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导学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7-04-13 手机版 | ||||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3、感受深切父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抓住感动点,抒写感动文。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学习难点: 感受亲情,抓住感动点,抒写感动文。 学习过程: 音乐导入: 播放崔京浩《父亲》,熟悉的歌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生活中我们把他叫作“父亲”。也许是因为父亲少了母亲般细腻温情的呵护,生活中他们对儿女的爱往往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其实细想想,不是他们没有去爱,而是我们没有细心去感受罢了。歌词中唱到“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这足以说明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浓浓深情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来感受一下他们之间的父子深情,希望能给你以启示。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朱自清,原名______,字______,号______,江苏扬州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他一生之中共著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26种,约二百多万字。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他的文章大都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2.文体、背景介绍 这篇《背影》写于1925年,《背影》是他的______(文体)代表作之一,作者当时28岁,在清华大学任教。“那年冬天”就是指1917年冬。 我们在七年级时学过他的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______》。 3.字音、字形、词语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交卸(______ )______ 奔丧(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晶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______ )唐______ 差(______ )使(______ )______ 拣(______ )____________ 搀(______ )____________ 迂腐(______ )____________ 举箸(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ù sù____________ suǒxi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ù______ 闲__________________ gōu留____________ pán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语境,理解下列字词意思。 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琐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同学们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感知: 1. 本文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当时见面时的境况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是通过“______ ”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______ 情感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 小支架: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A 1.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根据提示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方式来分析、体会这浓浓的父子深情。 提示: (1)感情基调的把握 (如:我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段文字,因为……) (2)抓住特征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文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原文哪个地方有所体现) (3)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我认为文中什么词句运得好,因为……) (4)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情感体现 (可选择父亲或我的表现来分析) 小支架 (1)基调指的是课文的基本情调,把握基调,就是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感,要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2)刻画人物的方法有: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一)展示交流A 预设:这里提到“我”的一次流泪,老师可以追问:体会此时流泪“我”的内心感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流泪”,每次的泪又该如何理解呢? 深情朗读“望父买橘”情节。 (二)研读赏析B 本文情真语质,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面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二)展示交流B (三)研读赏析C 1.我们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适当予以肯定) 小支架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这个“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 2.