子举不胜举”的意思,这样就更能说明“咬文嚼字”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师:能联系前后文思考问题,很棒。那作者的“随便”都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生:开头“劈头盖脸”就是一个例子,而且是一串例子,感觉是有点随便。 生:我觉得这样开头显得有“剧情”,郭沫若的斟酌、演员的提示,还有站在背后的作者的欲言又止,都让我们感觉到似乎还要发生什么。 生:其实文章这样的地方挺多的。不过我喜欢这种“随便”,它能吸引我们看下去。 生:举例子,说故事,讲道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不知不觉间就把深刻的思想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生:我感觉这跟这篇文章的体裁也有关系,因为它是一篇文艺随笔,所以故事要多一些,编排上要自由些。 师:说得都非常好!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要论述的观点,这的确是“随笔”常用的手法。那么文章真的像大家所说的写得那么“随便”吗?(生讨论) 生:看似随便,其实一点都不“随便”。就是写法也不“随便”,内容更不“随便”。作者举的每个例子都有他非常谨严的精神在里面。 师:哦,你具体来说说看。 生:以“郭沫若改字”为例,作者要通过它带出《水浒》里石秀骂梁中书和杨雄骂潘巧云的生动例子,还通过它带出《红楼梦》里茗烟挑逗金荣的例子。而且每类例子各司其职,显得非常严谨。 师:我们分别来读一下这些“例句”,体会一下其“各司其职”的作用。(生读:“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生:这里写得的确很严谨。读了第一段,我以为郭沫若对“你是”、“你这”和“你有”等句式的理解很精彩,但经过下文作者一番审思明辨后,才发现郭沫若的理解很偏颇。 生:我也有这种感觉,以为“你这”比“你是”的句式要有力,还以为郭沫若“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改得好。当我读到“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的时候,才发觉每个句式都有它要传达的特殊思想情感的功能。 生:作者对“你有”和“你这”的句式分析更让我惊叹,原来郭沫若啥都没做好!(生笑) 师:层意丰富而又深刻,是这篇文艺随笔的一个特点,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在这里读出什么来呢? 生:我觉得作者在此处还有委婉批评郭先生作为剧作家运用语言不够谨严的一面。 师:不能随意褒贬人物哦,请拿出证据来。 生:“郭沫若改字”严格地说不是他改的,是那个演员改的,我感觉作者在批评郭先生没有生活经验,没能把握好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因为《水浒》里民众骂人就经常运用这样一种“极端憎恶”的句式。 生:郭先生太武断,“你是”句式有时能准确地传递出人物所需要的“假定”“讥刺”的思想和情感,而他却一味地否定。 师:有道理。咬文嚼字“咬嚼”的就是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那为什么那个演员反而能改好呢? 生:因为演员能“亲身”体会剧中人物所处的情境,更有生活中各种场景的体验经验。 师:说得好,大家读得越来越深入了。类似这种“不随便”的写法和内容还有吗? 生:还否定了王若虚。“王若虚改句”中王若虚和郭沫若一样,犯了不严谨的毛病。去掉两个“石”字以后,主人公李广惊讶、失望之情荡然无存。王若虚只是让文章变得简洁,而忽视了司马迁所要传递的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生:还含蓄地否定了韩愈。“贾岛‘推敲’”到底用“推”还是“敲”,只有贾岛自己知道,因为要看他到底表现“僧”哪种场景和意境,而韩愈却轻易地替代下了结论。 生:即使是权威也不随便放过,正说明作者写得一点都不“不随便”;连这些权威都会犯错,也暗示我们更应该要有咬文嚼字的严谨精神。 师:这种“严谨”还体现在后文“苏轼的诗”和“套板反应”里。总之,文章的思想是严谨的,形式是随便的,但细细研读又一点都不“随便”!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