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咬文嚼字》的批判性阅读——《咬文嚼字》精彩课堂实录片断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课堂实录 2017-05-03 手机版 | ||||
江苏上冈高级中学 李正浪 《咬文嚼字》是现代著名学者朱光潜的代表作。课堂教学中,教者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研读,学生明显增强了对语言的斟酌意识与感悟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进行批判性阅读,竟然咬出了问题,嚼出来道理,这何尝不是一种精彩的教学生成呢? 关于“你这”句式 生:我对文中“你这”的句式的总结有不同看法。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作者总结出“‘你这’句式,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这样的总结有失偏颇。比如,我常对我的小表弟说:“你这小淘气,又耍什么鬼点子?”这里称“你这”,我的心理感觉应该是又爱又气的。 师:有理有据,有说服力。谁再补充?有别的例证了吗? 生:“你这机灵鬼,主意想得不错呀!”说这句话,则是对面前孩子亲和的称赞。 师:这句话包含讨厌的意味吗? 生:完全没有。 师:谁来针对对刚才的两个例子进行总结? (生思考) 生:当“你这”使用的对象是孩子时候,有可能包含爱意。 师:“有可能”说得准确。有没有其它情境,也包含爱意的。 生:一个年轻女子爱上了单位的男同事,女的常常暗示,可男的就是不解风情。于是女的轻声自言自语:“你这呆子!”(笑) 师:你的情商很高啊!前面举了孩子和年轻人的例子,能不能举个老年人的例子? 生:爷爷常会到河边钓鱼。有时,下雨天也去。每每此时,奶奶总会微笑着对爷爷说:“你这死老头子,就是闲不下来!” 师:“微笑着”,其实已经透出了奶奶的情感。这个例子有生活感,很好!同学们再回看课文,作者围绕这个问题举的例子错吗? 生:没错。 师:文中,通过郭沫若先生受一位演员的提醒,将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的话“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为“这”。对于这一修改,作者表示赞同;将“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中的“有”也改为“这”,作者不予认同。这里作者的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总结还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我们刚才遇到的情况。那谁来总结一下? 生:我觉得与“你这”后面跟的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关。若是完全是贬义的,那么“你这”的句式便表示厌恶甚至深恶痛嫉;若是出现“小”、“鬼”、“呆子”“老头子”等暗含生活中喜爱之情的字眼,那么,“你这”的句式便带有“爱”的味道。 生:与“你这”相关的“你是”句式,我要补充。作者由“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一句总结“你是”可能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一点“你不是”的讥刺意味。我认为这一句除此以外还有“挑衅”的味道。 师:这个补充符合生活情境人物心情,有道理。 关于“联想”的意义 生:在肯定了文学中联想的积极意义之后,作者便指出了“联想”的“流弊”,也就是所谓的“套板效应”,如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我认为这不是“联想”的流弊,而是思维“定势”的流弊。 师:能说说“联想”包括哪些类型吗? 生:关于“联想”,我们小组进行百度搜索,查到联想的不同类型,包括相类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连锁联想、变形联想等多种类型。上述问题归罪于联想,我觉得不妥。其实这些问题往往是低端层级的联想导致的。 师:这个问题,用四个字概括一下。 生:以偏概全。 师:前面关于“你这”句式的判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便是实实在在的批判性阅读。当然,不能因为这样的细节争议,我们就完全否定朱老的这篇文章,否则又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当然,朱老已经过世,无法和他商榷,但我们希望教材编者能听到同学们的声音。老师更希望同学们将“咬文嚼字”继续下去,不管是谁的文章。“要读出别人,亦不能迷失自我”,当然,得有理有据。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