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走向简洁——《俗世奇人泥人张》课评 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反思 2017-03-26 手机版


肖培东

3月15日,浙江金华永康中学,听老师教学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泥人张》。几处错失,课堂就臃肿了起来,觉得很有必要再谈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在教学中的这几个环节。

问题一:读完文章后,你对泥人张有什么印象?请用一个词来回答。

开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有关初读感知的问题,应该说问得很准确也很有必要。我是很欣赏这样朴素的开场提问的,没有煽情的导入语,没有绚丽多彩和故弄玄虚,就是很简单很直接地问问学生读懂了什么,读出什么疑惑。现在很多公开课上,少有问学生初读体验的,老师多是径自讲解自己的,全然忘记了学生已经有阅读过。教语文,还是要在“真”上做文章。可是问题问完后,老师又转入到另一个问题:“泥人张捏泥人捏得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学生于是纷纷回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出神入化”问题一环节就算结束了。

A读完文章后,你对泥人张有什么印象?请用一个词来回答。

B泥人张捏泥人捏得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说说。

这两个问题,在老师的思维中,是当做同一个问题来处理的,老师以为B问题就是对A问题的细化具体化,这是错误的。仔细推敲,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A问题指向泥人张的整体形象理解,包括性格、品德、手艺等等多方面的印象。B问题只是指向泥人张捏泥人的手艺。A问题的答案有:耿直、自信、镇定、自尊、傲骨、清高、高超、智慧、勇敢……B的答案就很单一。

其实,这堂课就可以围绕A问题展开并推进。学生围绕“泥人张”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对泥人张的印象,并从文本中找出依据品鉴。最后,老师用一个字“奇”来概括,明白泥人张手艺、行事和品性等方面的“奇”,推导出小说的主旨探究。这样,教学脉络清晰,教学步骤简洁,教学重点突出。而B问题的介入,则破坏了A问题的多元,A问题也随之消失,是为遗憾。

问题二:泥人张捏泥人捏得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说说。

A问题没有解决好,我们暂且不说。那么,这个B问题有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价值呢?我们来看看老师的课堂处理:学生回答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两个词,老师觉得还有第三个词可以形容,在老师的诱导中,学生慢慢地说出“出神入化”,教师PPT显示了这三个词后,就转入了小说内容的概括环节。

这个处理还是很值得商榷。

首先,为什么一定要说出“出神入化”呢?这三个成语意思表述雷同,都是证明泥人的逼真形象,有必要一定要设套说出“出神入化”吗?其次,已经说出了这三个成语,正常的教学步骤应该是追问“你从哪里可以读出泥人张捏泥人捏得出神入化”,这样,就把阅读引到泥人张捏泥人的重点语段,朗读,品析,最后由手艺到超到性格、行事等方面,汇向“俗世奇人”去探究思考,这样就很自然地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研读。遗憾的是,“出神入化”后,教师又迅速转向下一个环节,走向故事内容的概括了,甚是可惜。还有,教师在利用B问题提问的时候,心里只装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出神入化”这样三个角度一致意思差不多的答案,又是一个失误。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增加角度的,比如从效果、时间、场地、取材、氛围、心理等角度作答,填上一个词来说明“泥人张捏泥人”的特点,这样,文本的整体阅读就被彻底打开,教学的主问题也有了。我们可以说,就地取材,惟妙惟肖,心理素质好,捏得很快,捏得很准,捏得很安静,捏得很自信,捏得很果断,捏得很坚决,捏出精神,捏出抗争,捏出不卑不亢……这样,泥人张捏泥人之“奇”就有了多个诠释,“奇”也就具体化了、全面化了。

问题三: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用“泥人张——海张五”来回答,横线上填上一个词。

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羞辱”“调侃”“回报”“智斗”等词,老师最后用“你觉得哪个词最准确”一问,来指向了“智斗”。应该说,教师的追问很及时也很艺术。但这里又有需要斟酌的地方。这个问题是对小说中心事件的概括,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重点语段,去感知,去揣摩,去体悟,但是老师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内容概括,就放下再去下一个环节了,这种滑过很伤教学,你后面又必须折叠过来翻来覆去地讲,课堂就失去了清晰感。本来,学生回答“羞辱”的时候,就应该顺势进入“羞辱”场景去品味,学生回答“调侃”的时候,要走入到“调侃”语句去触摸,而在“智斗”一词出来以后,就应该重点联系小说去探究“智”在何处,可惜,教师都没有做停留驻足,没有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进进出出,让在听课的我干着急,遗憾。

这里的“智斗”又是一个可以串起全文的关键词,这样放弃,心痛。

问题四:找出体现海张五性格的典型语句

这一环节,老师给出的小标题是“识奇人”,奇人是谁,泥人张!那么,这个环节是聚焦“泥人张”,依据相关描写品其性格特征,感悟其“奇”。可是老师却是重点研读海张五,简要带出泥人张的“奇”,这就本末倒置了。“泥人张奇在何处?你从哪里看出?”这样问,才是抓准了文本教学的要义。

这个环节给我的印象还有“杂”,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老师的步骤:

1、 品海张五

2、 泥人张捏——人海张五(横人,贱人……)

3、 泥人张之“奇”

4、 对联小结

你看,1、2两步其实只要2就可以,泥人张捏了一个什么人海张五,学生回答中走进文本,就可以找出一些正面的、侧面的描写来品析,这样第一步就多余了。很显然,一环节中有许多小环节,迷宫一般,兜兜转转,实在为难教学了。

问题五:品奇语,以第一段为例。凭什么敢跟海张五斗?方言探究。

这是最后几个环节,分三步,显然是缠绕纠结的。品奇语,为何不在人物品鉴中完成,人物语言不是很有特点吗?品奇语后,跳了一步,又是方言探究,为什么不整合在一起?教学都是在绕,完全可以做到简洁、干净、大气,可都是在反复折腾中迷糊了教学。课堂时间有限,教学要摒弃浮泛、繁琐,力求简单易行,重点突出。从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都要不蔓不枝,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更有条理、清清爽爽,以简驭繁,返朴归真,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