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捕捉过这样的感动时刻,体会到父母对你深深的无私的爱。 (三)展示交流C 预设:如果孩子们不能理解,可以出示范文。 明确:感动点可以是动作描写,也可以是语言描写等等。 三、拓展延伸 1.联系实际想一想,其实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何尝又不是这样做的呢?而更多时候我们内心所反馈出的却是对父母行为的一种排斥和厌恶。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篇流传很广的小文章。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变化的爸爸》 4岁:我爸无所不能 。 5岁:我爸无所不知 。 6岁:我爸比你爸聪明 。 8岁:我爸并不是无所不知的。 10岁:我爸长大的那个年代跟我们非常不一样 12岁:喔,好吧!自然的,爸对这件事毫无所知 。 14岁:别太在意我爸,他是一个老古板。 21岁:他?我的天!他的陈腐实在是无药可救。 25岁:爸对我所知甚少,但他在我旁边这么久,实在是应该知道 ! 30岁:也许我该问问老爸是怎么想的?毕竟他经验丰富 。 35岁:除非我和爸爸谈过,否则我不做任何事 。 40岁:我想知道爸爸是怎么来处理这件事的,他如此有智慧,又拥有整个世界的经验 。 50岁:如果爸爸还能在这儿让我和他讨论事情,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我不能欣赏他的聪明真是再糟糕不过的! 温馨提示: 人生路漫漫,亲情相陪伴。拥有之时,要懂得珍惜,别等失去之后,只剩悔恨内疚的回忆。别让这几世修来的缘分,转瞬即逝,别让自己的年少无知,挥霍在宝贵的青春岁月! 2. 《背影》(片断) 三毛 我缓缓的开着车子,堤防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沾满了风吹过去的海水,突然,在那一排排被海风蚀剥得几乎成了骨灰色的老木房子前面,我看见了在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 那时人行道上除了母亲之外空无人迹,天气不好,熟路的人不会走这条堤防边的大道。 母亲腋下紧紧的夹着她的皮包,双手重沉沉的各提了两个很大的超级市场的口袋,那些东西是这么的重,使得母亲快蹲下去了般的弯着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的拖着。 她的头发在大风里翻飞着,有时候吹上来盖住了她的眼睛,可是她手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几乎没有一点法子拂去她脸上的乱发。 这个憔悴而沉默妇人的身体,不必说一句话,便河也似的奔流出来了她自己的灵魂,在她的里面,多么深的悲伤,委屈,顺命和眼泪像一本摊开的故事书,向人诉说了个明明白白。 可是她手里牢牢的提着她的那几个大口袋,怎么样的打击好似也提得动它们,不会放下来。 我赶快停了车向她跑过去:“姆妈,你去哪里了,怎么不叫我。” “去买菜啊!”母亲没事似的回答着。 “我拿着超级市场的空口袋,走到差不多觉得要到了的地方,就指着口袋上的字问人,自然有人会拉着我的手带我到菜场门口,回来自己就可以了,以前荷西跟你不是开车送过我好多次吗?”母亲仍然和蔼的说着。 荷西去了的这些日子,我完完全全将父母亲忘了,自私的哀伤将我弄得死去活来,竟不知父母还在身边,竟忘了他们也痛,竟没有想到,他们的世界因为没有我语言的媒介已经完全封闭了起来,当然,他们日用品的缺乏更不在我的心思里了。 是不是这一阵父母亲也没有吃过什么?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过? 只记得荷西的家属赶来参加葬礼过后的那几小时,我被打了镇静剂躺在床上,药性没有用,仍然在喊荷西回来,荷西回来!父亲在当时也快崩溃了,只有母亲,她不进来理我,她将我交给我眼泪汪汪的好朋友格劳丽亚,因为她是医生。我记得那一天,厨房里有油锅的声音,我事后知道母亲发着抖撑着用一个小平锅在一次一次的炒蛋炒饭,给我的婆婆和荷西的哥哥姐姐们开饭,而那些家属,哭号一阵,吃一阵,然后赶着上街去抢购了一些岛上免税的烟酒和手表、相机,匆匆忙忙的登机而去,包括做母亲的,都没有忘记买了新表才走。 以后呢?以后的日子,再没有听见厨房里有炒菜的声音了。为什么那么安静了呢?好像也没有看见父母吃什么。 “姆妈上车来,东西太重了,我送你回去。”我的声音哽住了。 “不要,你去办事情,我可以走。” “不许走,东西太重。”我上去抢她的重口袋。 “你去镇上做什么?”妈妈问我。 我不敢说是去做坟,怕她要跟。 “有事要做,你先上来嘛!” “有事就快去做,我们语言不通不能帮上一点点忙,看你这么东跑西跑连哭的时间也没有,你以为做大人的心里不难过?你看你,自己嘴唇都裂开了,还在争这几个又不重的袋子。”她这些话一讲,眼睛便湿透了。 母亲也不再说了,怕我追她似的加快了步子,大风里几乎开始跑起来。 我又跑上去抢母亲袋子里沉得不堪的一瓶瓶矿泉水,她叫了起来:“你脊椎骨不好,快放手。” 这时,我的心脏不争气的狂跳起来,又不能通畅的呼吸了,肋骨边针尖似的刺痛又来了,我放了母亲,自己慢慢的走回车上去,趴在驾驶盘上,这才将手赶快压住了痛的地方。等我稍稍喘过气来,母亲已经走远了。 我坐在车里,车子斜斜的就停在街心,后望镜里,还是看得见母亲的背影,她的双手,被那些东西拖得好似要掉到了地上,可是她仍是一步又一步的在那里走下去。 母亲踏着的青石板,是一片又一片碎掉的心,她几乎步伐踉跄了,可是手上的重担却不肯放下来交给我,我知道,只要我活着一天,她便不肯委屈我一秒。 我突然热泪如倾,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 1、作者已看到在堤防对面的人行道上踽踵独行的母亲,为什么还要问“眼前孤伶伶地走着的妇人会是我的母亲呢”?试赏析“踽踽独行”这个词的妙处。 “我”不愿相信眼前这个憔悴、弱小的身躯是“我”的母亲,这样写更增添了女儿的愧疚。 2、第十五自然段写“那些家属,哭号一阵,吃一阵,然后赶着上街去抢购了一些岛上免税的烟酒和手表,……买了新表才走”。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用对比的手法,更突出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无私付出和那些家属的冷漠无情。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划线句子作赏析? 略 4、文中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作者对母校怀有愧疚的心情。因为自己身遭丧夫的打击,而忽略了身边的父母,其实父母同样承受着这份痛苦,他们仍毫无怨言地努力为女儿做事,这恰恰体现了母爱的平凡和伟大。 四、布置作业 1.深情朗读全文。 2.完成小练笔。 五、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1、不忘背影(引起回忆,虚写背影)交代家境 2、描写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心照顾__________________ 背影______(往事回忆,实写背影) 浦口送别______车站买橘______父爱子 车门话别______ 子爱父 3、思念背影 (结束回忆,虚写背影)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