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颂》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7-04-06 手机版 | ||||
主备:李智祥 课型:散文阅读 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辨析并把握文中所写秋景的特点,体会景中所包含的情感。 2.能感知作者由“秋之美”到“人之美”的行文思路,领会作者所欣赏的人生态度。 3.能通过诵读比较,感受作品生动优美、富有情感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把握秋景的特点,体味景中之情。 【学习难点】领会作者所欣赏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一、依据文体,自主学习。 1.通读课文,标出小节号,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 眸子( ) 飒爽( )酡红( )寂寥( ) 澹澹然( ) 钓叟( )飘潇( )扰攘( ) 2.补充注释。 明澈:.明亮而清澈。 飒爽:豪迈而矫健。 凄楚:凄惨、痛苦。 感怀:心中有所感触。 寂寥:寂静、空旷。 扰攘:骚乱、纷扰。 悠悠然: 安闲、闲适的样子。 秀逸:秀丽而洒脱。 眷顾:关心、顾念。 一尘不染;形容环境非常清洁,也暗指人品纯洁。 闲云野鹤:比喻闲散安逸不受尘事束缚的人。 淡泊:对名利不追求、不热衷。 3.熟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依次找出文中所描写的秋景,并写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2)说说作者赞颂的仅仅是秋之美吗?尝试从文中找出三个最能概况出秋的品质的词语。 二、互学展示,整体感知 三、分组合学,品味情感 诵读文章最后两段,揣摩作者所欣赏的人生态度。 四、小组交流,分享体验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学 1.文章第六段中的“澹澹然”、“悠悠然”?“不再有动于衷”能否改为“无动于衷”? 2.品一品第七段中连用四个“就是”的好处? 3.说说第八段中所引词句的妙处? 4.最后一段中的“淡泊”与“成熟”、“收获”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走近作者,拓展固学 课外搜寻阅读罗兰的散文《克服惰性》、《早起看人间》、《学习》、《累赘的东西》、《写给秋天》,任选一篇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资料链接】 1. 罗兰(1919——2015),原名靳佩芬, 台湾著名作家,罗兰出生于中国传统的书香世家。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着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罗兰一生崇尚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益。 2. 白朴《沉醉东风•渔父》解读参考:开头两句描写渔父垂钓的自然环境,用对偶的方式并列了四个静态景观。黄、白、绿、红,色彩鲜明、生机盎然,写尽了秋日水边的风光之美,使垂钓生活富有诗情画意,烘托出渔父心情的愉悦。接下来的三句是写渔父所接触的人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看似矛盾,实是要告诉我们,渔父的“忘机友”,原来就是那些“点秋江白鹭沙鸥”。在争权夺利、人心险恶的社会里,不容易找到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当然也难找到没有心机的人,所有渔父转向自然,与那些象征自由、纯洁的白鹭沙鸥相处,把它们视为真心朋友。这儿的“点”字极富动感,突出沙鸥的轻盈优美。全曲描写了渔父生活环境的清幽、心情的闲逸和精神的富足,借此歌颂了隐者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高洁品格,这正是作者人格的写照。 陈宏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可直接打印)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